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五)盡力修業果(下)

若有能力思惟惡業帶來的異熟,就要好好思惟。關於業果道理,包括業決定、業增長廣大、業已造不失、業未造不遇等,都要好好思惟,透過理由去思惟。例如「業決定」的理由,可以朝著以下幾個方向思惟:不可能是無因而生,若說是由造物主決定的,從理路來看會知道並不合理,所以必須由因而生。而且這個因若只從外在微塵的角度無法解釋,必須從內在心識的角度去解釋。以內在的心識來說,無法從無記心的角度說明,所以唯一只能從善與不善心去解釋。就像這樣,若能如此去思惟是最好的。

若無法透過理由思惟,就去讀《賢愚經》、《百業經》等這些經典,它們都是結合歷史而說明業果的佛經。讀這些經典,對內心會有幫助。當然,若是對佛陀完全沒有信心的人,這要另當別論,由於他們不相信佛,讀這些經時心裡會很不認同,會想「這些都只是隨便講一講的故事」,所以讀這些經對他們也沒有用;但若是相信佛的人,就算沒有非常相信佛,只要多少有一點相信,那麼,讀這些佛經,就是會有幫助。透過閱讀,記住經典中的敘述內容,例如:「某人造了這樣的業,最終感受了這種異熟果報。」然後,在內心對此半信半疑時,對自己提問。

就我們現在的情況來說,無論是基於偏好心,或是由於見到功德而生起信心,我們對聖座嘉瓦仁波切多少有敬愛之心。所以若聽到有人說:「嘉瓦仁波切很糟糕,他在胡說。」我們會非常不贊同,不高興。或有人說:「嘉瓦仁波切很奇怪。」我們聽了也很不舒服。同樣地,若有人說:「嘉瓦仁波切是個大傻瓜,一點也沒腦筋。」我們會很聽不下去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對於嘉瓦仁波切的敬愛並非只是單純的偏好。透過他講法的方式及他展現出的諸多功德,可以推測並感受到他的高度智慧與內心的誠實正直。例如他會說,經論對於須彌山與四大洲的說法並不合理。

聖座說這種話,不會遭到大眾的非議,因為他熟悉所有的經論,無論藏傳四大教派哪一派的論典他都精通,實修有證量的徵兆他也全都有,無論菩提心、證空慧與密續的修持都是如此。所以聖座說這種話,沒有人會說什麼。若換作其他人說「佛教說有須彌山、四種洲,這種主張不行」,大家聽了會覺得這個人在批評佛教而有很大的反感;但對於聖座,眾人不會這樣說,因為事實上沒有人比他更厲害。然而,聖座竟然在公開場合說,須彌山與四大洲的主張不合理,這正證明他的心完全不墮黨。

我還想起一件事,聖座曾說過,對於其他的宗教,包括基督教、伊斯蘭教等都要修淨觀,都要尊重。那時我想,聖座是為了讓大眾可以和睦而這麼說的。由於「大眾」包括各種信仰的人,所以雖然聖座心底最贊同的是佛教,但為了大眾和睦,所以他會這麼說。然而,聖座在哲蚌寺講法時也說了同樣的話。當時場內沒有外來的人,沒有記者,清一色都是出家人,但他仍然這麼說。還有一次,聽者只有幾位格西,別說是沒有記者、沒有一般民眾,也沒有在家人,就只對著少少的格西,他說的也是如此,而且是依於理由而這麼說。總之,無論從他的智慧與他的正直態度來看,聖座說的話都是非常可靠的。

這樣的聖座,聽到「佛」,聽到釋迦牟尼佛,看一看他的反應是什麼。有時光是提到釋迦牟尼佛的名字,他就哭了。他說:「我們的苦樂,我們唯一可以託付的,就只有他,沒有別人了。」他的心對於此事生起無比的定解。

至尊宗喀巴大師也是如此。聖座非常讚揚宗大師,常說「他是一位無比的大智者」,大家只要稍微拜讀一下宗大師的著作,便能概略知道他是如何卓越的大智者,然而,連宗大師也非常讚嘆釋迦牟尼佛。同樣地,龍樹菩薩也是如此,他非常崇敬釋迦牟尼佛。這樣的佛,怎麼可能會胡說八道?怎麼可能會是一個想到什麼就說什麼,不依賴證量而隨便亂說的人?根本不可能。

釋迦牟尼佛一生下來,是當時印度國力最強的國家、最有名的國王的王子,如果他沒出家,他會成為轉輪聖王,從共通的角度來說是這樣的。但他放下一切、對世間完全沒有貪著。這樣的一個人,他怎麼會隨便說謊、騙人?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也許有人會想:「雖然他不可能騙人,但他有沒有可能搞錯了呢?」對此,我們可以好好想一想,有比釋迦牟尼佛更聰明的人嗎?就像以現在來說,有比聖座更聰明的人嗎?能明確指出哪個人嗎?應該很難。同樣地,能指出比龍樹菩薩、世尊的慧力更好的人嗎?應該很難。即使能,可能只有你自己會相信,無法得到大眾的認可。總之,這些非常有智慧的智者,他們打從心底相信釋迦牟尼佛。聖座是如此,歷代祖師智者也都是如此。

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,還是透過理由去說,都可以成立釋迦牟尼佛有大悲心。他的大悲心,你無法指出誰的大悲心比他更強。這樣的人,他透過自身經驗宣說的法,一個一個傳下來,到現在的聖座嘉瓦仁波切,也依於世尊的教導而生起真正的大悲心的體驗。尤其,為了未來的隨學者,他對於教法能繼續保留花了很大的努力,做了很多的準備,而這正表示他對未來的所化機有很大的慈愛。

佛陀總體而言是對一切有情,就個別而言是對自己的所化機,佛陀都有很大的慈愛心。這樣的一位佛陀,他曾說過什麼呢?他說,即使有人要將你攔腰砍斷,如此殺害你,也絕不能說謊。即使不說謊的代價是一生都身患重病,也很值得。佛陀還說,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價,也絕不能說謊,也不能說粗惡語。為什麼?因為說謊、說粗惡語會吃很大很大的虧,若心裡沒有這個看法,他又怎麼可能這麼說呢?顯然佛的心底就是這樣想,才會這樣說。

說謊、說粗惡語,未來墮入惡趣所受的苦非常大,完全無法忍受。相較之下,為了不造惡業而捨命,或在今生受一點苦,這些都是非常小的苦。是在大苦與小苦之間做了選擇,才說不要做某事。佛陀打從心底就是這樣想的,所以他才這麼說,否則就不可能對於他慈愛的對象這麼說。那麼,他的心底是如何產生這種想法的?是有人跟他這樣說,於是他迷信而相信,是這樣嗎?不是。根據佛陀親口的說法,他說:「這是我現前了知的。」所以這些是他現前看見的。

總之,這些都是佛陀現見而說的,所以可以這樣想:「造某種業會有某種果,只是我不相信而已,但這是佛陀親見的。」先讀那些佛經,並這樣提醒自己,對於相信業果應該會有一點幫助。

一般而言,能「現前了知」的不一定是佛,聲聞阿羅漢也能現前了知,後代的很多班智達也能現前了知業果。然而,能完整現前看見一切業果者就只有佛陀。

說這些,主要是因為懺悔必須生起悔心,未起悔心之前,其他做什麼都不是懺悔;為了生起悔心,必須思惟惡業的後果,為此而說明對業果生起信心的方法。

※  重點整理:
  • 深化業果信心的兩種方法:可透過理路思惟業決定、業增長廣大等原理,從無因生、造物主等角度逐一破斥,確立唯有善惡心識能感果的道理;或閱讀《賢愚經》、《百業經》等佛經,透過具體因果故事增強信心。
  • 聖座精通四大教派論典且有實修證量,能公開指出須彌山四大洲說法不合理,對其他宗教保持尊重態度,顯示其完全不墮黨的正直心態,證明真正智者的可靠性。
  • 佛陀所說業果並非迷信或聽說,而是親自現前了知的真相。雖然聲聞阿羅漢、班智達也能現前了知,但唯有佛陀能完整現見一切業果,因此其所說完全可信,足以作為生起悔心的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