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課-【對境練習】覺得父母不衛生

有一個情況,在先進一點的國家也許不太會這樣,但在我所處的社會裡,有些年老的父母以前住在鄉下,衛生觀念比較不好,所以會隨地吐痰、擤鼻涕。這些老人家後來跟子女進到城市生活,但舊的習慣沒有改掉,會隨意吐痰、擤鼻涕或亂丟垃圾,子女雖然多次提醒,但父母依舊改不掉,子女可能會忍不住大聲地糾正父母,彼此經常因為這樣起衝突。

從某一方面來說,就像之前說過的,雙方若能體諒對方的反應,這樣是最好的。以父母來說,應該要體諒孩子的反應,可以這樣想:「以前孩子還小的時候,是由我們跟他說該怎麼做;現在孩子也只是來告訴我該怎麼做,所以沒關係,孩子並沒有對我做出不該做的事。」只是父母年紀大了,有時不懂得要這樣想,也不太會控制情緒,在這種狀況下,若子女經常用口氣不好的方式跟他們說話,他們很容易會鑽牛角尖。據我所知,若有兩個孩子,老大雖然沒有提供很好的食物與照顧,但完全不會罵父母;老二對父母的飲食與健康照顧得無微不至,但是會罵父母,兩個孩子中,父母不喜歡跟會罵人的孩子在一起,寧可跟著吃得比較不好的孩子住。若你跟他說:「跟老二住比較好,食物與健康都比較好。」他會說:「沒有,他會罵人,我不想去。住在這裡比較開心。」所以,為人子女者要知道,內心的感覺其實有很大的影響力,心情開心就是開心,如果不開心,就算外環境再舒服,也是不開心。

有的時候,因為要照顧父母身體的健康而責備他們,這是有可能發生的。那麼,我們該如何反應呢?以隨地吐痰來說,這的確是錯誤的行為,父母的確是做錯了事,但你也要明白罵是沒有用的,只會讓父母不開心而已。那麼,對於這個錯誤的行為,我們還可以用什麼辦法呢?例如,若父母會亂吐痰,一天能吐幾次?大概就是三、四次吧,在他吐痰時,若你就拿一張衛生紙把它擦掉、弄乾淨,這是一分鐘可以完成的事,吐四次,就是四分鐘可以解決的事;吐十次,就是十分鐘可以解決的事,只有十分鐘而已,應該不會做不到吧?

有時是我們自己把小事弄成大事。因為父母做了某些行為就去責備他們,然後他們變得不高興,自己也很自責,覺得自己竟然做出罵父母的行為,心情也變得很差。與其如此,不如想著「沒關係,一分鐘的事情而已」,就去把痰擦掉,父母開心,自己也開心,若從佛法的觀點來說,這樣也是在累積福德、淨除罪障。這只是一個例子,我在想,類似的例子可能很多。有些事情其實很小,本來只要透過某種思惟方式,就可以在身心都不疲累的情況下就解決,但我們就抓著「他做錯事了」這個想法而去責備他,把小事變成大家都很不開心的大事。

※ 摘要:
  • 為人子女者要知道,內心的感覺其實有很大的影響力,心情開心就是開心,如果不開心,就算外環境再舒服,也是不開心。
  • 父母年紀大了,有時不太會控制情緒,若子女經常用口氣不好的方式跟他們說話,他們很容易會鑽牛角尖。
  • 有時是我們自己把小事弄成大事。明明是小事,但我們就抓著「他做錯事了」這個想法而去責備他,把小事變成大家都很不開心的大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