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課-「中觀」字詞解

所謂「中觀」是什麼意思?一般而言,「中」的意思是離開兩邊,中央དབུས།、中間དཀྱིལ།都是這樣的意思,總之,離二邊就稱為中。中觀又可分為行中觀、見中觀與道中觀,每一項又有很多可以談。例如,粗略地談所謂「行中觀」,以飲食或維生來說,生活的受用要走中道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佛陀降生印度之前,當時有些印度教徒為了法而完全不進食,甚至捨棄自己的生命,如此地修苦行。有些世間人則是為了享用食物而造各種惡業,騙人、說大話、做各種不善的事,這種狀況被稱為「邪命」。所謂「受用走中道」的意思是,不偏向邪命活的這一方,也不偏向完全不進食、虐待身體、完全不照顧身體的這一方,只以「為了有助於學法而維持身體的基本需要」為目的去受用食物;若是出家人則日中一食,早上與晚上不進食。完全不進食,這是一邊;不但吃而且整天吃、什麼都吃,這是另一邊。避免落入二邊,離開這二邊,則是「中」。

同樣地,「見中觀」的中也是離二邊。所謂二邊,一邊是認為「是諦實成立」、 「是由自方成立」;另一邊是認為「說無諦實,就是什麼都沒有」。所以,所謂的「中」,既不是由自方成立,也不是完全沒有。

解釋中觀時,可以用很多譬喻與理由,也可以引用很多經論根據。雖然可用的很多,但不管講什麼,左繞或右繞,要講的重點其實是同一個:雖然由自方無,但是有。懂得這句話,就是懂了中觀。從左邊繞也是為了懂這句話;從右邊繞也是為了懂這句話,所以要懂的其實並沒有很多。

《中觀寶鬘論》說:「無見墮惡趣,有見生善道,如實知正義,不依二解脫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,若認為沒有業果、沒有前後世、沒有三寶,視這一切為無,這是投生惡趣的因,而這是墮入一邊;若認為這些都是有,有佛、有前後世、有業果,但也認為這一切都由自方成立,都是真的有,這種看法會使自己無法脫離輪迴,無法成佛,繼續在輪迴流轉,而這是墮入另一邊。既不是由自方成立,也不是無,若能有這樣的看法,既不會投生善趣,也不會投生惡趣,而從輪迴脫離。

中,即是離二邊。以上是對於「中觀」很簡單的字詞解釋。

再用一種說法來說,對於「由自方無」,若能不把它理解為沒有,則這種由自方無就是中觀。這麼一來就可以說,從「由自方有」與「由自方無」,區分了輪迴與解脫。一條分界線,劃分出輪涅的兩半。若認為諸法由自方有,以這個看法走下去,就會一直在輪迴流轉,包括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人、天人等等一切苦,都在從「是否由自方無」這個分界線切出來的這半邊。朝著「由自方有」這個方向走,就會領受一切苦;若以「由自方無」這個看法走下去,得到的是解脫、成佛。能否獲得決定勝的一切功德,就從這個界線區分開來。「是否由自方無」這幾個字很少,但它非常重要,是影響甚鉅的大分界。

一直把由自方有視為理所當然,所有的煩惱、惡業、一切惡行也就自然地跟著來,這就不用多說了;就算造善業,在把由自方有視為理所當然的情況下造的善業,也只會成為輪迴的因。雖然暫時看起來有益,但究竟來說依舊是傷害,帶來的都是苦,並成為繼續在輪迴流轉的因。我們現在的做法就是這樣,即便造善業,也是在由自方有的情況下,所以我們現在全都在輪迴流轉,在輪迴的大轉輪中不停反覆。只要還把由自方有視為理所當然,在這段期間,我們就必須在這大轉輪中繼續反覆。只是無法用眼睛看到而已,但我們現在都身在大轉輪中,不論自己或別人都是如此。

直到有一天,對「是由自方有?還是由自方無」打從心底生起疑惑,這個人算是終於走到了這個大分界上。起疑的他,在原地停了下來,雖仍在輪迴裡,但終於稍微暫停一下,終於懂得猶豫一下地問自己:「我應該繼續這樣走下去嗎?」聖天菩薩在《四百論》說:「薄福於此法,都不生疑惑,若誰略生疑,亦能壞三有。」福德很少的人,連疑惑都不會有;而打從心底產生的一點懷疑,也能把三有從根毀壞。這段話,很值得我們深思。

目前為止,我們都沒休息過!無始以來就一直這樣流轉著。若能真正打從心底產生一點懷疑,才能稍微停下來,休息一下,並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。之後若能理解由自方無,真正證得就不必說了,即使只是得到理解,從此之後就開始換個方向,朝著解脫與成佛轉向。一旦把由自方無視為理所當然,在這樣的狀態下絕不會造惡業,而且所造的善業,無論做什麼,全都成為獲得解脫與成佛的因。佛陀說:「無論你的身語意要做什麼,把由自方無視為理所當然,就在這樣的狀況下去做吧!則凡你所做,全都是甘露,全都成為解脫之因,全都是獲得無死果位的因。」所以佛陀說:「如此一來,凡你所作,皆成甘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