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2009隨念佛功德
課程簡介
對佛法有總體概念後,要進一步加強對於「佛」的認識。
這門課的主要目標,是介紹什麼是佛。對於佛教徒而言,這是學佛最終極、最殊勝的目標。
先從大小乘共通的觀點介紹什麼是佛,也會針對從這種觀點描述的佛,跟大家做一點辨析與討論。
之後再從大乘不共的觀點,也就是從唯識宗與中觀宗的角度介紹佛。若從大乘的觀點出發,其實應該依照「基、道、果」的次第,明白佛果位是如何以世俗諦與勝義諦為基礎,開展出方便與智慧的道路,而獲得佛陀法身與色身的成果。在「隨念佛功德」這個課程裡,我只從「果」的角度介紹佛。
課程綱要
這門課的主要目標,是介紹什麼是佛。對於佛教徒而言,這是學佛最終極、最殊勝的目標。
先從大小乘共通的觀點介紹什麼是佛,也會針對從這種觀點描述的佛,跟大家做一點辨析與討論。
之後再從大乘不共的觀點,也就是從唯識宗與中觀宗的角度介紹佛。若從大乘的觀點出發,其實應該依照「基、道、果」的次第,明白佛果位是如何以世俗諦與勝義諦為基礎,開展出方便與智慧的道路,而獲得佛陀法身與色身的成果。在「隨念佛功德」這個課程裡,我只從「果」的角度介紹佛。
一、認識佛功德的重要性
二、佛具備三項功德
三、佛有究竟的滿願能力
四、略述大乘基道果
五、略述佛三身
六、如何觀修佛功德
課程資訊
一、授課時間:2009年11月3日起,共12堂
二、授課地點:印度達蘭沙拉-策秋林寺
三、課程下載:
課程內容
-
第1課-「隨念佛功德」課程說明
這門課主要目標是要為大家介紹什麼是佛,對於佛教徒而言,這是學佛最終極、最殊勝的目標。
-
第2課-為何認識「佛功德」很重要
皈依與菩提心是佛法最主要的實修。要修皈依,必須認識佛功德;要生起菩提心,就必須生起「想要獲得佛果位」的心,為此當然要認識佛功德才行。
-
第3課-略說皈依
皈依有許多不同的層次,,真正的皈依是發自內心相信並把自己託付給三寶。
-
第4課-從佛教共通的觀點認識佛
我們應該皈依的對象,是具備悲、智、力功德者。
-
第5課-【實修練習】皈依與佛功德
修皈依的重點,不是累積唸了多少次皈依文,而是去思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