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課-【如何隨念佛】身功德(一)

二、佛的身功德

此處說的身功德,指的是佛三身中的色身功德。佛色身的元素是什麼?就像之前講過的,佛的色身是離一切障蔽、現證空性的智慧展現為色的行相。因此,佛身完全沒有肉、血、骨頭與諸多不淨物,佛身的自性是智慧,從顯現方式來說,佛身的自性是光。佛的色身有各種行相,其中的殊勝化身是如何呢?

(一)佛身體性的功德

原文:

佛身由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好所莊嚴,這些相與隨好,都是由百倍福德成辦。每個相好,能成辦數量等同大地極微塵數凡夫的利益與安樂,並使他們發起無上菩提心。

 

圓滿悅意,觀之無饜


佛的殊勝化身,具有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好。懂得的人,可以一一思惟佛身的三十二相與八十隨好;若統攝來說,除了佛的頂髻與常人不同之外,其他的部份,你可以直接這樣想:佛的眼睛、鼻子等,無論怎麼看,都不會有覺得它有太大、太小、太差等不好看的地方。由於佛身沒有一處不好看、所有的比例都非常完美,因此無論看多少回,都不會感到饜足。

那些塑造佛像的人都知道,在製作佛像時,如果比例稍微不對,雖然乍看之下好像沒什麼差別,但若把這種佛像與完全符合比例的佛像相比,看起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。蓋房子時也是這樣,蓋的時候覺得差不多,但那些完全按照比例蓋出來的房子,看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,質感會好很多。當然,這是在兩相對照之後才會有感覺,若分開來看,可能會覺得差不多。總之,講到佛具備三十二相與八十隨好,意思就是佛的外相非常完美,沒有任何部份會讓你在看了之後,會有不夠好看的感覺。

這樣的身,不只是因為福德資糧圓滿,也與佛心續的大慈大悲心有關,此外,這個相好莊嚴本身也有它的能力。總之,只要一見到這樣的佛身,心就會不由自主地安定下來,身體也會因此感到舒服。不論看了多少次,都不會感到饜足。這種感受不是只有人類有,天人見到佛,也覺得佛身非常悅意。否則,在一般人的審美觀點下被稱為美麗的人,在天人看來反而覺得長相奇怪。但是,佛就不一樣了,不只人覺得好看,任何一個有情包括天人在內,也都覺得好看。

佛陀在成佛之後,他的相好莊嚴更加清楚明顯;但在尚未示現成佛前,他的相貌就已很莊嚴了。佛陀出家後,在尚未成佛之前,他曾經到王舍城附近、住在森林中四處化緣。當他安步當車、閒適地跟人們化緣時,頻婆娑羅王遠遠地看到佛陀,心裡覺到納悶:「奇怪!他一定不是人。莫非是天人的化身?」國王感到很好奇,就派人跟在佛陀後面,調查他住在哪裡、做些什麼事。屬下調查後跟國王回報:「這個人化緣完後,就回到森林裡修行。」國王聽了後說:「喔!他的確是人。」由於非常想要見到佛陀,所以國王就往森林裡去了。

到了森林,見到佛陀在樹下盤坐,國王便朝他禮拜了三次後問道:「請問,您是哪一種天人?」國王雖然已判斷對方是人,但心裡還是不太相信,所以就再問了一次。佛陀說:「我不是天人,我是人。」在這次見面之前,國王根本不認識佛陀,現在親眼見了,光是看到佛陀的外表,就已經讓國王的內心充滿歡喜,國王說:「您不要再住在森林中,請來我的王宮,我把整個國家都供養給您。」

比起頻婆娑羅王的國家,淨飯王國的國力更強大。此時,佛陀問頻婆娑羅王:「您知道淨飯王的兒子嗎?」國王說:「我聽過。」佛陀說:「那個人就是我。」國王說:「你既然是王子,為何要這樣待在森林裡?」佛陀說:「為了幫助一切有情都獲得無死的果位,我要成就無死之道,所以我拋棄了王位。」國王說:「如果你真的找到無死甘露,到時別忘了我!」國王要佛陀如此承諾,佛陀也答應了。後來,當佛陀成佛之後,就特別去見了頻婆娑羅王。由此可知,佛陀在未成佛之前,他的外相就已非常莊嚴了。

講到頻婆娑羅王,我想到一件事。「頻婆娑羅」這個字用藏文直譯是「色之精華」,由此可以想見這位國王的長相十分帥氣;此外,那時還有另一位國王的名字是「勝光」,也就是波斯匿王。當時有好幾位國王的名字都與「光」有關,這些人跟佛陀同年,而且與佛陀同一天出生。佛陀在出生之時,周圍發出很強的光芒,這光芒遍佈的範圍,雖然不知有沒有遍及全世界,但至少有照射到當時印度附近的王國。這些光芒非常美麗,與佛陀同時間出生的這些王子們,因為在出生時,國王們都見到了美麗的光芒,都說:「我的孩子出生時,伴隨著美麗的光芒。」在為孩子命名時,就用與光亮、美麗有關的字眼命名。這些國王以為是自己很有福報,所以王子出生時才會伴隨美麗的光芒,殊不知,那天其實是佛陀誕生的日子。

 

成辦有情義利,令有情生起菩提心


這些相與隨好,都是由百倍福德成辦」這句話是從因的角度說明佛的相好。之前已講過福德是安樂的因,此處不再重述。

三千大千世界的意思是什麼?一般我們會談到四大洲,包括東勝神洲、西賀牛洲、南瞻部洲、北俱盧洲。十億個具有四大洲的世間,就稱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。也就是說,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裡,有十億個南瞻部洲、十億個東勝神洲……等如此類推。在三千大千世界中,有情的數量有多少?幾乎無法計算了。就連一個南瞻部洲來說,人的數量雖然可以計算,但畜生、天人、地獄等眾生的數量,多到難以計數。總之,假設三千大千世界有情等量的有情,全都成為轉輪聖王。一個平凡人的福德可能不大,但一個轉輪聖王,既是統治整個南瞻部洲的王,他當然要有很大的福德才行。轉輪聖王內部又有很多層次,不過這部份就略過不說了。

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,全部都成為轉輪聖王所需的福德總量的一百倍,可以成就佛身的一毛孔;佛身的毛孔有數千個,成就所有佛身毛孔所需福德的一百倍,可以成就佛身八十隨好中的一個隨好;成就所有佛身隨好所需福德的一百倍,可以成就佛身三十二相中的一個相。這也是宗喀巴大師在《菩提道次第攝頌》中禮讚佛時說「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」的意思,佛的身是透過非常大的福德而成辦。

在談這件事情時,若不認識「產生一切安樂的因是福德」,則你對於剛才說的佛身來自多少福德等內容,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;反之,若明白無餘產生一切安樂的因是福德,無論什麼樣的圓滿顯現,產生的因就是福德,明白這個道理的人,對他說明佛身是由多大的福德成辦,他一方面會感受到成辦這麼大的福德有多麼不容易,二方面也能體會佛的色身擁有強大的能力。

每個相好,能成辦數量等同大地極微塵數凡夫的利益與安樂,並使他們發起無上菩提心。」文中的「大地」包括的範圍應該不是整個南瞻部洲,只包括了印度周圍的國家,或許是包括了整個亞洲吧。總之,在這個範圍裡的微塵數量有多少,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好,一一都能利益到等同於那個數量的凡夫,並使得他們發起菩提心。

佛的相好,如何使這麼多有情發起菩提心?經典中只提到一一相好能使眾多有情發起菩提心,詳細的方法並沒有明說,例如,佛的眼如何幫助眾生發起菩提心,這我不清楚。至於佛身散發出的光芒如何利益有情,這部份之後會講到。

用以下這樣的方式,說明佛的相好如何幫助有情發菩提心,不知是否適當。例如,《時輪》的內容,不是由佛的口宣說,而是從頂髻宣說。佛對眾生說法一事,根據之前課程講過的,既然佛身是從現證空性之慧而顯現在所化機面前,因此,佛說法時不一定要動到口與舌,從頂髻說法也是合理的。

為何佛要從頂髻說法呢?雖然有一段歷史有記載,但我不記得出處,不確定是佛經還是論典,或者只是聽來的傳說。總之,這段歷史故事我記得,但根源是否可靠、出自哪裡則不記得了。當年,佛陀要阿難尊者當他的侍者時,阿難尊者提出了三個條件,他說:「若您能答應這三個條件,我就當您的侍者。」其中一個條件是「若我不在,就不可以開口說法」。佛陀開示《時輪》的地方是三十三天,那時阿難尊者不在身邊,因此佛陀就從頂髻說法。這是我聽到的歷史,但不確定是否可靠。

 

思惟佛身莊嚴相


原文:

佛身,如同火光,如同注入酥油時的火舌,如同金杯裡的油燈,如同用各種珍寶嚴飾的供養器皿,如同金山,如同繁星點綴的無雲秋空,如同被眾星圍繞的滿月,擁有比千萬個太陽更耀眼的威光。佛會配合有情各自的信解與性情,顯現出相應的形色舉止,使得周圍的眷屬都感到心滿意足。觀之無饜、見則具義。


由於佛身不是血肉之軀,所以經文中借用幾種不同的譬喻來描述。「如同火光」的意思是,火的自性可以說就像光亮一樣,所以我們也不會用具體的、質地堅硬等語詞描述火光。這個譬喻是借用火很乾淨地被點燃時,火焰尖端的形狀來描述佛身。「如同注入酥油時的火舌」要傳達的意思跟前一句很接近,火舌的意思是燃燒時火焰頂端的部份。例如,若燃燒的是木頭,火舌指的不是在被燒紅的木頭那裡的火,而是上面的部份。在添加酥油時,火會向上竄燒,火舌指的就是那部份位置的火。

如同金杯裡的油燈」的意思,可能是說在金子製的燈杯裡,注入酥油點燈,看起來非常美麗。「如同用各種珍寶嚴飾的供養器皿」的意思,盛放供物的器皿,如果好好地用翠玉、瑪瑙等各色珍寶莊飾,看起來會非常美麗;同樣地,在佛身的體性上具備的各種相好,就好像供養器皿上,加上美麗的嚴飾一樣。「如同金山」,嗯,這要如何解釋呢?雪山就很美麗了,金山不知如何。當太陽昇起時,若有其他條件的配合,整座雪山就像一塊大金石,非常美麗,若能親眼見到那樣的景象,內心會非常快樂。

不過,這種快樂感我以前沒有,而是後來才有。怎麼說呢?我住在鄉村裡,對於鄉村的美景並沒有特別在意,也沒有去欣賞。直到外國觀光客來了,到處拍照並稱讚這些風景有多美,再看這些風景時,我才覺得它們很美麗,看了之後心情舒暢。像瀑布那種風景,以前我們根本沒有去看這種風景的傳統。後來,我們受到西方遊客的影響,也會刻意去爬山、拍照,然後我聽到當地居民說:「他們真奇怪,沒事這麼累要做什麼?山上哪有什麼好看的?」哈哈。

如同繁星點綴的無雲秋空」的意思是,秋季的天空很乾淨,秋天的夜晚,天空佈滿了閃閃發亮的星星。達蘭薩拉的星空,從來沒有讓我在看了之後,內心產生澄靜的感受,但我的家鄉與拉達克都有這樣的星空。在夜晚抬頭看,天空非常乾淨,星星閃閃發光。可能因為這兩個地方的空氣很乾淨,沒有受到汽機車排放的廢氣污染,總之,看到那樣乾淨閃耀的星空,心裡會產生很寧靜的感覺。

在我的記憶裡,那時我還很小,冬天下雪,雪下完放晴的夜晚,剛好遇到藏曆十四、十五左右,整個夜空佈滿星星,每顆星星都閃閃發光,那時,我的內心感覺好歡喜。那是很小時候的事情了,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時歡喜的心情。

如同被眾星圍繞的滿月」的意思,不知其他人是否有這種感覺,但以我們藏人來說,就像聖座每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時,馬上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一樣,佛陀周圍雖然有很多眷屬,包括菩薩、聲聞聖眾、天人等,但無論身邊有誰,他永遠都是最耀眼、最奪人目光的那一位。「擁有比千萬個太陽更耀眼的威光」的意思,就如同文字描述的那樣。

 

配合有情狀況,顯現相應的形色舉止


佛會配合有情各自的勝解與性情[註1],顯現出相應的形色舉止,使得周圍的眷屬都感到心滿意足」的意思是,無論什麼樣的有情來到佛陀身邊,佛陀會配合每個有情內心相信的、以及各自的個性,展現出不同顏色、形狀和威儀。「勝解」一字,既有相信、也有欲求的意思。根據每一位有情的勝解,佛會顯現出最能使這位有情感受到歡喜安樂的形色與威儀。

不論有情各自的身形大小如何,都會見到比自己身形稍微大一點的佛。不知如果是身形非常微小的有情,會見到的佛身大小如何,但總之就是如此。否則,有些天人的身材非常巨大,如果佛的身體大小是一定的,那麼這種天人就必須見到對他們而言非常迷你的佛了。但他們不會看見這樣的佛。我們人類所見的佛,在這種天人的眼中非常小。他們會看見的佛,是比他們再稍微大一點的佛;而我們會見到在這個世界中,比一般人的身材再稍微高大一點的佛。

正因為如此,所以佛身能讓所有的有情看了都感到歡喜。否則,以膚色來說,有些人喜歡白皮膚,有些人不喜歡。若大家看到的是各自喜歡的形狀與顏色,就能讓每個人見了都感到歡喜。

從大乘的觀點解釋,塑造佛像與唐卡,若出自中國人之手,就會做出與中國人的外貌接近的佛;若是藏人造的佛像,就會跟藏人長得有點像。如果有一天,西方人要塑造佛像,就按照一般西方人的長相去畫是可以的,因為佛會根據不同的所化機展現出不同的外貌。如果他在現在這個時代來到這個世間,外國人應該會看到外國人樣子的佛。基於這個理由,不同國家的畫師可以按照各國人不同的長相特徵做一些調整;如果不可以,那就應該統一都畫成印度人的樣子才對。

觀之無饜」的意思是,佛身,再怎麼看都覺得不夠。「見則具義」有兩種解釋,第一種是,親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,會成辦很大的義利,包括在心續中種下解脫的種子、生起信心等;第二種解釋方式,就像我們平常說「自從值遇師長之後,我受益很多」,值遇就是遇到,但若理解成「我在路上遇老師」就沒有什麼意義,而是值遇老師之後,從老師那裡聽聞佛法而受益。同樣地,這句話可以像這樣理解為,值遇本師釋迦牟尼佛就能因為聞法等而受益良多。

以上是佛身體性的功德。


 註1:「性情」一字,藏文原文是「界」。悲桑老師解釋:「界」這個字一般可以理解成種性,也像平常我們會說「有吃這種食物的體質」的那種意思。此處中文不知用什麼字最貼切,有些華人譯師會譯為「個性」,此處暫譯為「性情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