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那論師

在佛教的諸大祖師中,最先闡明「證成之理」的人是陳那論師。陳那論師在撰寫《集量論》時,是一位遠離世俗修行的隱士。為了能順利撰寫這部論,他把「敬禮定量欲利生,大師善逝救護者,為成量故從自論,集諸散說匯為一」這四句書首禮讚寫在石板上。在這本書裡,陳那論師運用很多理路破除印度外道的見解,也許是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在另一個地方出現了很多奇特的異象,印度外道看到這些現象後,到處尋找原因。其中一位外道看到這首偈頌之後,就在陳那論師出門化緣時,趁機抹掉了那些字。

陳那論師回來發現字被抹掉了,又重新寫上去,但第二天石板上的字再度被擦掉,於是他除了重新寫上偈頌,還在底下加上一行小字:「如果你是在開玩笑,那麼請你不要再這樣做,因為它對我而言意義重大;如果你不認同偈頌的內容,那就請你在這裡等我,我們可以為此討論。」

翌日,陳那論師化緣回來,就看到這位印度婆羅門等著與他辯論。他們針對佛教的見地做辯論,印度婆羅門不敵陳那論師,他主張的觀點完全站不住腳。然而,縱使百口莫辯,婆羅門依然堅持己見,甚至持咒噴火,燒了陳那論師的僧衣。
陳那論師很難過,心想:「我連一個有情都幫不了,又如何利益一切有情呢?」受到極大挫折的他把石板拋向空中,悲傷地說:「石板落地的同時,我將轉入聲聞道。」然而這石板竟未落下,陳那論師抬頭往空中一看,見到了文殊菩薩。文殊菩薩對他說:「不要灰心,請繼續撰寫《集量論》,它未來將是一切有情的眼睛,我會助你成就佛果。」

後來,法稱論師造了《釋量論》來解釋陳那論師的這部著作。《釋量論》以「量」為主題,其中的第二品,就是為了完整詮釋「敬禮定量欲利生,大師善逝救護者」這句偈文而開展出的內容。

《釋量論》全文共有四品,第一品講的是一般的因明理路;第二品的主要內容,是以正理成立「佛薄伽梵是無欺誑的士夫」,為此必須先用正理成立「佛的悲智力功德」,在這之前,又必須先以理路去確立「四聖諦」,由此而形成《釋量論》第二品後半部的內容。像這樣完全用理路確立四聖諦的論著,應是絕無僅有。第三品,是以「現量的論述」為主;第四品,則以「斷除邪執時所用的方法」為主,其中包括正因論式與應成論式的運用。

…2007《四聖諦初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