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課-【七支供養:供養】(三)累積供水的數量

若是打算累積供水的數量,雖然主要是供水,但可以同時陳設其他的供品,如供燈、香、花等等,若沒有其他供品,也可以用餅乾代替,在你每次供養一輪供水時也供一片餅乾,第二輪供水時就再多加一片餅乾;供燈也是如此,在每一輪供水時也供一盞燈,不用很大盞,一盞小小的就可以,第二輪供水時再加一盞。若能這樣做,就能更加豐盛圓滿。

若沒有加上其他的供品,只單純供水的話,可以像之前說過的加上藏紅花。對於刻意要累積供水數量的人而言,加藏紅花會比較辛苦一些,因為會沾上,每次撤供水都需要把供水杯都洗一遍才行。否則若只是供有味道的香水,並不會特別辛苦。藏紅花的價格較高,但一般的香水則很便宜。總之,在能力範圍內,提高供養物的品質。

早上起床後,首先調整動機,接著開始供水,供水完成後,依照六加行的步驟,坐在坐墊上透過修皈依發心修正動機,接著明現資糧田並加持供品。加持供品後,隨著念誦《普賢七支供》做七支供養,或著按照《上師供養法》的儀軌修上師供養。以《上師供養法》來說,若能做到全部當然最好。

在做第二輪供水時,不一定需要擦洗杯子。可以把杯子裡的供水倒掉之後,直接放置就好。然後重新念誦《上師供養法》的儀軌,若不想再唸一次也可以,直接做七支供養,做到第二供養支時再次供水,然後再接著做第三懺悔支……如此進行完畢,若想在最後加唸「生生世世不離正上師,受用一切法之妙功德,圓滿一切地與道功德,祈願速得金剛持果位」也可以,至此完成一座,做完祈願與回向之後下座。(座間撤供水)

第二座開始時,同樣地再度把供水擺好、供養,供養好之後加持供品,接著可以按照《普賢七支供》的儀軌從頭做到尾,也可以做得更略一些,只取用《普賢七支供》裡的供養的段落,好好地觀想並供養;供好之後,如同前一座說的一樣,撤供水,不擦杯,然後再供水……等步驟,完成第二座後下座。到了一天的最後一座時,按照前面的步驟做完供養支之後,接著緩緩把其他五支做完,最後殷重祈願與回向。

一般而言,不論是閉關或刻意如此累積數量時,早上第一座的調整動機要做得廣一點,祈願與回向可以簡短一點;第二與第三座,由於動機已在第一座時仔細地做了,所以只要簡要地憶念就好,但最後一座的回向可以廣一點。若要刻意累積供水數量,傳統上的作法是這樣。

問:請問供水要擺多久才可以撤?

答:供水的時間長短沒有特定的要求。加持供品並完成回向就結束了,接著就可以撤供並進行下一輪的供水。

有些在家人說,過了中午之後就不可以供水,但我沒看到這種說法的根據,我沒看到經典有這樣說,也沒聽上師這樣說過,更沒看到必須這樣做的理由。主張要這樣做的人也許有他的根據,這並非不可能,但對我來說,我目前不會採取這種作法,因為我至今沒看到任何根據,經論沒寫,上師沒說,又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支持這種做法,由於至少我現在沒看到任何理由與根據,所以我現在不會這樣做。以我們來說,除非是持午,否則過了中午我們也會吃飯喝水,我們任何時候都會飲食,所以任何時候都可以把飲食供養三寶。

由於這種說法完全沒有根據,所以我完全不在意它。有時我早上沒辦法做供養,到了晚上才有辦法做,我就會在晚上才做。晚上供水,第二天上午撤供,我沒有看到任何理由說不可以這樣做。因為供水的目的是累積福德,是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事。再者,若供養的對象是世間天神,也許有些顧忌與人一樣,有固定的進食時間。但我們對佛供水供食物,並不是因為佛需要這些飲食,而是我們需要累積福德。

※  重點摘要
  • 累積供水方式,可以單純供水,也可搭配餅乾、香、燈等,逐次增加,使供養更豐盛圓滿。
  • 每座可依六加行、《普賢七支供》或《上師供養法》進行;動機與回向要隨座次調整。
  • 供水時間無固定規定,只要加持並完成回向即可撤換,不必執著中午前後的限制。早晚皆可供水,重點在累積福德,不必因時辰而產生疑慮。
  • 佛並非需要飲食,供水是為了增長自己的福德與修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