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課【修止正行】-修奢摩他的次第

【原文】巳二、正釋修習之次第。諸道次第多依《辨中邊論》而說由八種行斷五過失修奢摩他;善知識拉梭瓦所傳諸教授中,更說須於彼上另加《聲聞地》中所說六力、四種作意及九住心;至尊慈氏亦於《經莊嚴論》及《辨中邊論》中說安住其心九種方便及八斷行;獅子賢、蓮花戒、寂靜論師等印度智者依循此論,亦著多種修定次第。此等於密乘中亦應了知;特於修定之時所生五過失等及除諸過之理,顯教當中更為詳細。

由八種行斷五過失」是修奢摩他時最重要的重點。「五過失[註1]」是修奢摩他時五種不相順品,要靠八種對治品斷除它們。大部份的道次第論典都以《辨中邊論》為根據,說明必須透過八種對治斷除五種修奢摩他的過失,透過這種方法成辦奢摩他。此外,也有一些祖師會再根據《聲聞地》,補充「六力、四作意、九住心」等修行方法。彌勒菩薩以及印度智者們都以上述論典為根據,造論說明修習奢摩他的方法。此外,透過八種行斷五過失等修奢摩他的方法,在修密時也必須帶進去運用。

由上可知,雖然所緣境或有不同,不同的原因也許來自顯密的差異,也許來自不同的師長教導,但根本的作法是一樣的。「特於修定之時所生五過失等及除諸過之理,顯教當中更為詳細。」這些密續典籍,都是在學習者已懂得顯乘經論的前提下講的,所以只會特別說明不同的所緣境,至於成辦奢摩他的方法就沒有再提。所以,雖然顯密二乘都講奢摩他,但就詳細度而論,顯乘說得比較仔細。

為什麼宗大師要特別做這些說明呢?不論過去或現在,關於修定,很多人都是這樣教:花很多時間介紹所緣境,宣稱這個所緣境有多麼偉大後,就要大家坐好、自己去修。結果到底修成什麼樣,就不得而知了。事實上,要修成奢摩他,不能用模糊的方法修,必須以具量經論為根據才行。這些具量經論就是宗大師在文中提到的這幾部論典,作者都是印度知名的大智者。彌勒菩薩與無著菩薩就不用說了,他們是佛陀授記未來能詮釋佛經的人,彌勒菩薩的《莊嚴經論》當然是非常可靠的依據;追隨其後的獅子賢論師、蓮花戒論師、寂靜論師等,他們就像近代的聖座嘉瓦仁波切一樣,是當代毫無爭議、大眾公認的大班智達。這些論典說的修奢摩他的方法,步驟既清楚又完整。應該好好研閱這些論典,按照書裡寫的內容去修才對。如果有人拿著號稱無上口訣的隻字片語,對你說:「這是極秘密的口訣,我只傳給你。」你聽了信以為真,覺得這樣就夠了,絕無成就的可能性。

宗大師用上述幾部論典為根據說明正修次第。在修行次第中,最重要的就是剛才提到在《辨中邊論》講的,以八種行來斷除五過失。此外補充六力、四作意、九住心。

[註1]五過失:「懈怠忘教授、沉沒及掉舉、不作行作行,許為五過失。」八種行:「對治此等為八斷行:對治懈怠有四,信、欲、勤及輕安;對治忘念、沉掉、不作行及作行,依次即為正念、正知、作行之思、平和之捨。此等於前已說。」


※  重點摘要:
  • 「由八種行斷五過失」是修奢摩他時最重要的重點。「五過失」是修奢摩他時五種不相順品,要靠八種對治品斷除它們。
  • 要修成奢摩他,不能用模糊的方法修,必須以具量經論為根據才行。這些具量經論就是宗大師在文中提到的這幾部論典,作者都是印度知名的大智者。這些論典說的修奢摩他的方法,步驟既清楚又完整。應該好好研閱這些論典,按照書裡寫的內容去修才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