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課-《中觀寶鬘論》偈頌解釋-3(下)

如果不相信幻術,或由於平常沒有看過而難以理解幻術這個喻,用「夢」為喻去結合也是可以的。我們會做各種各樣的夢,睡在一個小小的房子裡,夢到在這個小房子裡面有一頭大象。這樣的大象是從哪裡來的?醒來之後,大象去哪裡了?它沒有來,也沒有去,只是因為心識錯亂、被睡眠染污而看到這大象,事實上並沒有,一切有為法也是這樣,可以如此與夢喻結合。

無來亦無去,唯心愚癡爾」,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解釋呢?在這個房子裡有很多人,其中有一位男士,這位男士不是父親,只要沒(生)孩子就不是父親,而所謂有沒有生孩子的標準,就以「孩子從母親肚子出生」來算。其實要從哪一點算都可以,但為了方便起見,就以「從母胎出生」來算,一般也都是這樣說的。當孩子出生的時候,大家會說「你們成為父母了」、「你成為父親了」,我們現在也根據這個標準來談。

總之,在現在這個時候他不是父親,如果他坐在椅子上,現在這椅子上沒有父親。幾分鐘之後,他的妻子在醫院裡生出了孩子,孩子一出生,他就成為父親,這椅子上有父親。那麼,這位父親是從哪裡來的?不是從醫院來的。一開始沒有,也沒有從外面進來,但現在我們會說「椅子上有父親」、「他是父親」、「那位父親現在坐在椅子上」,這又是為什麼?所以這並不是真的,只是內心的一種顯現方式而已,如果心裡沒有「孩子出生」、「有孩子」,就不會顯現出「他是父親」、「那裡有父親」;當「有孩子」這件事在心中顯現後,「有父親」這件事才會在心中顯現,才會安立這樣的名相,所以這只是安立名相的方式、說話的方式、內心的顯現方式而已;在事實上,父親如果一開始就有,則現在也就有,如果一開始沒有,現在也應該沒有。就像這樣,任何物都是如此,來並不是從某處來,去了也不是去到某處。但我們會說「來了」、「去了」,是因為某物依於眾多因緣聚合,來到心境上了,來到名言境上了;當這些聚合終止時,在名言境上也中止了,只是在心境上終止了,但在事實上沒有終止,也沒有發生,因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。

就像之前講過,在母親的胎中形成一個人,這個人是從哪裡來的?前輩子並沒有這個人,所以不會是從前輩子來的,(從前輩子)來的只是心識,心識所來之處並沒有這個人,他也不是從父親那裡來的,不是從母親那裡來的,也不是從食物來的,只是依於這些聚合而說「人」,(內心)有了「人」的名相所指之處,內心有了這樣的顯現。之後,當這個身體被火化,心去了中陰,這個人終止了。此時這個人去哪裡了?他哪裡也沒有去。所以,若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有,可以說有;但一開始並沒有,也沒有去到任何地方,就可以確定其實沒有。

例如這個房子裡,有窗戶也有門。但我們先很仔細地檢查,確定這房子裡沒有人或沒有老鼠,非常清楚地如此確認。然後把門窗都關好,變成沒有任何入口的房子。此時如果你看到一隻老鼠,這表示什麼?表示你的心弄錯了。你會想「我錯了」,或是想「我窗戶可能沒關好」,或是想「我一開始時沒有看仔細」,但是如果你在開始時很確定房裡完全沒有老鼠,牠又沒有地方可以進來,在這之後如果看到老鼠,那就是弄錯了。

就像這樣,在(後來看到)有爸爸的地方,若一開始時你很確定那裡沒有爸爸,而爸爸又沒有從外面進來,那麼這個爸爸是怎麼有的?從事實的角度來看是沒有的,但如果從觀看方式來說,從世間共許的角度來說,有父親,一旦孩子在醫院裡出生,就會說這裡有爸爸。透過這樣的方式解釋,可以粗略地說明「沒有從任何地方來,一開始也沒有,所以事實上沒有」。

為什麼我要加上「粗略」兩個字呢?因為一般來說,我們會說「(人)從前世來」,然而如果說是從前世來,但前世並沒有這個人,為何我們卻會這樣說呢?因為心從前世來,以此為理由而說「人從前世來」,安立了這樣的名言。例如手被碰到時,我們會安立「碰到我」這個名言;碰到鼻子,我們會安立「碰到我」或「碰到人」這個名言,但鼻子並不是人,可是在碰到鼻子時,我們會說「碰到我」。就像這樣,由於心識從前世來,所以我們說「人來」,心識會去到來世,所以我們說「人去」,可以安立這些名相。但現在我們並不是在談名相,而是在看事實。不管名相,談事實時,這個人在前世沒有,又要如何到今生呢?一個不在那裡的人,卻說他從那裡來,這話怎麼說得通?若說得通,我有時候也可以從中國來啊!如果要說我從中國來,我不必在中國的話。

這些偈頌,能背的人若能把它背起來,應該會很好。


自習作業

熟讀並能解釋《中觀寶鬘論》這兩首偈頌:「譬如幻化象,無來亦無去,唯心愚癡爾,實則無所住;世間如幻化,無來亦無去,唯心愚癡爾,實則無所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