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應成見地時,一定要記好的事

講中觀應成派的見地時,會說到一切法無自性。聽課時,請大家一定要把「無自性,不是沒有」這句話放在心上。即使你心裡快要把「無自性」理解為「無」的樣子,也要提醒自己「無自性,可不是『沒有』的意思喔」、「若把『無自性』理解為『完全沒有』,那就錯了」,這些概念要很確定,聽課時一定要把這些概念放在心上。

無自性之理是在《般若經》裡說的。當年佛陀宣說無自性、無諦實時,有一位大聲聞,不太確定是不是阿難尊者。他問:「若是無自性,那不就沒有業果、沒有佛、沒有法、沒有僧了嗎?」佛陀問他:「你是這樣想嗎?」這位大聲聞說:「不,我沒有這麼想,對於您說的內涵,我完全信解。我只是擔心後人會誤解,才提出這個問題。」

若真正掌握對無自性的理解,不會把無自性理解為無,(這樣修)一切煩惱會漸漸消除,而慈悲心等好的心則會不斷進步。龍樹菩薩依著佛陀的教導,產生了這樣的體驗,他在《釋菩提心論》說,實修空性會生起歡喜利他之心。宗喀巴大師長時間研究與實修,在產生證量之後,他說,一旦真正完全獲得無自性的見地,有時會對佛生起信心,有時會對善知識念恩,有時會對有情生起悲心,有時會想著「該如何弘揚佛陀教法」,這些好的心會不斷湧現、不斷增長,以上這些是他自己的真實經驗。聖座嘉瓦仁波切說他觀修空性六十年,現在粗分煩惱差不多已經都不會產生。而聖座的慈愛心則變得很強,經常與他接觸的人都會很清楚地感受到這件事。煩惱減弱,而慈愛、信心等心則不斷增長。

雖然無法馬上就能區分「無自性」和「無」,但如果不知道必須區分「無自性」與「無」,聽到無自性,會有什麼樣的過失呢?有一種人聽到佛說無自性,由於他內心無法區分「無自性」與「無」,所以他認為佛說「無」,觀修這樣的見地後,他認為造善也好,造惡也好,反正都不要緊,因此而去造惡業。我在想,雖然也許真的有人這樣,但說實在的,這種人一點也不誠實。心口不一的人,心裡明明有一種想法,但嘴上說的卻是另一套,如此欺騙別人;同樣地,我們的心也會這樣,表層有一種想法,底層又是另一種想法,如此欺騙自己。怎麼騙呢?他說:「佛說善無自性,惡也無自性,所以善與惡兩者沒有差別。」若他真的這樣想,那麼他一定會同意「佛說藥無自性,毒也無自性,藥與毒沒有差別;食物無自性,糞便也無自性,食物與糞便沒有差別」,這樣一來,他肚子餓時應該可以去吃大便,但他根本不會這樣做,所以他其實並不誠實。但由於我們有時會自己騙自己,所以可能會犯下這種錯誤。

此外,還有一種過失是,把佛說的無自性理解為無,於是便想:「這種『沒有業果、沒有佛』的說法,一定不是佛說的,這種說法是非常不對的。」如此批評、毀謗無自性的見地,造下很大的惡業。

以上的說明,一方面是為了利他,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我自己。我受了菩薩戒,如果沒有小心注意,讓聽者產生誤解,那我就是犯了根本墮。

… 2016.9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