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基礎課程

這是2020-2023年,在台灣進行的「以智慧練心」讀書會的研討科目。

【主要課程】
  1. 2008道次第概說
  2. 2007四聖諦初探
  3. 2016緣起見無害行
  4. 2008前後世
  5. 2008業果
  6. 2008四聖諦再探
  7. 2009隨念佛功德

【悲桑老師說】

這個「大乘基礎課程」,是為了讓重視道次第、想學道次第、想實修道次第、想把實修重心放在道次第上的人,能把最基本該掌握的重點都掌握到,也希望大家能懂得如何把學到的法,帶到實修。

在學佛這件事情上,有人只緊抓某個小重點,以為那就是佛法的全部,這種作法,犯了在解脫或成佛上「因不俱全」的錯誤;有人則是每個重點都想抓,害怕錯過任何一個環節,結果不但由於抓太多而變得凌亂,而且還犯了「拿了很多重要的,但錯過最重要的」過失。這個學習計劃,希望能幫助大家避免這兩種過失,適切地走在中道上。

1-四聖諦初探

以這門課做為整個計劃的開始,是因為四聖諦是整個佛法的骨幹。這門課在不涉及前後世的前提下,介紹四聖諦的核心見地-緣起見。

2-道次第概說

若要真正實修佛法,就必須以道次第做為實修藍圖,按部就班地實踐,否則所有的學習將變得零散而難以統整。由於整個學程是以實修道次第為核心,所以,在認識佛法的基本見地--緣起見之後,接著介紹實修的次第。

3-緣起見無害行

安排這門課為第三堂,一方面是因為聖座經常以「緣起見無害行」統攝整個佛法,可見其重要性;二方面是因為課程裡有不少實際示範如何活用佛法思惟,希望同學能先嚐到一些「甜頭」,而更願意繼續學下去。

4-前後世

這是為進入「四聖諦再探」而上的預備課程。「四聖諦再探」的內容比較深,而且是以前後世存在為前提,所以必須先明白前後世的論述。這門課主要是透過理由,在內心建立「前後世存在」的定解。

5-業果

這門課也是為進入「四聖諦再探」而上的預備課程,同樣也是透過理路,希望在內心產生「業果之理為真」的定解。

6-四聖諦再探

建立對佛法的總體認識、清楚辨識何謂解脫,以及稍微具備判斷是法非法的能力,是「四聖諦再探」的課程目標。上完這堂課,聽者應該可以算是認識什麼是佛法的人。

7-隨念佛功德

對佛法有總體概念後,要進一步加強對佛的認識,而且認識的方法,若從大乘的觀點出發,要依照基、道、果的次第,明白佛果位是如何以世俗諦與勝義諦為基礎,開展出方便與智慧的道路,而獲得佛陀法身與色身的成果。在「隨念佛功德」這個課程裡,我只從果的角度介紹佛。

聽過「隨念佛功德」課程後,應該大概知道大乘觀點的佛是什麼了。其實,也必須要有這樣的基礎,聽者才比較能真正稍稍理解並接納淨土的概念,所以在「隨念佛功德」的課程後,若有興趣,可以接著聽「淨土介紹與辦祈」以及「妙喜淨土」這兩門課。

以上可說是一系列介紹佛法的課程。講這些課,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?剛才說過,這些課程設定的聽聞對象是:學習過大論典、並且有意願依著道次第,把所學的經論與實修結合的人。這樣的人,在把學過的經論與道次第結合做實修時,若能明白哪些內容要從大論典中取出來用在實修上、哪些內容需要在某些環節若能做一些補充,可能會使得實修與思惟更加順暢。我是基於這樣的想法,所以講了這一系列的課程。所以,對於想要實修道次第的人而言,這些課程應該可以提供相當大的幫助;對於沒有打算實修道次第的人而言,這些課程只不過是一般的佛法介紹而已,沒有太大的用處。

如果你是一個聽過道次第課程,並且也依著聽聞的內容去實修的人,我相信這一系列的課程必定對你有幫助。例如,許多道次第的論典,在下士道「念死無常」與「思惟三惡趣苦」這兩個科目之間的連結,只概略地提到「死後不是什麼都沒有,還會再投生,而投生處就只有惡趣與善趣」,此時,如果你對於前後世的概念不清楚,或是不相信前後世存在,實修的力道就會出不來。相信前後世存在,不僅影響下士道的實修,而且與上士道的實修也很有關係。在上士道修「發菩提心」這個科目時,在修習七因果教授中的「知母」這一項時,對前後世的認識愈深刻,實修的力量與品質就會愈好。基於上述的考量與需要,而講「前後世」這個課程。

修皈依時,對佛功德認識越多,皈依力道越強烈,特別是修菩提心時,會講到兩種欲求:欲求菩提、欲求利他,而其中欲求菩提的部份在道次第中並未廣說,所以我以佛經為根據,講授「隨念佛功德」這門課。佛的功德既廣大又不可思議,為了能以理路建立對於佛功德的信心,所以講授「大乘不共四聖諦」這門課(這門課並未列入這個計劃,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補充)。中士道主要的內容,都包括在四聖諦課程中。其中,在「四聖諦初探」與「四聖諦再探」這兩門課程中,特別針對行苦、集諦流轉次第、什麼是解脫、正確與錯誤的解脫道等這些內容,盡力仔細地解說。

如果你重視道次第,也希望自己未來漸漸能夠實修道次第,那麼這些課程或許就是你的最佳選擇,而你也是最適合聽這些課程的所化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