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課-【集諦】集諦流轉次第(三)

貪是其他煩惱的根本
 

其他的煩惱,例如瞋心、嫉妒等,幾乎都是以貪欲為根本而產生的。這各位必須知道。關於這個議題,由於時間有限,無法像之前那樣討論,我就直接講了。

平常我都會舉這個喻來說明,例如有兩隻品質相同的筆,但A這隻筆是我的,B那隻筆是你的。AB兩隻筆,品質完全一樣,但為什麼傷了A這隻筆我會生氣,但傷了B那隻筆我卻不會生氣?如果某個東西我對它沒有貪欲,當它被傷害時我依舊會生氣,就無法合理回答「為何B那隻筆被傷害,但我不會生氣」。

為何傷害了B這隻筆我不會生氣?因為我對它沒有貪欲,所以不論它被如何對待,我都不在乎;但我對A這隻筆有貪欲,當它被傷害了,我就會生氣。同理,你的身體與我的身體是一樣的,但傷你的身體我不會生氣,傷害我的身體我會生氣,因為我對自己的身體有貪,對你的身體沒有貪。如果是自己手足的身體,由於我對他們有貪,所以若傷害了他們的身體,我也會生氣;但如果被傷害的是敵人的身體,我不但不會生氣,反而會很高興,因為我對敵人沒有貪。由上可知,若沒有貪就不會生瞋。同樣地,若沒有貪,就不會生起嫉妒;如果沒有貪,就不會生起我慢。大部分的煩惱都是因為貪而產生的,這是很明顯的事。

為什麼會對外在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生貪?追根究底,是因為對自己的蘊體有貪,應該是可以這樣說的。由於想著「這對自己的蘊體有幫助」、「它能給我快樂」,由此而對外境生貪。例如,同樣是水餃,在沒有膽病的時候,會對水餃或比較油的食物生起貪欲;但在膽病發作的時候,這些食物變成無法給身體安樂的食物,那時就會討厭這些食物。由此可知,會對某些食物生起貪欲,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安樂,因為它對自己的蘊體有幫助,所以才會對那些食物生起貪欲;若對這蘊體沒有幫助,就不會生起貪欲。

 

業與貪如何影響投生


關於「一切苦都是因為投生而來」,已在前幾天的課程裡講完了;然而,什麼是投生呢?以投生為人來說,前世的心識進入今世的父精母血,兩者建立了關聯,便稱為投生。心識要進入父精母血,必須從前世的身體離開,來到今世的父精母血,那麼,心識是怎麼來到的呢?不是無因無緣地來,也沒有任何理由能說是天神造成的,若說是父精母血中的某個物質拉過來的也說不過去,要說是由前世死亡時周圍的微塵推過來的也很奇怪,若說是其他微塵把心識帶過來的也說不通。要解釋為何前世的心識會到這世的父精母血這裡來,必須從心識本身去解釋才行。若沒有生起想來這裡的貪欲,就沒有別的方法可以過來;若沒有生起想進入今生父精母血的貪欲,心識就無法進入今生的父精母血中。

然而,要生起貪欲,必須要覺得對境是悅意的。但事實上,投生處並不悅意,尤其有些投生處非常不悅意。把明明不悅意之處看成非常悅意,會有這樣的錯亂顯現,只能說是內在的業造成這樣的錯亂顯現,此外沒有其他的可能性。因此才說「生」是由於「業」而產生的。

投生的兩個因是業與欲,這個議題處理到這裡,應該可以了,更廣泛的說明已在業果課程講過。業與欲兩者,欲是投生的主因。因為,如果沒有貪欲,就算有業也不會再投生;再者,只要還有貪欲,就會再造新的業。這樣說來,貪欲成為投生的主因,它有兩個作用,一是滋潤已造的業,二是促使我們去造業。

事實上我們無法清除過去曾造過的所有的業,但就算有辦法,只要有貪欲,就會再造新的業,於是又會再投生;但是,就算有業,只要沒有貪欲,就像有種子但沒有水,這個種子就永遠無法發芽。基於這樣的理由,所以說投生的主因是貪欲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若沒有貪就不會生瞋。同樣地,若沒有貪,就不會生起嫉妒;如果沒有貪,就不會生起我慢。大部分的煩惱都是因為貪而產生的,這是很明顯的事。
  • 由於想著「這對自己的蘊體有幫助」、「它能給我快樂」,由此而對外境生貪。
  • 業與欲兩者,欲是投生的主因。只要有貪欲,就會再造新的業,於是又會再投生;但是,就算有業,只要沒有貪欲,就像有種子但沒有水,這個種子就永遠無法發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