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不能克制煩惱,應該暫停利他行為嗎?

請問悲桑老師:如果不能克制煩惱,應該暫停利他行為嗎?

一般來說,如果有生起煩惱的危險,不做比較好;如果沒有生起煩惱的危險,做比較好。但是,以我們的現況來說,很難完全不生起煩惱。所以,只能權衡輕重,決定當下該怎麼做,沒辦法做到完全乾淨。就像在依止師長時,很難找到一個完全沒有過失,只有功德的老師。天秤的兩端,一邊是過失,一邊是功德,在決定要不要依止某位師長時,只能在權衡輕重之後做出決定;同樣地,利他的事情也是如此,雖然開始時有想要利益他人、好好做的心,但真正付諸行動之後,萬一發生會傷害自心的事情時,就要再一次評估與修正。我們只能這樣邊走邊看,無法一開始就做得很完美。

以我自己為例,我是比丘,但我做不到持好每一條比丘戒。那麼,我會因為這樣而決定全部放棄嗎?不會。應該去衡量天秤的兩端,評估朝著哪個方向做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,一面看,一面調整。再以食物為例,若做得到就選最好的吃,做不到就退而求其次,若什麼食物都沒有,即使只有一小口青稞團也可以。

再從另一方面來說,對於想要持續學佛、實修的人來說,這其實是個機會。你想利他,但只要一發現自己快要起煩惱就停下來,這種表現跟逃走差不多。例如,你在利他的過程裡被人稱讚,發覺自己起了慢心,你想「我只要不去利他,就沒機會被人稱讚,也就不會起慢心」,於是你停止利他,雖然的確沒起慢心,但你也逃了。在這種狀況下,你的「不生起慢心」的表現並不可靠。沒生起慢心雖然是好事,但其實很不穩定。不如勇敢地進到這個情境裡,雖然生起慢心,但也設法對抗它,透過思惟跟它戰鬥、削弱它的勢力。如果做得到,雖然以後仍可能生起慢心,但由於你已經成功地戰勝過它,它就算又來了,力道也會比較小。

不過,有時即使你很認真思惟,依舊抵抗不了,不但生起慢心,還因此看不起別人。萬一發生這種事,暫時停下來,不去利他,這樣可能會好一點。如果沒這麼嚴重,只要稍微生起一點煩惱就不去利他,我們會變成什麼都做不了的人。因為以我們的現況來說,煩惱其實一直緊緊跟著,我們只能一面與它戰鬥,一面前進。

抵抗不了的時候,我們生起了強烈的慢心、瞋心等煩惱,所以我們受害了;但透過我們正在做的事,很多有情獲益了。我們是受害了,此時,若能抱著這種態度「沒關係,只要有情能夠獲益,我受害沒關係」,只要能這樣想,就在那時,你也就到了另外一個國度。從某方面來看,我慢打敗了你;但從另一方面來看,只要能真正那樣想,我慢就已經完蛋了,他已經被你輾壓成一個小灰塵了,而你的心也就進到一座大花園了。

任何時候都可能遇到違緣。以布施或說法布施為例來說,還沒遇到違緣之前,想辦法不要遇到;但是,避不掉的違緣來了,沒辦法做到很完美的時候,難道就應該整個放掉嗎?經過評估,你知道對自己最佳的策略是整個放掉,但對方呢?例如,你知道自己在做法布施時,內心已被名聞利養吸引了,若繼續做下去,自己確定不會得到好結果。雖然自己沒有好結果,但對方會因此獲益,若我就這樣停下來,對方會吃虧,此時若你能這樣想「沒關係,只要能幫助到他,那就好」,就在看似不會有結果的那時,更好的結果就來了。就看你要怎麼想。

不同的思惟方式產生的影響,真的好奇妙啊!尤其大乘佛法的思考方式更是如此。不懂大乘精神的人乍聽之下,可能會聽得很糊塗;但懂得的人會知道,就在看起來要變得很糟時,一個轉念,就會讓你突然有大幅度的進步,很奇妙吧?與生起菩提心有關的教授,一般被稱為「修心教授」,若能稍微按照這些教授,多多思惟與練習,我覺得對於解決你的這些問題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學習「修心教授」,你會懂得很多思惟方式。

…2007.3.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