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課-【道諦】檢視道路(二)外道的道

外道的解脫道
 

對於外道提出的解脫道,若真正懂得集諦流轉次第,就可以自己運用理路來回答。若對於之前講過的那些內容,在心裡真正有了概念,對於其他的那些道路為何無法成辦解脫,各位應該有能力自己運用理路去思考。

有一類外道說,透過灌頂、火供、持咒等方法,可以獲得解脫。為何用這個方法不能獲得解脫?一旦成立「生的因是業與煩惱」這個結論,持再多咒也無法傷害到業與煩惱,只要業與煩惱還在,就會再投生。

有人認為斷除十不善業,並且從此不再造,並透過苦行等方法淨除以前造過的不善業,這麼做可以獲得解脫。在這個方法中,完全沒有談煩惱,只談到不善業。有人提出了比這更細緻一點的看法,他們說,看到煩惱的過患,思惟蘊體的過失,包括蘊體是不淨、無常,如此去修蘊體的過患,他們修的內容,跟苦諦四行相中的前兩個行相「無常、苦」很像。透過這樣的思惟,就能對蘊體離貪,一旦離開對蘊體的貪,就不會再去取蘊體,就可以得到解脫了。這種方法聽起來似乎很像解脫道,但自宗認為只是這樣不行。

有人提出更細緻的方法。他們認為不只要消除對蘊體的貪,應該要脫離對我的貪。但是,對於消除對我的貪的方法,他們認為,思惟「對我生貪是有過失的」,多思惟對我生貪的過失,對我的貪就會消失;一旦沒有對我的貪,就會獲得解脫。針對「沒有對我的貪,就會獲得解脫」這點來說,自宗的看法相同;但是,用什麼方法消除對我的貪呢?他們認為是去思惟「對我有貪的過失」,就像多思惟貪酒的過失,對酒的貪就會消失一樣。對於這個方法,自宗認為無法解決問題。

 

外道的矛盾處


從佛教的觀點來看,外道的主張大致相同,大多主張有我,也主張有常法造物主。這些主張看在佛教眼裡,會看到兩個矛盾。首先,他們一方面為了獲得解脫而非常努力,但又以理路成立「離蘊之外有我」。外道提出很多理由,堅固內心「離蘊之外有我」的執取。我們的俱生心已有的這種執取,外道再添加許多理由,讓這種執取更加堅固。「努力解脫」與「努力堅固『有我』的執取」,兩者互相矛盾。在已有的俱生我執上,再加上很多理由增強它,來世一聽到「無我」就會聽不下去;這一世用很多理由不斷思惟「有我」,來世一聽到「無我」,心裡就會不高興。他們一方面這樣做,但另一方面,不消除我執就無法消除一切煩惱,也就無法消除業,也就無法消除一切苦,這是事實;但他們卻說自己為了解脫而非常努力。這兩者互相矛盾。

再者,他們主張一切情器世間的造物主是某位天神或某個常法,一切情器的造物主或說根本因是常法,任何時候都存在。這樣說來,一切苦的根源也就成為常法、任何時候都存在。他們一方面這樣說,但另一方面又說解脫是可獲得的,這不是矛盾嗎?因若任何時候都有,果也會不間斷地發生。所以才說他們主張解脫可以獲得,又說苦的根本是常法、任何時候都在、相續不中斷,是矛盾的主張。

 

確立道路


對於世間人的作法與外道的主張,若能真正看到這些道路的過失,能成立「透過證無我慧消除我執,可以得到永恆穩定的安樂」,你會看到一條解脫道;不只如此,而且你會確定「如果不這樣做,做其他任何方法都沒有用」。佛陀很肯定地說,除了這個方法外,沒有其他的方法。《三摩地王經》說:「設若於法觀無我,既觀察已若修習,此因能得涅槃果,由諸餘因不能靜。」觀修證得無我,透過這個方法可以獲得涅槃,若不做這件事,「由諸餘因…」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,只要證無我慧,其他的都不要,不是,其他的支分也是要的;但如果少了證無我慧,不談無我,用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可能獲得解脫。導師這麼說,隨學的弟子也都有一樣的看法。聖天菩薩說:「除無我慧外,無二寂靜門。」成辦解脫之門沒有另一條路,只有一條。

若能一一檢視,知道其他的方法都不是成辦解脫的方法,「唯一只有這條路」的心情,才會終於在內心產生。一般而言,要產生「某種方法可行」的心,應該不會很難,若身邊剛好有方法可用,我們也不會特意去找別的方法;但如果知道除此之外沒有別的方法,內心會變得很肯定:無論是死是活、能或不能,要做的就只有這個。你根本沒有餘地去想「我做不到」而失去心力。

若懷疑還有別的更容易的方法,你可能會想:「我已經努力好一陣子,但都沒有進步,也許應該找找別的方法。」但如果根本沒有別的辦法,能也是這條路,不能也是這條路,除了努力之外,沒有什麼別的什麼要考慮了。不要只因為經論這麼講就信了,要自己好好思考,一旦你很確定就是這樣,內心的路就決定了。從此之後,無論是死是活,有錢還是沒錢,要做的就是這個,此外沒有別的路,就算你完全沒有辦法做,內心底層仍會想「該做的就是這個了」,那個想法深深在你心裡,隱隱作痛,到這個時候,道路差不多就確定了。

同樣地,對於佛經講的,除了無我之外的其他內容,例如持咒、火供、各種儀軌,這些各式各樣的內容若結合證無我慧,使之未生令生、已生不退、不斷增長,若能成為這樣的方法,那就可以,是我們需要的。相反的,若在與證無我慧完全沒有關係的狀況下,則這些方法都不是解脫道。頂多只是暫時上有點幫助,但不是解脫道。一旦你內心如此確定,對於各種佛教徒用的各種方法,你會很清楚知道要如何判斷抉擇,也能無誤地理解並按照佛陀的想法去做。

有了這樣的想法,對待別人的時候也會有差別。你心裡會想,只要能讓對方的心裡也產生這樣的認識,做什麼都可以,病也可以,都沒關係。若還有別的路,此路不通或走得太累,你可以選別條路;一旦清楚路只有這一條,無論對方的反應如何,無論自己再累,也會願意講給對方聽。無論講給別人聽,或自己努力認真做,你都會能為此而努力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若真正懂得集諦流轉次第,在心裡真正有了概念,對於其他的道路為何無法成辦解脫,應該就有能力自己運用理路去思考。
  •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,外道的主張有兩個矛盾。第一個矛盾是:「努力解脫」與「努力堅固『有我』的執取」,兩者互相矛盾。第二個矛盾是:「解脫可得」與「苦的根本是常法」。
  • 若能真正看到其他道路的過失,能成立「透過證無我慧消除我執,可以得到永恆穩定的安樂」,你會清楚看到一條解脫道,而且知道這是唯一的路。
  • 要自己好好思考,一旦確認了道路,就算你目前無法執行,內心底層仍會想「該做的就是這個了」,那個想法深深在你心裡,隱隱作痛,到這個時候,道路差不多就確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