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其實也只是因緣的產物

面對壞人,無論他害到的是不是我,若對他生氣、產生不喜歡他的感受,只會讓自己的心更亂,沒有其他的用處。尤其,對於實修菩提心的人而言,只要對一個人生起「我從此再也不幫他」的念頭,就是違犯菩薩戒,會因此被摒除在菩薩行列之外。既然不能放棄任何一個眾生,但有些眾生真的惡劣至極,該怎麼辦?

「緣起」幾乎可以說是對我的心最有幫助的教授了。不過,因為沒有人欺負我這出家人,所以從我個人的境遇而言,沒什麼機會生起「這個人真壞!」的想法;但就整體社會的事件來說,我想到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。

辯經學院已故的洛桑校長對教法與西藏事務貢獻極大,幾年前,他被刺殺身亡。兇手是個穿僧服的人,他只是為了向聖座嘉瓦仁波切抗議而行兇。當時一想到這些,就覺得這兇手真是壞到不可思議,怎有人可以這麼壞!那時心裡還想著:「若讓我看到他,即使不動手打他,我也不要正眼看他。」我心裡生起非常不喜歡他的感覺。

但在思惟「緣起」的道理後,我的想法有些轉變。想想看,這個兇手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、會有這麼錯誤的想法、會做出如此違背倫常的行為,一定有原因。他不是天生就是這個樣子,他這輩子剛從娘胎出生時不是這樣,前輩子也不是。
變成現在這個樣子,是很多因緣造成的。他出生的家庭、成長的環境,長大離家之後,他接觸的社會、朋友,以及直接指導他的師長,都是促成他變成今日模樣的因緣。是因為身處在上述種種的因緣中,所以他才變成了這個樣子。如果我也出生在像他那樣的家庭、遇到他所遇到的那些朋友,身處在他所身處的環境,值遇他所值遇的老師,那我也百分百會做出跟他一樣的事情。

我與他都沒有所謂「本來的樣子」,雖然從眼前暫時的表象看來,我比他好一點,但「比他好」不是我本來的樣子,如果我遇到了他遇到的因緣,我一定會做出他做的事;我遇到的因緣,如果是他遇到的話,他也會百分百像我一樣,被歸類在「較好的」這一方,不會做出這麼壞的事。

這樣想過之後,心裡那種不喜歡他的感覺不見了,反而倍感同情。我知道:他是因為遇到了壞環境與惡因緣,才變成這個樣子。此時我心裡與對方的距離拉近了,不喜歡的感覺已全然消逝,取而代之的是同情與悲憫。從這個例子可知,思惟緣起對我們很有幫助。

雖然我曾說過緣起有幾個不同層次,也在口頭上做了解釋。但這些口頭上的道理,運用起來真正得力的,就只有上述講的這種思惟。無論何時,只要這樣去思惟,就馬上感覺到它對自心產生了幫助。這也是我為什麼一再說要「常常思惟」的原因,常常思惟,對境時才能派上用場。

西藏有一位名叫竹巴袞勒的成就者,他是個看似瘋子的瑜伽師。在藏地有一尊渾然天成、非常珍貴的十一面觀音像,有一天,他走到這尊觀音像面前說:「最初汝與吾二是同儕,汝因精進成就圓滿佛,吾因懶惰流轉輪迴中,精進究竟尊前吾禮敬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:「本來咱倆是一伙兒的,但你因為精進而成佛了,我因為懶惰所以仍在輪迴中流浪。我要對精進得如此徹底的你行禮!」這話饒富深意啊!當心力低落時,我們可以這樣想:宗喀巴大師啊!一開始的時候,我倆是一伙的喔!(老師哈哈大笑起來)

…2007《四聖諦初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