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如何讓自己的動機乾淨?
請問悲桑老師:我的煩惱很重,似乎做不到用乾淨的動機去利益別人。怎麼辦?
無論做任何事,在還沒開始之前,要好好校驗自己的動機。我們不可能在一開始時就擁有很清淨的動機,所以在需要修正時就要去修正。只有透過不斷修正的過程,將來才會慢慢地能夠「很自然地生起清淨的動機」,沒有辦法在一開始時就很自然地做到。所以,即使你只是用唸誦文句的方式來修正動機,至少也要這樣盡力去做,養成習慣。在如此修正動機的過程中,如果你也看見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利益到別人----當然,除非成佛擁有神通,我們無法預知某事能否利益別人,此處說的是,用一般的認知去考慮,如果你也看見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利益到別人,為此所以你開始某件事情。一旦如此開始了某件你覺得會對別人有幫助的事,那麼,別人說或不說什麼,其實就不重要了。
當我知道自己有為了名聲而做的動機時,心裡會感到很惋惜:「我浪費自己所造的善業了」。也就是說,雖然我一方面很自然地會生起煩惱,但另一方面,我也有著想要造善業的希求心。一旦知道自己沒有累積到善業,就覺得很可惜,那時我會想:「我的這些壞心思,害得我沒有獲得善業。」但在這個念頭之後,因為我有時的確看見對方有獲得好處,於是我會接著想:「我沒獲益沒關係,對方有獲益就好。」
如果自己是明知故犯地用壞的動機做某事,那就完全錯了,即使暫時上對方似乎有因此而獲益,但是,慢慢地,你在做的這件事情最後會整個顛倒過來,反而給對方帶來傷害。但如果你不是刻意的,而是忽然間生起一些不好的動機,在這種情況下,你所做的事情雖然已無法直接成為你的善業,但你的確有利益到對方,這樣就可以了。我們所做的事情,不一定非利益到自己不可吧?如果什麼事情都是「只要對我有利就行了,不管別人有利還是無利。」這樣有點不對吧?
因為動機錯了、沒有造到善業,所以我什麼好處都得不到。雖然我什麼都沒得到,但是他有被幫助到,這就行了吧。有時候我們會有這種念頭:如果對自己沒好處,那這事情就不值得做。我們會想:「我的動機不好,所以造的不算是善業,還是算了吧。」如果只用這種想法去決定某事的做與不做,也是有點不太對。
「只要對對方有幫助,那就行了」的這種想法,會讓心變得快樂。一旦心快樂了,自己也就被利益到了。所以,「思考方向」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。
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動機完全錯誤,那又是另外一回事。否則,只要對別人有幫助,那就行了,即使對自己沒有好處,也是可以的吧?「即使對我沒好處,只要對別人有好處,那就行!」真希望自己偶爾可以做一點這種事---只對對方有利,對自己完全無益之事,如果偶爾能夠這樣做,該有多好啊。雖然沒有辦法總是這樣做,但是,從偶爾做一點開始,慢慢地,終有一日,我們會有能力成為「唯為利他」的這種人。總是要這樣慢慢地養成習慣才行,因為,在「唯為利他」這種習慣未臻完美究竟之前,不可能成佛。有些事情做下去,不僅無益於自己獲得美名與錢財,反而會讓自己花費很多錢、蒙受臭名,但只要能幫助到對方就覺得此事值得做,然後就這樣去做的話,從某一方面來說,這反而成為一件偉大的實修。
…2012.4.18
無論做任何事,在還沒開始之前,要好好校驗自己的動機。我們不可能在一開始時就擁有很清淨的動機,所以在需要修正時就要去修正。只有透過不斷修正的過程,將來才會慢慢地能夠「很自然地生起清淨的動機」,沒有辦法在一開始時就很自然地做到。所以,即使你只是用唸誦文句的方式來修正動機,至少也要這樣盡力去做,養成習慣。在如此修正動機的過程中,如果你也看見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利益到別人----當然,除非成佛擁有神通,我們無法預知某事能否利益別人,此處說的是,用一般的認知去考慮,如果你也看見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利益到別人,為此所以你開始某件事情。一旦如此開始了某件你覺得會對別人有幫助的事,那麼,別人說或不說什麼,其實就不重要了。
當我知道自己有為了名聲而做的動機時,心裡會感到很惋惜:「我浪費自己所造的善業了」。也就是說,雖然我一方面很自然地會生起煩惱,但另一方面,我也有著想要造善業的希求心。一旦知道自己沒有累積到善業,就覺得很可惜,那時我會想:「我的這些壞心思,害得我沒有獲得善業。」但在這個念頭之後,因為我有時的確看見對方有獲得好處,於是我會接著想:「我沒獲益沒關係,對方有獲益就好。」
如果自己是明知故犯地用壞的動機做某事,那就完全錯了,即使暫時上對方似乎有因此而獲益,但是,慢慢地,你在做的這件事情最後會整個顛倒過來,反而給對方帶來傷害。但如果你不是刻意的,而是忽然間生起一些不好的動機,在這種情況下,你所做的事情雖然已無法直接成為你的善業,但你的確有利益到對方,這樣就可以了。我們所做的事情,不一定非利益到自己不可吧?如果什麼事情都是「只要對我有利就行了,不管別人有利還是無利。」這樣有點不對吧?
因為動機錯了、沒有造到善業,所以我什麼好處都得不到。雖然我什麼都沒得到,但是他有被幫助到,這就行了吧。有時候我們會有這種念頭:如果對自己沒好處,那這事情就不值得做。我們會想:「我的動機不好,所以造的不算是善業,還是算了吧。」如果只用這種想法去決定某事的做與不做,也是有點不太對。
「只要對對方有幫助,那就行了」的這種想法,會讓心變得快樂。一旦心快樂了,自己也就被利益到了。所以,「思考方向」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。
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動機完全錯誤,那又是另外一回事。否則,只要對別人有幫助,那就行了,即使對自己沒有好處,也是可以的吧?「即使對我沒好處,只要對別人有好處,那就行!」真希望自己偶爾可以做一點這種事---只對對方有利,對自己完全無益之事,如果偶爾能夠這樣做,該有多好啊。雖然沒有辦法總是這樣做,但是,從偶爾做一點開始,慢慢地,終有一日,我們會有能力成為「唯為利他」的這種人。總是要這樣慢慢地養成習慣才行,因為,在「唯為利他」這種習慣未臻完美究竟之前,不可能成佛。有些事情做下去,不僅無益於自己獲得美名與錢財,反而會讓自己花費很多錢、蒙受臭名,但只要能幫助到對方就覺得此事值得做,然後就這樣去做的話,從某一方面來說,這反而成為一件偉大的實修。
…2012.4.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