第1課-簡介《無量壽如來會》

一、《無量壽如來會》簡介   


與極樂淨土有關的佛經有好幾部,譯為藏文的有兩部,其中講的比較廣的是《寶積經》裡的《無量壽如來會》。在這次課程裡,我會根據這部經做解釋。這部經的主要內容,是說明怙主無量光佛最初如何發菩提心、之後如何學行菩薩行,依此成佛後如何成辦有情的義利。

這部經講授的對象有兩類,主要的是第一類。對於這類所化機,佛陀對他們說明無量光佛最初如何發心,中間如何累積資糧,最後成佛如何利益眾生,希望他們聽了之後,生起「我們也要發菩提心、學行菩薩行,以後若能變得像無量光佛一樣,就能夠利益一切有情」這種心。佛陀當年講這部經最主要的目的,是為了提供這些所化機一個典範,讓他們可以這樣去修心。

受過灌頂的同學應該知道,在灌頂前要先受菩薩戒。受菩薩戒的人在受戒時都做了什麼?就像《入行論》說的:「如昔諸善逝,先發菩提心,復此循序住,菩薩諸學處。如是為利生,我發菩提心,復於諸學處,次第勤修學。」已經受了菩薩戒的同學,那時我們是在「就像過去諸佛如何發起菩提心、如何學行菩薩行,依此成佛後如何利益眾生,我也要跟您們一樣,我也要發起菩提心、學行菩薩行,依此成佛,然後利益眾生」這樣的誓願裡受了菩薩戒。然而,要能在心中很好地現起這段話,就必須知道過去諸佛是如何發心、如何實修,以及如何依此而成佛。《無量壽如來會》講的正是這些內容,對象則是剛才說的第一類所化機。

然而,學行菩薩行、成就佛果位,這件事情無法在一、兩輩子裡馬上做到,如果這輩子完成不了,就必須考慮來生如何繼續。如果下輩子能夠投生到極樂淨土,那裡不但沒有違緣,而且具足全部的順緣,所以很容易就能夠成辦佛果。為了這第二類所化機,所以佛陀在《無量壽如來會》裡介紹了投生極樂淨土的方法。由於這部經的所化對象有這兩類,所以我也會分成兩個段落來解釋這部佛經。

上課時我會按照經文的順序做解說,以下先把經文做一個段落分類,方便有時間的同學預習。請對照《極樂淨土指要》這本書,講無量壽佛最初發心的段落,是從第二十三頁「冀希福慧等如來」開始到二十四頁結束;中間如何學行菩薩行,是在第三十六頁「修菩薩行第九」全部;最後成佛的段落則是在第三十八頁「成佛時處第十」全部。

 

二、成為第一類所化機


剛才說過,這部經當年講授的對象有兩種。第一種所化機,也可以同時是第二種所化機。如果做得到,我們應該努力設法成為第一種所化機。佛陀曾在某一部佛經說,在看到國王等有權勢的人時,多數人會想「但願我能在國王身邊工作」、「但願我能和國王交朋友」;很少人會想「我也要跟他一樣,成為國王」。同樣地,當我們閱讀諸佛菩薩的傳記,知道他們的事蹟之後,若產生「願我能親見佛菩薩」、「願我能成為他們的學生」的想法雖然也很好,但多數人只停留在這裡。佛陀說,不要只停在這裡,應該設法生起「我也要成為佛」、「我也要成為菩薩」、「我要跟他們一樣,成辦眾生義利」這樣的心力。

在譯為藏文的《甘珠爾》裡,把淨土的種種講得很仔細,包括成就某淨土的佛當年如何發心、中間如何修行、最後如何成就淨土,以及我們要用什麼方法投生,有如此清楚描述的淨土有兩個,一個是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,另一個是不動佛的妙喜淨土。

淨土,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?先以我們這個世間為例,假設在這個世間,有人找了一個很好、很乾淨的地方,把學法的順緣條件包括好老師、好法友等順緣統統都準備好,並且清除所有學法的違緣,讓這個地方成為一個學法的好環境。極樂淨土就很像這樣,只是再把有前後世與業果道理的認識加進來。在過去,與阿彌陀佛同一相續的菩薩(法處比丘),他在心裡先有一個這樣的計畫,而後努力累積資糧,把能成辦這種淨土的因一一地完成。為了一切有情,他成辦一個這樣的淨土。

小乘行者不必也不會為眾生成辦一個淨土,他只要投生到已成辦的淨土,並在那裡完成自己的目標--解脫就可以了;但大乘行者會考慮另外成辦一個淨土,因為他會想為眾生準備一個這樣的地方。有這種目標的人,可以投生極樂淨土,觀摩阿彌陀佛是怎麼做的,這將有助於你在未來創建出很好的淨土。

※  重點摘要:
  • 《無量壽如來會》是一部認識極樂淨土的重要經典,主要說明阿彌陀佛發心、修行、成佛及利益眾生的完整歷程,提供修行者學習的典範。
  • 《無量壽如來會》的所化機有兩類,第一類是學習佛陀典範,發菩提心、修菩薩行的修行者;第二類是因無法在今生成就佛果,希望投生極樂淨土繼續修行的眾生。其中第一類是主要所化機。
  • 受菩薩戒時發願效法過去諸佛發心修行,但要真正現起這種心力,必須了解諸佛如何發心、實修及成佛,《無量壽如來會》說的正是這些內容。
  • 要設法成為《無量壽如來會》的第一類所化機。不應只停留在「親見佛菩薩」或「成為其學生」的想法,而應生起「我也要成佛」、「我也要成為菩薩」、「成辦眾生義利」的心力。
  • 淨土是佛為眾生準備的修行環境,具足所有順緣、清除違緣。阿彌陀佛過去世為法處比丘時,發願並累積資糧成辦極樂淨土。大乘行者可以投生極樂淨土觀摩學習,為將來創建淨土做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