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課-沒有開始(二)

三、為何難接受

從明白無始的道理到真正接受之間,我大概擺盪了兩、三個月。說無始,雖然有道理,但內心很難接受;說有始,用理路去觀擇又站不住腳。那段時間,我觀察思考一些例子,思考水的變化。水被煮開後,即使整鍋水都煮乾了,它的續流依舊在,只是在形式上,它變成了水蒸氣,之後遇冷會變成水,再冷些會結冰。水只是在人的眼睛可見與不可見之間,不斷地做著不同型態的改變,雖然外表上,它會從看得到的水變成看不到的水蒸氣,會從柔軟的水變成堅硬的冰。這些變化都很大,但無論怎麼變,它的相續並沒有中斷。所有的物質都是如此,雖然外相會有種種變化,但續流從未中斷。外在的物質沒有開始,內在心識的續流也是如此。

還有一段思考,雖然看起來有點無聊,對我卻很有幫助。在那段時間裡,某一天我朝著東方的天空看,心裡想:「這天空的盡頭在哪裡?」在我看得到的天空,再過去仍是天空,連綿不斷的天空,會不會走到某個地方時,突然就像遇到一堵牆般消失了?如果有,那麼這堵牆是否也會繼續綿延不絕,成為一個沒有邊際的質礙?如果不會,表示在這個質礙後,又是一大片延綿不斷的天空;然後再遇到牆,牆的盡頭又是一大片天空……。就這樣一直往下推,推到後來,我覺得自己似乎突然明白,原來天空真的沒有邊際。產生這種很肯定的感覺後,奇怪的事情發生了,從此之後,想到無始時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,竟然完全消失了。

「因為虛空無邊,所以心識無邊」這種推論聽起來完全沒道理,但我為什麼會因為這樣的思惟而受益?這倒是值得研究的問題。我很確定它有幫助,因為我的心整個變得很放鬆,但為什麼會有幫助呢?

我們的心一向習慣在有限的範圍裡運作,無論時間與空間都是如此,包括今生、某月到某月之間、物品的大小……等。我們平常所有的習慣,都只侷限在有限的範圍中,突然講到「無限」的概念,內心就會無法接受。以我來說,後來透過「微塵也是無始」、「虛空無邊際」這些想法的訓練,「無邊」這個陣營多了一些助陣的戰友,漸漸地養成習慣,再想到無始時,心裡的緊張與無法接受的感覺才終於好一點。否則由於內心不曾串習,平常的思惟又只侷限在一定的範圍裡,突然講到無限就會覺得很難接受。由此可知,如果你在道理上被說服了,但內心仍感到無法接受,原因可能只是因為「還不習慣」。

很窮的人,平常的花費頂多是一、兩百元,別說沒有一次花掉幾萬元的習慣,恐怕連能這樣花的錢都沒有。聽說這種人如果得到大筆的意外之財,說不定會得心臟病。印度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笑話,有個窮人,平常只要手邊有一點小錢,就會拿去買彩券。有一天他中了兩百萬。朋友擔心他突然知道後會得心臟病,就請一位他認識的醫生,善巧地跟他講這件事。醫生說:「你平常都有買彩券,如果有一天中獎,得到幾千元,你要怎麼辦?」窮人告訴他打算如何花這筆錢之後,醫生又問:「那如果中一萬元呢?」窮人說:「不可能啦!我沒有那種命。」醫生說:「我知道,我只是說萬一中獎了,你打算怎麼用?」窮人就告訴他打算怎麼花掉那一萬元。於是醫生把中獎的金額漸漸提高,引導這個窮人設想如何花掉中獎的獎金。最後,醫生問:「如果你中了兩百萬,要怎麼辦?」窮人說:「不可能!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!」醫生繼續鼓勵他:「我是說如果萬一中獎的話,你要怎麼辦?」最後窮人說:「如果我中兩百萬,一半給你。」結果醫生昏倒了!

同樣地,「雖然無自性,但有作用」也是必須生起的證量,但我們沒有這種習慣。一直以來,我們都帶著「自性成立」的想法做事,串習了很久,所以對於「無自性,但有作用」這個事實,就算學過了,內心依舊無法真正接受。若要真正在內心產生證量,就不能只用做學問的方法學,而必須反覆聽聞、不斷思惟,用各種方式不斷地串習。既思惟無自性的道理,也思惟有作用的道理,並透過各種譬喻,思惟兩者為何不相違。必須這樣不斷地串習、養成內心的習慣,才能真正生起證量。只想很容易地聽別人解釋就證得空性,應該是不可能的事。

※ 摘要:
  • 我們平常所有的習慣,都只侷限在有限的範圍中,突然講到「無限」的概念,內心就會無法接受。
  • 如果你在道理上被說服了,但內心仍感到無法接受,原因可能只是因為「還不習慣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