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34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二)四力懺悔
說明四力懺悔
為了懺悔,大家可以透過各種方法去做,包括念誦《百字明咒》,每天晚上,盡量在具備四力、盡力如此思惟的情況下念誦《百字明咒》,或是結合禮拜做《三十五佛懺》,在具足四力的情況下,每天都設法懺淨所造的惡業。由於懺悔的方式有很多種,不一定非要哪一種不可,選擇對自己而言最方便、可以經常執行的方法去做,這樣比較好。談到四力對治,「依止力」是指依靠皈依與菩提心。在進行懺悔之前,先盡力思惟皈依與發心,透過思惟三寶功德而皈依,把自己交付給三寶;然後修菩提心,先修慈與悲心,並透過思惟佛功德而生起欲求菩提之心,如此修菩提心,盡力思惟。
以依止力做為基礎,接著憶念曾造的罪業,除了總的罪業,尤其是自己想得起來的罪業,再想著造這些惡業會帶來什麼過患。知道造惡業會帶來什麼過患,深刻思惟之後才會真正感到後悔,從而生起「我做這些,真的不對」的想法。否則不會感到後悔。所以,對業果生起信心是很重要的事。一般而言,相信業果本來就是很重要的事;尤其是在懺悔的時候,相信業果更是重要。好好思惟造惡業會領受何種異熟,便會感到後悔,這是「破壞力」。
生起悔心之後,為了淨除這些罪業而做種種法行稱為「對治力」,包括念誦《百字明咒》、《六字大明咒》,或念誦《現觀莊嚴論》、《金剛經》等善行。做完之後,心裡必須想「我已淨除罪業了」,要這樣相信。
這樣做完之後,接著要想「從此之後我不再造惡業」,內心做出這樣的決定,並依止正念正知執行,這是「遮止力」。以上便是具備了四力。
四力懺悔的效力
一般而言,四力的每一力都可以淨罪,但若四力都具足的話,無論再大的罪障都可以淨除。至於淨除的情況則有很多差異,有一種是完全根除,有一種是使惡業減小,有一種情況是本該在來世投生地獄的惡業,由於懺悔的緣故,只在今生稍微生一點小病便得以淨除。
淨除罪障之所以會有這些不同的結果,主要取決於四力的力道差異。皈依的力道有各種各樣,菩提心的力道也各不相同,生起的悔心也有各種不同的強度,同樣地,對治力也有各種不同的力道。因此,罪業淨除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。然而,只要去懺悔,都會對罪業發揮清除的作用,即使四力沒有完全具足,任何一力都有淨罪的功效,包括剛才說的能使罪業變小等等。
依據經論所說,依於僧而造的惡業,在領受異熟之前不可能淨除;其他的惡業則可以在感果之前透過懺悔而淨除。以毀壞佛像來說,一般的惡業直接去懺悔就可以淨除,但若是賣佛像、毀壞佛像這種惡業,必須特別去塑造佛像,若不能直接塑佛像,則可協助他人塑佛像,在有這樣做的前提下,再透過四力懺悔則可以淨除。佛經有特別提到這些作法。而若是對僧寶造惡業,例如嘴上不小心說出不好的言語,縱然做了四力懺悔,但在未感得異熟果報之前,仍無法完全清除,仍必須領受或大或小的果報。這類惡業也因此這被視為最重的惡業。
如此看來,擔任寺院的香燈師、管家,雖然幫助很大,但也很危險。如果稍有不慎,可能無意間對僧人說一些不該說的話,雖然不是故意去說,但內心不在意,心裡想「這樣講一下又不會怎麼樣」,或是想「這個給僧眾也沒什麼用,丟掉又浪費,我自己留著用好了」。這類不經意的舉動,會造下很重的惡業。除非在使用這些物品之前,內心就清楚意識到這是大眾的東西,並在公開場合跟大家稟告,並且得到大眾允許可以使用。若是如此,由於是公共財,而你也是公眾的一份子,所以合理使用一下是可以的。若沒有這種想法就直接使用,即使那個物品只是一片樹葉、一顆水果,由於佔用了僧眾的公共財,罪業同樣非常重。
若有經常談論這樣的話題,至少比較容易自我提醒;否則,若沒有依止正念正知,很容易就忘記了。總之,即使只是稍微佔用了全體僧眾的東西,罪業都非常重。更別說是造成僧眾內部「分派」而不合,這是最大的罪業。若只是造成某兩位僧人之間的不合,這樣不算「分派」;四人成一派,造成這樣的兩派出家人不合,就成了嚴重的罪業。若是造成某兩個寺院不合,罪業更為嚴重。只要兩派分別有四個僧人,造成他們彼此不合,就算是造了這樣的大罪業了。更有甚者,若不小心造成札倉與札倉之間不合,便會造下很大的惡業。
雖然平日我們可能不至於造下這樣的惡業,但很可能由於內心墮黨,對於其他教派例如寧瑪、噶舉、薩迦,覺得某件壞事可能是他們做的,在僧人之間傳播這種言論,這都是非常大的罪業。總之,對於總體僧團造的惡業,是最難淨除的惡業。
※ 重點整理:
- 四力懺悔的完整架構,包括依止力(皈依三寶與發菩提心)、破壞力(對業果生信心而生悔心)、對治力(念誦百字明咒等善行)、遮止力(誓不再造惡業),四力具足可淨除任何重大罪障。
- 四力的強弱決定淨罪程度,可能完全根除、減輕罪業或轉重報為輕受。即使四力未完全具足,任何一力都有淨罪功效,關鍵在於持續實修。
- 依據經論,對僧寶所造惡業在感果前無法完全清淨,必須承受果報。所以,寺院服務者需格外謹慎言行,避免無意間造下重業。
- 造成僧眾分派不和是極重惡業,包括佔用僧團公物、在教派間傳播負面言論等。
- 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懺悔方法(如百字明咒、三十五佛懺等),每日在具足四力情況下精進修持,依止正念正知避免造新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