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- 悲桑格西的佛法教室
第43課─【七支供養:請轉法輪】
接下來是請轉法輪,也就是祈請說法。此處最主要的,正如之前提到的,與慈悲心有關。思惟有情的困苦,再想為何有情會受到如此的困苦?如果受苦的原因僅僅是外在的魔障,那或許可以用其他方法解決。但不是如此,有情受苦的原因在於各自的愚蒙無知,所以除苦的唯一方法是消除愚蒙無知,而這只能靠著對有情傳受佛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所以,「請求諸佛菩薩與自己的上師,祈請您們為有情說法。」如此勸請說法。
佛陀最初成佛時,並沒有直接宣說正法,而是由大梵天王、帝釋天王獻供法輪、法螺,並專一地祈請佛陀說法、轉動法輪,以此為緣,佛陀在這之後才開始說法。佛陀說的法,不僅在佛世時利益了無數有情,即便佛陀示現涅槃至今,他的教法依然在幫助眾多眾生。
雖然佛陀的悲心無與倫比,沒有人比他的悲心更強,但若我們能生起「勸請」這樣的作意,以及「佛法非常珍貴重要」的作意,對我們會很有幫助;相反地,若心裡想的是「佛法很容易獲得」,對我們則沒有幫助。另一方面,這也與依師軌理有關,若內心有「很珍貴、很稀有、很難得」的作意,會很有幫助;若內心完全不在意,則沒有幫助。以下例子,不知適不適合用來說明我的想法。
有錢人家的小孩,因為自己不必付出任何努力,父母輕易就給他們很多錢,因此內心往往缺乏對金錢「重要且難得」的感覺。他們可能隨意揮霍,就在隨便浪費金錢的同時,也浪費了自己的人生。別的地方我不知道,以我家鄉來說,窮人家的孩子反而顯得更為優秀,這或許與他們從小便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有關。家裡沒有什麼錢,又看到父母的辛勞,內心自然而然地生起了承擔責任的念頭。因此,他們要麼早早開始經營生意,要麼努力學習,長大後也有比較出色的成果,這與小時候那種「稀有」的作意有關。
同樣地,若聽法時也有這種「稀有」的想法,當講法者一講,聽者就會努力牢記講者講的內容。生起希求心,但是求不到,之後只要一有機會得到,就會似乎變聰明的樣子,說法者講什麼,心裡都能記住。相反地,若內心沒有任何欲求,直接聽法似乎也馬上忘記,變得沒有幫助的樣子。
就以密勒日巴尊者為例,他為了聽法,等待了非常多年。上師跟他說,房子沒有建好之前就不會為他講法。密勒日巴尊者的希求心非常強,所以,他蓋房子的一切作為其實正是他的希求。雖然一般而言,可以把它歸在淨罪集資之中;但若只從心理作用來談這件事情,他所有的辛苦全都是為了能得到法,若不蓋房子就得不到法,所以他承擔一切辛苦。後來當他終於聽到了法,他完全不入睡,連續十一個月都完全不睡,日夜不分地在觀修。他之所以能夠這樣,正是因為他等待了很多年。若是他的上師一開始就為他傳法,即使是密勒日巴尊者,恐怕也難以如此全力以赴、不眠不休地實修十一個月。然而,他辛苦那麼多年,等的就是這個,一旦拿到就無比歡喜,身體不覺疲憊,心沒有一絲煩累,不分日夜地實修。於是,別人可能需要多年實修才能獲得的證量,從依師軌理開始到菩提心、六度、密續,這些證量他在十一個月裡就都生起了。
佛陀在成佛後,並沒有立刻開始說法,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這個。雖然現在佛沒有直接在我們這個世間,但在其他世間,佛既示現成佛,又示現沒有說法的情況非常多,我們祈請這些佛可以為有情說法。即使不是這樣的情況,祈請說法也不是只能在最初時祈請,也可以在之後多次祈請,請佛宣說大乘法等各種法。這種祈請不僅限於佛,對菩薩,對自己的師長也是如此。
《普賢行願品》說到的是「十方所有世界燈,最初成就菩提者,我今一切皆勸請,轉於無上妙法輪」,文中的「世界燈」指的是佛,由於他滅除世間愚暗,就像燈一樣,所以稱之為世界燈。祈請安住於十方的一切佛,在已經成就菩提、示現成佛之後,祈請您們說法。在祈請佛菩薩、自己的上師宣說正法後,接著觀想他們答應了,這代表一種緣起。同樣地,接下來祈請不入涅槃也是如此,要觀想他們答應,這樣會很好。
※ 重點整理
佛陀最初成佛時,並沒有直接宣說正法,而是由大梵天王、帝釋天王獻供法輪、法螺,並專一地祈請佛陀說法、轉動法輪,以此為緣,佛陀在這之後才開始說法。佛陀說的法,不僅在佛世時利益了無數有情,即便佛陀示現涅槃至今,他的教法依然在幫助眾多眾生。
雖然佛陀的悲心無與倫比,沒有人比他的悲心更強,但若我們能生起「勸請」這樣的作意,以及「佛法非常珍貴重要」的作意,對我們會很有幫助;相反地,若心裡想的是「佛法很容易獲得」,對我們則沒有幫助。另一方面,這也與依師軌理有關,若內心有「很珍貴、很稀有、很難得」的作意,會很有幫助;若內心完全不在意,則沒有幫助。以下例子,不知適不適合用來說明我的想法。
有錢人家的小孩,因為自己不必付出任何努力,父母輕易就給他們很多錢,因此內心往往缺乏對金錢「重要且難得」的感覺。他們可能隨意揮霍,就在隨便浪費金錢的同時,也浪費了自己的人生。別的地方我不知道,以我家鄉來說,窮人家的孩子反而顯得更為優秀,這或許與他們從小便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有關。家裡沒有什麼錢,又看到父母的辛勞,內心自然而然地生起了承擔責任的念頭。因此,他們要麼早早開始經營生意,要麼努力學習,長大後也有比較出色的成果,這與小時候那種「稀有」的作意有關。
同樣地,若聽法時也有這種「稀有」的想法,當講法者一講,聽者就會努力牢記講者講的內容。生起希求心,但是求不到,之後只要一有機會得到,就會似乎變聰明的樣子,說法者講什麼,心裡都能記住。相反地,若內心沒有任何欲求,直接聽法似乎也馬上忘記,變得沒有幫助的樣子。
就以密勒日巴尊者為例,他為了聽法,等待了非常多年。上師跟他說,房子沒有建好之前就不會為他講法。密勒日巴尊者的希求心非常強,所以,他蓋房子的一切作為其實正是他的希求。雖然一般而言,可以把它歸在淨罪集資之中;但若只從心理作用來談這件事情,他所有的辛苦全都是為了能得到法,若不蓋房子就得不到法,所以他承擔一切辛苦。後來當他終於聽到了法,他完全不入睡,連續十一個月都完全不睡,日夜不分地在觀修。他之所以能夠這樣,正是因為他等待了很多年。若是他的上師一開始就為他傳法,即使是密勒日巴尊者,恐怕也難以如此全力以赴、不眠不休地實修十一個月。然而,他辛苦那麼多年,等的就是這個,一旦拿到就無比歡喜,身體不覺疲憊,心沒有一絲煩累,不分日夜地實修。於是,別人可能需要多年實修才能獲得的證量,從依師軌理開始到菩提心、六度、密續,這些證量他在十一個月裡就都生起了。
佛陀在成佛後,並沒有立刻開始說法,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這個。雖然現在佛沒有直接在我們這個世間,但在其他世間,佛既示現成佛,又示現沒有說法的情況非常多,我們祈請這些佛可以為有情說法。即使不是這樣的情況,祈請說法也不是只能在最初時祈請,也可以在之後多次祈請,請佛宣說大乘法等各種法。這種祈請不僅限於佛,對菩薩,對自己的師長也是如此。
《普賢行願品》說到的是「十方所有世界燈,最初成就菩提者,我今一切皆勸請,轉於無上妙法輪」,文中的「世界燈」指的是佛,由於他滅除世間愚暗,就像燈一樣,所以稱之為世界燈。祈請安住於十方的一切佛,在已經成就菩提、示現成佛之後,祈請您們說法。在祈請佛菩薩、自己的上師宣說正法後,接著觀想他們答應了,這代表一種緣起。同樣地,接下來祈請不入涅槃也是如此,要觀想他們答應,這樣會很好。
※ 重點整理
- 請轉法輪的核心意義,與慈悲心有關。思惟有情困苦源於愚癡無知,除苦唯一方法是消除愚癡,而這只能靠傳授佛法才能真正解決。因此應勸請諸佛菩薩與上師為有情說法。
- 對於佛法,應生起「很珍貴、很稀有、很難得」的作意,就像窮人家孩子因體會到金錢難得,更懂珍惜努力;聽法時也應如此,才會努力牢記講者內容並生起希求心。
- 密勒日巴尊者等待多年才聽到法,強烈希求心使他蓋房子承擔一切辛苦。當終於得法後,連續十一個月日夜不分觀修,從依師軌理到菩提心、六度、密續的證量,都在十一個月內生起,這說明希求心有非常大的力量。
- 佛陀成佛後不立即說法的一個理由,就是讓眾生生起希求心。在其他世間,佛既示現成佛又示現沒有說法的情況很多,我們應祈請這些佛為有情說法,也可多次祈請佛宣說大乘法等各種法。
- 祈請安住十方的一切佛,在成就菩提示現成佛後說法。不僅祈請佛,也應如此向菩薩與自己師長祈請,祈請後要觀想他們答應,這代表一種很好的緣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