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1課-加行六法概說
今天這門課的主題「加行六法」與實修有關,講授的對象以「有心學佛、特別是想要淨罪集資的人」為主。
已學過或平常有做加行六法的同學,這堂課對你的幫助應該不大,因為我將針對第一次學習這個主題的同學介紹如何做加行六法。在最開始講課時,我不會做太多的解釋,只會用提綱挈領的方式說明加行六法的項目與概略內容。希望第一次學習的同學,能把這些綱要背下來,並且練習做做看。就算無法從此不間斷地做,至少要在這門課進行的期間,把課堂裡聽到的內容付諸實踐。在聽課與背書之外,課後也試著去做,若有不解之處便可以提出疑問,藉著提問把課堂裡不足的地方補齊,這樣才能學得完整。
如果在這段期間有紮實地練習,即便課程結束後,有些人因為現在還不太想做,有些人由於健康不佳、時間不夠而不能做,這也沒有關係。因為你已弄清楚執行方法,將來有一天,當你的時間允許了,或是內心產生很想做的意願,就可以立刻付諸行動。有時我們會這樣,身邊明明有人可以請教,但我們不想練習;等到很想練習做做看,身邊卻找不到可以幫忙解惑的人。與其如此,不如趁著課程進行的這十天,邊學邊實踐,只要有問題就馬上提出。這種方法將使得你未來真正想要實踐時,隨時都有能力上路。總之,這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,因此希望各位在上課期間一定要試著做做看。
課程進行的方式,首先我會概略介紹什麼是加行六法;之後,如果大家有特別想累積一定數量的大禮拜、供水、供曼達等等,也會介紹相關的作法。在對加行六法有概略認識之後,會進一步把這些概念與《兜率百尊》、《上師供養法》結合做說明,希望大家日後在念誦這些儀軌時能更得力。
明白加行六法的內容,就可以自己寫儀軌了。雖然有傳承的儀軌加持力比較大,但儀軌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形式。只要明白加行六法的意義,內心按照這些意義去思惟,然後直接把思惟的內容唸出來,就已經達到與儀軌相同的目的了,不必拘泥於形式。例如,你在迎請諸佛時,不一定要依著儀軌文念誦,可以按照一般講話的方式直接說:「佛陀,請您來吧!請接受我的供養!」而且也不一定要唸藏文,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就可以了。
「加行」二字的意思,從一般的角度來說,應該可以這樣解釋:佛法實修的核心或說正行是菩提心與證空慧,為了使正行更好而做的準備就是加行。以道次第來說,正行是從實修依師軌理開始,為了能達到好的實修效果,所以在正行之前必須做準備,這些準備就是加行。簡單來說,所謂加行或前行,意思就是準備。
整個佛法的根本是緣起。緣起的意思是,任何法都是由眾多因緣聚合而產生。對緣起的認識,不應僅止於嘴上說說,要設法讓它真正進到心裡,日常生活也要帶著這種看法過日子才行。「無論什麼法,都是由眾多因緣聚合而成的。」有與沒有這種看法的人,作法很不相同。以我們現在討論的加行與正行為例,沒有緣起觀的人不會重視加行,因為他認為加行只是準備而已,所以輕視加行而重視正行。在聖座嘉瓦仁波切的灌頂法會,就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。在正式灌頂前聖座會講說佛法,那些不重視前行的人,會在這個時候跑出去買東西、做生意或是逛街,等到灌頂正行開始時才進入會場。這種人其實並不真正了解緣起。
真正了解緣起的人,因為明白無論什麼樣的果都要依賴因,而你可以得到多大、多好的果,與事前的準備有極大的關係。例如,能吃到美味的一頓飯,並不是只要時間到了坐上餐桌就夠了,真正懂得緣起的人,他會把重心放在食材的採買並且用心地料理。只要事前的準備工作仔細用心,最後擺上桌的就一定是佳餚美饌。因對了,果自然就會呈現。真正了解緣起的人,他知道自己只要在因上努力,自然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,因此他會把加行看得很重要。
接下來,我將依照《廣論》的文句進行課程的內容。
【原文】初加行法有六,乃是金洲大師傳記,謂善灑掃所住處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。由無諂誑求諸供具,端正陳設。次如《聲聞地》中所說:「從昏睡蓋,淨治心時,須為經行。除此從餘,貪欲等蓋,淨治心時,應於床座,或小座等,結跏趺坐。」故於安樂臥具,端正其身,結跏趺坐,或半跏趺,隨宜威儀。既安住已,歸依發心,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。於前虛空明現觀想,廣大行派及深見派,傳承諸師。復有無量諸佛、菩薩、聲聞、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。又自相續中,若無能生道之順緣,積集資糧,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,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,亦難生起。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,攝盡集淨諸扼要處。…(七支供養略)次令所緣明了顯現,供曼陀羅,應以猛利欲樂,多返祈禱,謂「唯願加持,從不恭敬善知識起,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,速當滅除。從敬知識,乃至通達無我真實,所有一切無顛倒心,速當發起,及其內外一切障緣,悉當寂滅。」
修行者一天的時間可以分成座上與座間兩部份,座上是在座上實修的時間,座間是下座後其他的時間。座上修的時間又分為加行、正行、結行三部份。已經上座、尚未正式開始實修是加行;正式開始實修是正行;實修結束到下座前是結行。加行法,根據金洲大師的傳記共分為六項,分別是:
第一、「善灑掃所住處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。」把實修時用到的空間打掃乾淨,擺設身語意三依。第二、「由無諂誑求諸供具,端正陳設。」擺設供品。供品的品質不可低劣,擺設也要力求莊嚴。第三、「於安樂臥具,端正其身,結跏趺坐,或半跏趺,隨宜威儀。既安住已,歸依發心,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。」在坐墊上盤腿而坐,修皈依發心。第四、「於前虛空明現觀想,廣大行派及深見派,傳承諸師。復有無量諸佛、菩薩、聲聞、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。」觀想資糧田。第五、「又自相續中,若無能生道之順緣,積集資糧,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,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,亦難生起。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,攝盡集淨諸扼要處。令所緣明了顯現,供曼陀羅。」獻七支供養與供曼達。第六、「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。」祈請。
六項加行完成後,就開始進入正行。概略地說,六項加行是:①灑掃住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②端正陳設供具③結跏趺坐,修皈依發心④觀想資糧田⑤七支供養,獻曼達⑥祈請。以上這些內容要背下來,雖然不必一字不漏地照著背,但必須牢記這六項是些什麼,實修時才能依序一一去做。
之後會依照六加行的次第說明,而這也很像在介紹修行人一天的生活。
※ 重點摘要:
學習建議
已學過或平常有做加行六法的同學,這堂課對你的幫助應該不大,因為我將針對第一次學習這個主題的同學介紹如何做加行六法。在最開始講課時,我不會做太多的解釋,只會用提綱挈領的方式說明加行六法的項目與概略內容。希望第一次學習的同學,能把這些綱要背下來,並且練習做做看。就算無法從此不間斷地做,至少要在這門課進行的期間,把課堂裡聽到的內容付諸實踐。在聽課與背書之外,課後也試著去做,若有不解之處便可以提出疑問,藉著提問把課堂裡不足的地方補齊,這樣才能學得完整。
如果在這段期間有紮實地練習,即便課程結束後,有些人因為現在還不太想做,有些人由於健康不佳、時間不夠而不能做,這也沒有關係。因為你已弄清楚執行方法,將來有一天,當你的時間允許了,或是內心產生很想做的意願,就可以立刻付諸行動。有時我們會這樣,身邊明明有人可以請教,但我們不想練習;等到很想練習做做看,身邊卻找不到可以幫忙解惑的人。與其如此,不如趁著課程進行的這十天,邊學邊實踐,只要有問題就馬上提出。這種方法將使得你未來真正想要實踐時,隨時都有能力上路。總之,這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,因此希望各位在上課期間一定要試著做做看。
課程進行方式
課程進行的方式,首先我會概略介紹什麼是加行六法;之後,如果大家有特別想累積一定數量的大禮拜、供水、供曼達等等,也會介紹相關的作法。在對加行六法有概略認識之後,會進一步把這些概念與《兜率百尊》、《上師供養法》結合做說明,希望大家日後在念誦這些儀軌時能更得力。
明白加行六法的內容,就可以自己寫儀軌了。雖然有傳承的儀軌加持力比較大,但儀軌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形式。只要明白加行六法的意義,內心按照這些意義去思惟,然後直接把思惟的內容唸出來,就已經達到與儀軌相同的目的了,不必拘泥於形式。例如,你在迎請諸佛時,不一定要依著儀軌文念誦,可以按照一般講話的方式直接說:「佛陀,請您來吧!請接受我的供養!」而且也不一定要唸藏文,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就可以了。
什麼是「加行」
「加行」二字的意思,從一般的角度來說,應該可以這樣解釋:佛法實修的核心或說正行是菩提心與證空慧,為了使正行更好而做的準備就是加行。以道次第來說,正行是從實修依師軌理開始,為了能達到好的實修效果,所以在正行之前必須做準備,這些準備就是加行。簡單來說,所謂加行或前行,意思就是準備。
整個佛法的根本是緣起。緣起的意思是,任何法都是由眾多因緣聚合而產生。對緣起的認識,不應僅止於嘴上說說,要設法讓它真正進到心裡,日常生活也要帶著這種看法過日子才行。「無論什麼法,都是由眾多因緣聚合而成的。」有與沒有這種看法的人,作法很不相同。以我們現在討論的加行與正行為例,沒有緣起觀的人不會重視加行,因為他認為加行只是準備而已,所以輕視加行而重視正行。在聖座嘉瓦仁波切的灌頂法會,就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。在正式灌頂前聖座會講說佛法,那些不重視前行的人,會在這個時候跑出去買東西、做生意或是逛街,等到灌頂正行開始時才進入會場。這種人其實並不真正了解緣起。
真正了解緣起的人,因為明白無論什麼樣的果都要依賴因,而你可以得到多大、多好的果,與事前的準備有極大的關係。例如,能吃到美味的一頓飯,並不是只要時間到了坐上餐桌就夠了,真正懂得緣起的人,他會把重心放在食材的採買並且用心地料理。只要事前的準備工作仔細用心,最後擺上桌的就一定是佳餚美饌。因對了,果自然就會呈現。真正了解緣起的人,他知道自己只要在因上努力,自然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,因此他會把加行看得很重要。
加行六法概說
接下來,我將依照《廣論》的文句進行課程的內容。
【原文】初加行法有六,乃是金洲大師傳記,謂善灑掃所住處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。由無諂誑求諸供具,端正陳設。次如《聲聞地》中所說:「從昏睡蓋,淨治心時,須為經行。除此從餘,貪欲等蓋,淨治心時,應於床座,或小座等,結跏趺坐。」故於安樂臥具,端正其身,結跏趺坐,或半跏趺,隨宜威儀。既安住已,歸依發心,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。於前虛空明現觀想,廣大行派及深見派,傳承諸師。復有無量諸佛、菩薩、聲聞、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。又自相續中,若無能生道之順緣,積集資糧,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,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,亦難生起。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,攝盡集淨諸扼要處。…(七支供養略)次令所緣明了顯現,供曼陀羅,應以猛利欲樂,多返祈禱,謂「唯願加持,從不恭敬善知識起,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,速當滅除。從敬知識,乃至通達無我真實,所有一切無顛倒心,速當發起,及其內外一切障緣,悉當寂滅。」
修行者一天的時間可以分成座上與座間兩部份,座上是在座上實修的時間,座間是下座後其他的時間。座上修的時間又分為加行、正行、結行三部份。已經上座、尚未正式開始實修是加行;正式開始實修是正行;實修結束到下座前是結行。加行法,根據金洲大師的傳記共分為六項,分別是:
第一、「善灑掃所住處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。」把實修時用到的空間打掃乾淨,擺設身語意三依。第二、「由無諂誑求諸供具,端正陳設。」擺設供品。供品的品質不可低劣,擺設也要力求莊嚴。第三、「於安樂臥具,端正其身,結跏趺坐,或半跏趺,隨宜威儀。既安住已,歸依發心,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。」在坐墊上盤腿而坐,修皈依發心。第四、「於前虛空明現觀想,廣大行派及深見派,傳承諸師。復有無量諸佛、菩薩、聲聞、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。」觀想資糧田。第五、「又自相續中,若無能生道之順緣,積集資糧,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,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,亦難生起。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,攝盡集淨諸扼要處。令所緣明了顯現,供曼陀羅。」獻七支供養與供曼達。第六、「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。」祈請。
六項加行完成後,就開始進入正行。概略地說,六項加行是:①灑掃住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②端正陳設供具③結跏趺坐,修皈依發心④觀想資糧田⑤七支供養,獻曼達⑥祈請。以上這些內容要背下來,雖然不必一字不漏地照著背,但必須牢記這六項是些什麼,實修時才能依序一一去做。
之後會依照六加行的次第說明,而這也很像在介紹修行人一天的生活。
※ 重點摘要:
- 加行六法:①灑掃住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②端正陳設供具③結跏趺坐,修皈依發心④觀想資糧田⑤七支供養,獻曼達⑥祈請。
- 「加行」的意思是「準備」。①以佛法的實修來說,核心或說正行是菩提心與證空慧,為了使正行更好而做的準備就是加行。②以道次第來說,正行是從實修依師軌理開始,為了能達到好的實修效果而做的準備就是加行。
- 對初學加行六法者的學習建議:背綱要,並實際練習
- 重要學處整理:①從佛法學到的認識,例如對緣起的認識,不應僅止於嘴上說說,要設法讓它真正進到心裡,日常生活也要帶著這種看法過日子才行。②真正了解緣起的人,他知道自己只要在因上努力,自然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,因此他會把加行看得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