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課-略說皈依

什麼是皈依


皈依是對佛法僧三寶的相信與託付。皈依有許多不同的層次,例如:口中唸誦皈依但內心沒有皈依、心的表面有皈依但深處卻沒有皈依。只在口頭上唸誦皈依並不是真皈依,真正的皈依是發自內心相信並把自己託付給三寶。想要成為佛教徒、想要實修佛法的人,大概都有最粗淺的皈依,但打從內心深處至心皈依的人,現在這個時代也許已經看不到了。為什麼這麼說?所謂「從內心深處至心皈依」又是什麼意思呢?
 
一、凡夫的皈依處

佛法講皈依時,對象指的是三寶;但如果不把對象限定在三寶,跟皈依非常接近的心理狀態其實每個人都有,只是信仰與託付的對象各不相同而已。例如,小孩子皈依的對象是媽媽,若看不到媽媽就會慌張不安,只要媽媽在就覺得好安心。小孩子會有這種反應,是因為他內心深處皈依的對象是媽媽,他的心完全交付在媽媽身上。有些人皈依的對象是金錢,不過這種心理狀態在有錢時並不明顯;若在沒錢的時候,心裡有「我慘了、完了」的想法,表示他皈依的對象是錢。只要錢多就覺得安心,就算遇到天大的困難都不以為意,這種反應表示他內心深處皈依的對象是錢。有些人皈依名氣,只要自己還有名氣、還受到大家尊敬就覺得滿足;一旦失去名聲,就算他依然具備很多傲人的條件,但那些條件在他眼中都不值一顧,失去名聲對他而言就像失去一切。有些人皈依的對象是自己的男女朋友,只要對方還在就覺得心滿意足、此生別無所求;若對方不在,無論身邊還有什麼都覺得沒有意思。如果你對某人有這樣的心情,表示你皈依的對象是他或她。

被我們全心託付的對象不一定很偉大,它甚至可以只是很小的事物。在印度生活,電力、光線都可能會讓我們有上述那種反應,只要有電就覺得安心,停電就感到很不安。

 
二、三士夫的皈依處

如果某人皈依的對象不是以上說的那些,而是「法」的話,他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?如果他皈依的是下士道之法,那麼,只要他有守護並增長對三寶的信心、有如理遵循業果道理做取捨,就會感到很安心。不管發生什麼事、遇到什麼困難、別人講他什麼壞話、生活遇到什麼困苦,就算心裡還是會有點難過,但因為做到了下士道的皈依與業果,內心就覺得很安定;相反的,如果他沒有按照業果道理做取捨,沒能造善業,而且還造了很多罪業,就算他變得很有名、很有錢、擁有很多令人羡慕的好東西,但是在內心深處,他一直覺得自己錯了、再這樣下去是不對的。若有上述這種反應,表示這個人內心真正皈依的對象是下士道之法。

如果這個人內心的想法是「只要能夠現證無我,那就行了;若沒有現證無我,不論擁有什麼,都不過如此而已」,表示他皈依的對象是中士道之法。更進一步,如果這個人心裡想的是:「如果能夠獲得佛果位,心續中能夠生起一切遍智,那就行了,其他什麼都沒有也沒關係;若沒有成佛,無論擁有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用。」代表他皈依的對象是上士道之法。

 

增長對佛的信心

 
一、檢視自己對佛的信心

以下的情況應該很常見。對於科學家講的事情,例如用放大鏡看到什麼蟲,用顯微鏡看到什麼微小的細菌或微塵,或是用高倍數望遠鏡發現其他星球的存在等等,只要是科學家說的,我們馬上就會相信;但當有人跟我們說,佛陀曾經說過什麼話,我們卻很難相信。這種情況,我認為是對三寶的皈依心不足的表現。

為什麼我這麼說呢?如果對於科學家所講的話,我們在自己去研究後也看見了,因而產生信心,這樣是可以的。即便科學家講的跟佛陀講的不一樣,我們採信科學家講的,這種作法並沒有錯,因為佛陀曾親口說過,對於他說的話要去觀察。經過觀察後發現不對而不採信,這樣做是對的。但是,對於我們看不到的事物,只要科學家說他看見了,我們就不加觀察地完全相信;如果佛說他看見了,我們卻完全不相信。在我們心中,對科學家與佛陀的信賴度其實很不一樣。對於科學家與佛陀所講的話,我們同樣都沒有進一步觀察,但我們相信科學家而不相信佛陀。因此我才說,這種反應明顯是對三寶的皈依心不足。

乍看之下,說自己只相信科學家的人似乎比較理智,而相信佛陀的人好像就是迷信。但如果這兩個人,都沒有用理由去觀察就直接相信,那麼,其實兩個人都是迷信的人,只是一個迷信佛陀,一個是迷信科學家。除非兩個人的信心都是經過理智觀察而產生,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法行人、理智者。我這不是在講別人,而是在講自己的過失。不過,在現今這個時代裡,像我這樣,一面反對宗教迷信,同時卻以迷信的態度面對科學的人,也許不在少數吧。

 
二、如何增長對佛的信心

信心從「知功德」而來。要產生對佛法的信心,就必須知道佛法的特質;要產生對佛陀的信心,就必須知道佛陀的功德。對佛教徒而言,皈依的心,就好比病人對醫生與醫藥的信心一般。如果你對藥沒信心就不會吃,就算有吃也不會認真吃,有時吃有時不吃,這樣怎麼會有效?同樣的,病人也必須對醫生有信心,沒信心就不會去看這位醫生,就算去了也不會乖乖照著醫生的話做,沒照著做,病就不會好。說到這裡,想到我的病總是沒治好,不知是不是跟沒信心有關呢!哈哈。

總之,病者要相信醫生與醫藥,病才有可能治好,若信心不夠,就沒有辦法完全發揮治療的效果。當然,今天如果你的病只是一兩天的小感冒,沒信心似乎沒什麼大不了;但若你已病了很長一段時間,須要長期治療的話,就必須對醫生與醫藥有信心才行。

皈依的兩個因是「怖畏」與「相信三寶能救」。知道自己是個生病的人,對生起皈依心而言非常重要,它是皈依二因裡「怖畏」這個因。若沒有自己是病人的自覺,就不會覺得自己需要醫生與醫藥。再者,知道自己是病人後,若不相信醫生與醫藥可以幫助自己痊癒,就不會好好地依著醫生的處方去治療。同樣的,首先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對於惡趣、輪迴、煩惱有怖畏,並且相信三寶有能力救護我們脫離怖畏,在這樣的狀況中,才會生起真正的皈依心。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方法,便是去思惟佛陀三寶的功德。

對三寶生起信心有兩種方法。第一種方法是先產生對法的信心,從而對佛生起信心;第二種方法是先對佛產生信心,從而對法產生信心。以下概略說明第一種方法。

這種「透過對法產生信心、而後對佛產生信心」的方法,主要是透過對四聖諦的認識與信心,從而建立對佛的信心。首先認識到我們從無始以來至今,雖然很努力除苦卻一直不成功的主因,是因為對於什麼是苦認識不清所致,認清什麼是苦,這是苦諦;接著繼續追問苦從何來,明白苦從業與煩惱來,煩惱的根源是我執,這是集諦;然後了解我執是顛倒錯誤,因此它可以被淨除,這即滅諦;最後明白獲得滅諦的方法就是證無我慧,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,這是道諦。如果你完整了解上述四諦的內涵,而且你的了解,不是基於對佛與上師的盲目相信,而是運用理由做了非常徹底的研究,因此認識什麼是解脫,明白完全除苦的解脫是存在的、滅諦是可以獲得的、無我是可以現證的。在以上說的這些內容中,「現證無我之慧」是道諦,「消除我執之斷」是滅諦,而滅諦與道諦二者就是「法寶」。透過以上四諦的論述,可以在心中生起對法寶的定解。

要真正認識四聖諦中的滅諦與道諦,必須證得細分的空性;要證得細分的空性,必須完整認識二諦(世俗諦、勝義諦)的論述。只有清楚了解二諦,才能真正以量識完整成立四聖諦;若能以量識成立四聖諦,便能以量識成立滅諦與道諦,既然你是用量識成立「透過證無我慧之道,可以究竟消除一切苦、獲得解脫」,自然會對你這個結論生起信心,而滅道二諦就是法寶,亦即,此時你已產生對法寶的信心,由於這些法寶是佛宣說的,因此你也會對佛生起信心。

以上講的這個次第,正是《現觀莊嚴論》裡說的「修行及諸諦,佛陀等三寶」,聖座嘉瓦仁波切很常用這種方式為大眾介紹佛法。另外,聖座在他撰寫的《十七班智達祈願文》中也寫道:「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,次以四諦證輪迴還滅,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,安立解脫道根祈加持。」這句偈頌的意思是說:靠著了解基二諦的意義,從而認識四聖諦的道理,包括我們是如何由於苦諦與集諦而陷入輪迴、如何透過滅諦與道諦而滅除輪迴。若能認識二諦與四諦,對於滅道二諦的體會,將不再僅限於嘴上說說,而是以量識確立它為真,至此,也就能以量識成立起開示法寶的佛寶無欺誑,確認他為眾生開示的是真正的解脫道,之後也能用量識建立對僧寶的信心。「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」的意思是,由於你已用量識成立了三寶,所以你皈依的證量也是由量識引生,而不是依靠迷信建立,如此一來,你對於三寶的皈依就會非常堅定穩固。如果能夠做到這樣,就是在內心裡扎下了最穩固的解脫道的根基,所以說「安立解脫道根祈加持」。聖座在很多時候,就是用這個偈頌的內容,為大眾做佛法的介紹。

即便是一個非常聰明、實事求是、重視事物道理並喜歡做研究的現代人,被問到出生的時間時,他也沒辦法用理路思考給答案,只能憑著另一個人的說詞回答,這另一個人可能是自己的母親,或是出生醫院的記錄。同樣地,有些細微的業果道理,我們沒有能力靠著思惟理路、用量識成立的方式建立對它的信心。對這一類事情的信心,只能建立在另一個人的說法上。而所謂「另一個人」並不是隨便的某人,否則就會變成迷信。首先必須認識這個人的特質,並提出理由證明這個人講的話不會錯,然後才能以「這個人有這樣說」為理由,建立對那些無法以物力正理證明的事物的信心。因此,對於某些微細的業果之理,佛教才會以「佛如此說」為理由,以量識成立它們為真。

由於佛說的並不周遍都是對的,再者,若我們只是以「佛有這樣說」為理由,就對於那些內容百分之百相信,這種態度並不正確,因為它跟迷信很像。所以,我們必須先認識佛有什麼特質,透過認識佛的特質而生起對佛陀的信心,然後才對於他所說的話產生信心。這就是對三寶生起信心的第二種方法,先對佛陀生起信心與皈依,而後才皈依他所說的法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皈依是對佛法僧三寶的相信與託付。只在口頭上唸誦皈依並不是真皈依,真正的皈依是發自內心相信並把自己託付給三寶。
  • 只要是科學家說的,我們馬上就會相信;但當有人跟我們說,佛陀曾經說過什麼話,我們卻很難相信。這種情況,我認為是對三寶的皈依心不足的表現。
  • 信心從「知功德」而來。要產生對佛法的信心,就必須知道佛法的特質;要產生對佛陀的信心,就必須知道佛陀的功德。
  • 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方法,便是去思惟佛陀三寶的功德。
  • 對三寶生起信心有兩種方法。第一種方法是先產生對法的信心,從而對佛生起信心;第二種方法是先對佛產生信心,從而對法產生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