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一)懺悔的重要性

懺悔非常重要。講到懺悔,若按照《普賢七支供》的內容依序做下來,就會做到懺悔這個部份。此外,也可以刻意為了懺罪,而用一個月或一年的時間,累積禮拜的次數或做供養。無論是否與《普賢七支供》的儀軌結合而做,都要固定恆常地做懺悔,若能做到這樣會很好。每天造的惡業若能每天懺悔,就可以稍微乾淨一點。

從學習經典,到所學的經論可以幫助內心、生起善心,要做到這些,必須懺悔曾造的惡業。若有惡業,它會成為障蔽而使得善心難以生起。就像之前提到的聖者周利槃陀伽,他最初慧力非常低劣,但其實他有在那一生就證得阿羅漢的種子,雖有種子,但這種子無法醒覺。後來透過為僧眾擦鞋、打掃寺院而淨除罪障,突然就依靠兩句話而證得阿羅漢果。所以,要在今生就有很大的進步,懺悔是很重要的關鍵。再者,無論我們有沒有想到死,雖然沒有人想要死,但無論我們想與不想,都確定會死。而我們前世造下的惡業已經非常多,這輩子也造了不少,死後若把這些惡業都帶著走,未來就不可能擺脫它們。所以懺悔實在非常重要。

再者,由於不知何時會死,所以要隨時做好準備。例如,由於說不定今天就會死,所以今天就要盡力懺悔,盡力懺乾淨,若不這樣做,若今天突然死掉,那就完了。若總是想「以後再懺」,就會不去懺。若在這樣的狀況下突然死亡,死後墮入惡趣,那時更是根本無法懺悔。

就算今天沒有死,若總是心存僥倖,想著「今天先不懺,明天後天再懺就可以了」,但我們總有無窮盡的明天,比如說今天是禮拜一,禮拜一想著禮拜二再做,到了禮拜二又想著明天禮拜三再做,如此一天拖過一天,直到某一天,你知道該走的時間到了,但那時再做會變得非常困難。雖然想做,但已很難思惟,內心也很緊張,身語也變得非常辛苦。

與其如此,不如恆常保持「也許今天就會死」這樣的警覺之心,在這種警覺中每天懺悔。尤其若你時間還算充裕,更好猛力懺悔,強猛地懺到你心裡幾乎想著「無始生死以來我造的一切惡業都懺淨了」,並且從此之後無論什麼惡業都努力克制不去造,萬一不小心仍造了惡業,也每天每天地懺,一旦沾染就立即設法弄乾淨。

透過這樣的做法,至少淨除以前曾造的不善業,並把造惡業之門從此關上,設法讓自己任何時候都乾乾淨淨的,不沾染惡業。若偶爾由於煩惱很重或不經意間染上惡業,就直接立刻懺悔,如此盡力保持乾淨。在這樣的基礎下,再結合無垢淨願,例如希求這樣的善成為來世投生兜率內院、極樂世界或不動佛的妙喜凈土的因。如此一來,即使明天或後天就會死,我們會更加感到高興。

因為這個世間其實沒什麼好期待,現在這個身體也沒什麼好期待的。相較之下,那裡的身體非常優質,所有的友伴都是法友,都是修行人,吃的喝的也都不必煩惱,也沒有人與非人的任何傷害,可以親見殊勝化身。能愈快去那裡愈好,不是嗎?若能去到那裡,則愈快死愈好,不是嗎?

若真的能去淨土,即使沒有很快死,要在這個世間待較長一點的時間,而且在這段期間裡既會生病,又有各種人與非人的傷害,要承受很大的困苦,也沒關係啊!甚至這種情況要繼續三十、四十年也不要緊,因為在這之後,就是數千、數萬年的快樂時光,既快樂又可以繼續學法修行。既然如此,這段時間就像剎那般,病就病,苦就苦,也沒什麼大不了的。因為對於再來的日子,你已做好準備。

如果我們什麼都沒準備,以前造過很多惡業,這是我們很清楚的事。對於罪惡方面的事情,我們不必人教,不必人勸,不必人跟我們講,也不必刻意培養想做的心,自然就會朝那些方向去做。這表示什麼?表示我們過去世已串習這些事情到非常熟悉的程度、表示過去世我們已造了非常多惡業。若現在既不設法懺悔,也不努力克制不再造,又再新造更多惡業,繼續這樣下去,若明天後天就死,那就太慘了。因為這表示大後天或一個月之後,我們就會身陷非常可憐的處境中。

若明後天沒死,明後年也沒死,我們可以繼續活四五十年,而且是在極快樂順利的狀況中繼續活四五十年,這個世間一切安樂我們全都能領受,那又如何?根本沒什麼了不起,因為這在之後確定要慘了。所以,最重要的是什麼呢?健康的確需要守護,這是必須做的,但比守護健康更重要的,是把過去的惡業懺悔乾淨,並依止正念正知,謹慎小心地避免再次犯下惡業。

初修業者的程度差,心的能力弱,若能不遇緣是最好的,因為如此便不容易造惡業;但若遇緣,就很容易陷入困境。對於初修業者而言,一般而言,不遇生煩惱的緣與遇緣去對治煩惱兩者,對治煩惱是主要。因為一旦具備對治煩惱的能力,任何時候都可以去對治煩惱。若只依賴不遇緣,則在此處躲過某個生煩惱的緣,跑到另一處又遇到其他生煩惱的緣,困難依然無法避免。


所以,一般而言,對治煩惱是更重要的。然而,對初修業者來說,在程度還很差的時候,對治煩惱與不遇緣兩者,要把「不遇緣」做為努力的重點,因為還沒有能力對治煩惱。因此,比起對治,最好的策略是逃跑,因為打不過它。所以要密護根門,避免生起煩惱。

總之,透過這些方法保持乾淨,是最重要且必須做的事。因為若是要死了,要做的也是這個;若是能長命百歲,要做的也是這個。若能持續這麼做,即使死期是明後天也會安心;若能繼續活著,表示可以造更多的善,這樣也很好。活著也很好,死了也很好。

若造惡業,死後會很慘,就算沒死繼續活著,這也沒什麼好高興的。所以,懺悔是每天都要做,要持續做的事,要把它放在每天固定並持續做的實修。「淨除業障尤為切要者,故應恆常依圓滿四力」,這是宗大師在《道次第攝頌》給我們的學處,要恆常透過四力去做懺悔。做懺悔時,要透過具備四力的方法去做。

※  重點整理:
  • 從學習經典到善心生起,都需要懺悔惡業,因為惡業會成為障蔽。
  • 由於不知何時會死,必須隨時做好準備,不能拖延懺悔。若總想「以後再懺」而突然死亡,死後墮入惡趣就無法懺悔。應保持「也許今天就會死」的警覺,每天恆常懺悔。
  • 要猛力懺悔到心裡認為「無始以來一切惡業都懺淨了」,並努力克制不再造惡業。若偶爾染上惡業就立即懺悔,保持乾淨。結合清淨願力,如希求投生淨土,這樣即使明天死也會感到高興。
  • 初修業者心力弱,對治煩惱雖然重要,但在程度還差時,「不遇緣」比「對治煩惱」更重要。要密護根門避免生起煩惱,因為還沒有能力對治時,最好的策略是逃跑。
  • 若能持續懺悔,死期是明後天也會安心;若繼續活著表示可以造更多善業。要恆常依圓滿四力做懺悔,這是每天必須固定實修的功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