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36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四)盡力修業果(上)
對於業果道理,應該如此認真學習、好好思惟,並盡力實踐。或許在某些人看來,這樣的修行似乎很微小、不起眼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若真的想要實修,就必須從這裡開始。甚至可以這樣說,在尚未成佛之前的修行,全都是在修業果;在業果之外,沒有任何另外的實修了。緣起,業果,一切的實修都是在修這個。所以業果的實修非常重要。
格西樸窮瓦就是這麼說的,他是阿底峽尊者最重要的一個學生。他曾說:「最近來惹珍寺的人,有些人在這裡待了一段時間後,成為大說法師;有些人則成為大修行者。而我呢,除了努力確認『前後世是否存在』、『業果道理是否為真』之外,沒有別的想法。」樸窮瓦尊者駐錫在惹珍寺,他說,有些人來了惹珍寺幾年後,成了有名的大智者,號稱懂得很多經論,包括懂中觀、《現觀》、《俱舍》等等;有些成為大修行者。然而,樸窮瓦尊者卻說:「我的努力方向不是那些。我在努力的,就是盡力思惟到底有沒有前後世,業果道理是否為真,此外就沒有了。」
乍聽之下,樸窮瓦尊者似乎在說自己的程度很差,但其實他在講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核心。因為在修行之後,即使有了預知能力,有很厲害的三摩地成就,厲害到就算坐在鐵軌旁邊,火車經過時一點聲音都聽不到,但不相信業果,因此而沒正確取捨業果,來生只會往下墮。同樣地,即使是格西或著名的大智者,看起來再高明,只要沒有打從心底相信業果,就會由於對業果取捨的小錯誤而墮入惡趣。所以,取捨業果實在非常重要。
很努力學習,能學多少就學多少,這樣很好;但同時也要設法增強對業果的信心,則凡你知道的就能付諸實踐。否則,就算知道得再多,所做的都跟以前一樣。這是我們的現況,知道的很多,但是若從實踐的方面去看,就跟不知道的時候一樣。若變成這樣,就算你的名氣變得再大,也不是智者,不是真正的智者。相反地,雖然知道的不算非常多,但是,凡知道的都有去實踐,這才是真正的智者。以上,是佛陀在《集法句經》說的。他說,即使聽聞得不多,若能清淨持戒,這才稱為聽聞豐富;若沒有好好持戒,無論懂得再多,也不能稱為聽聞豐富。
一個號稱知道很多、非常有名氣的人,若未能把知道的付諸實踐,他會變成什麼樣呢?這種人不能算是懂經論,只能算是懂得如何講經論。例如,若稱某人懂得煮菜,就必須是把他送到廚房裡他就能煮菜;若他只是會在嘴上說該如何煮菜,不會被稱為會煮菜的人,這種人若進了廚房,什麼菜都端不出來。同樣地,若不知道在生活中實踐業果道理,則你在嘴上說著業果道理,只表示你會說,不表示你真的懂。所以,設法對業果生起信心,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。
打個比方來說,無論從印度前往外國,或從外國進入印度,都需要護照與簽證,而簽證有一定的效期,可能是一個月,也可能是一年、五年、六年等等,不同的簽證有不同的效期,護照也有一定的效期。從護照與簽證辦妥的那一刻起,便開始進入倒數,距離到期日愈來愈近。隨著每一天、每小時的流逝,效期漸漸縮短,直至完全失效。一旦到期就必須離開,踏越國界,不能再待在印度的國土。到了必須離境的那一天,海關人員會嚴格檢查你的行李,不能帶的一個都不可以帶出去,如果你打算帶毒品或是走私一些貨物,就會被逮捕,後果很危險。此外,若沒有帶好護照與簽證,即使你想在離開印度後到某國,海關人員也不會放行;若你帶了違禁品想要闖關,就會被關到監獄裡。
即使只是從印度去尼泊爾,若是獨自一人去,就有很多事需要仔細考慮。包括該帶的證件有沒有準備好,從出發到抵達的每一個步驟都要想清楚,並提前思考若某個環節沒有做好,可能會有什麼危險。這些都要考慮好,做足準備。
同樣地,我們現在投生為人,拿到了「是人」的簽證,但這個簽證有一定的效期,有一天,我們必須再去邊界,準備出境。那時,不可以帶的行李是惡業,若在自己的心上帶著很多惡業,就會面臨被抓到惡趣監獄的巨大危險。同樣地,若沒有好好持戒、累積資糧等足夠的準備,沒做好能投生善趣、淨土的準備,什麼準備都沒做就去到邊界,也就到不了那些地方。所以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。
我們應該不至於完全不相信業果,但若說已經信到能準確地按照業果道理去做該做的事,似乎還沒達到這樣的程度。所以,我們需要把已有的這一點信心拉拔起來,設法讓它增長。我們正朝著來生邁進,但我們一點準備也沒有。
若真正清楚自己即將出發,無論多少,也一定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,並隨時做一點相應的準備。看看那些計劃移民的人,與他們交談時,常常可以聽出來,他們內心有一個清晰的時間表與行動程序。他們會想:「到了某某時間,我就該做這個步驟;若那時未能完成,就該如此補救;若這一步驟完成了,那麼某個時間點我就要出國了。」在他們的計劃裡,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確的排序與安排。
然而,我們必須去下一生,這件事情多數人連想都沒想過,彷彿會永遠長住於此似的。即便嘴上說著「我會離開」,內心卻似乎認為那時的自己會完全消失,並未去思考離開之後可能會遇到什麼危險。但事實上,我們一定會去下一生,對於可能面臨的危險,應該做好萬全的準備,而那些不可以攜帶的「行李」,就該徹底清理乾淨。若身邊有可靠的助伴,或周圍有大官員護著你,則你一路上不會遇到什麼困難。因此,把自己全然託付給三寶,透過他們的威神力,便能不遇到太大的困難。這是皈依的依止力。
※ 重點整理:
格西樸窮瓦就是這麼說的,他是阿底峽尊者最重要的一個學生。他曾說:「最近來惹珍寺的人,有些人在這裡待了一段時間後,成為大說法師;有些人則成為大修行者。而我呢,除了努力確認『前後世是否存在』、『業果道理是否為真』之外,沒有別的想法。」樸窮瓦尊者駐錫在惹珍寺,他說,有些人來了惹珍寺幾年後,成了有名的大智者,號稱懂得很多經論,包括懂中觀、《現觀》、《俱舍》等等;有些成為大修行者。然而,樸窮瓦尊者卻說:「我的努力方向不是那些。我在努力的,就是盡力思惟到底有沒有前後世,業果道理是否為真,此外就沒有了。」
乍聽之下,樸窮瓦尊者似乎在說自己的程度很差,但其實他在講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核心。因為在修行之後,即使有了預知能力,有很厲害的三摩地成就,厲害到就算坐在鐵軌旁邊,火車經過時一點聲音都聽不到,但不相信業果,因此而沒正確取捨業果,來生只會往下墮。同樣地,即使是格西或著名的大智者,看起來再高明,只要沒有打從心底相信業果,就會由於對業果取捨的小錯誤而墮入惡趣。所以,取捨業果實在非常重要。
很努力學習,能學多少就學多少,這樣很好;但同時也要設法增強對業果的信心,則凡你知道的就能付諸實踐。否則,就算知道得再多,所做的都跟以前一樣。這是我們的現況,知道的很多,但是若從實踐的方面去看,就跟不知道的時候一樣。若變成這樣,就算你的名氣變得再大,也不是智者,不是真正的智者。相反地,雖然知道的不算非常多,但是,凡知道的都有去實踐,這才是真正的智者。以上,是佛陀在《集法句經》說的。他說,即使聽聞得不多,若能清淨持戒,這才稱為聽聞豐富;若沒有好好持戒,無論懂得再多,也不能稱為聽聞豐富。
一個號稱知道很多、非常有名氣的人,若未能把知道的付諸實踐,他會變成什麼樣呢?這種人不能算是懂經論,只能算是懂得如何講經論。例如,若稱某人懂得煮菜,就必須是把他送到廚房裡他就能煮菜;若他只是會在嘴上說該如何煮菜,不會被稱為會煮菜的人,這種人若進了廚房,什麼菜都端不出來。同樣地,若不知道在生活中實踐業果道理,則你在嘴上說著業果道理,只表示你會說,不表示你真的懂。所以,設法對業果生起信心,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。
打個比方來說,無論從印度前往外國,或從外國進入印度,都需要護照與簽證,而簽證有一定的效期,可能是一個月,也可能是一年、五年、六年等等,不同的簽證有不同的效期,護照也有一定的效期。從護照與簽證辦妥的那一刻起,便開始進入倒數,距離到期日愈來愈近。隨著每一天、每小時的流逝,效期漸漸縮短,直至完全失效。一旦到期就必須離開,踏越國界,不能再待在印度的國土。到了必須離境的那一天,海關人員會嚴格檢查你的行李,不能帶的一個都不可以帶出去,如果你打算帶毒品或是走私一些貨物,就會被逮捕,後果很危險。此外,若沒有帶好護照與簽證,即使你想在離開印度後到某國,海關人員也不會放行;若你帶了違禁品想要闖關,就會被關到監獄裡。
即使只是從印度去尼泊爾,若是獨自一人去,就有很多事需要仔細考慮。包括該帶的證件有沒有準備好,從出發到抵達的每一個步驟都要想清楚,並提前思考若某個環節沒有做好,可能會有什麼危險。這些都要考慮好,做足準備。
同樣地,我們現在投生為人,拿到了「是人」的簽證,但這個簽證有一定的效期,有一天,我們必須再去邊界,準備出境。那時,不可以帶的行李是惡業,若在自己的心上帶著很多惡業,就會面臨被抓到惡趣監獄的巨大危險。同樣地,若沒有好好持戒、累積資糧等足夠的準備,沒做好能投生善趣、淨土的準備,什麼準備都沒做就去到邊界,也就到不了那些地方。所以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。
我們應該不至於完全不相信業果,但若說已經信到能準確地按照業果道理去做該做的事,似乎還沒達到這樣的程度。所以,我們需要把已有的這一點信心拉拔起來,設法讓它增長。我們正朝著來生邁進,但我們一點準備也沒有。
若真正清楚自己即將出發,無論多少,也一定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,並隨時做一點相應的準備。看看那些計劃移民的人,與他們交談時,常常可以聽出來,他們內心有一個清晰的時間表與行動程序。他們會想:「到了某某時間,我就該做這個步驟;若那時未能完成,就該如此補救;若這一步驟完成了,那麼某個時間點我就要出國了。」在他們的計劃裡,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確的排序與安排。
然而,我們必須去下一生,這件事情多數人連想都沒想過,彷彿會永遠長住於此似的。即便嘴上說著「我會離開」,內心卻似乎認為那時的自己會完全消失,並未去思考離開之後可能會遇到什麼危險。但事實上,我們一定會去下一生,對於可能面臨的危險,應該做好萬全的準備,而那些不可以攜帶的「行李」,就該徹底清理乾淨。若身邊有可靠的助伴,或周圍有大官員護著你,則你一路上不會遇到什麼困難。因此,把自己全然託付給三寶,透過他們的威神力,便能不遇到太大的困難。這是皈依的依止力。
※ 重點整理:
- 在尚未成佛前的所有修行,本質上都是在修業果。格西樸窮瓦作為阿底峽尊者重要弟子,專注確認「前後世是否存在」、「業果道理是否為真」,體現了業果實修的根本地位。
- 真正的智者不是知道很多而是能實踐所知。如同《集法句經》所說,即使聽聞不多但能清淨持戒才是真正的聽聞豐富。只會講解而不實踐的人,就像只會說煮菜理論卻進廚房什麼都做不出來。
- 我們擁有「是人」的簽證但有效期有限,死亡時如出境檢查,惡業如違禁品會被抓到惡趣監獄,善業如合法護照能前往善趣淨土,因此必須提前做好準備。
- 多數人雖不完全否定業果,但信心不足以準確實踐。對於必然到來的死亡和來生,大多數人毫無準備,彷彿會永遠住在此生,這種態度極為危險。
- 將自己託付給三寶,透過三寶的威神力,能在死亡和來生的過程中避免重大困難,這是皈依依止力的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