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室版-1-封面正方型 (2)_page-0002
《略論止》課程簡介
  • 課程名稱: 《略論止》——修習奢摩他的次第
  • 主講者: 圖滇悲桑格西
  • 授課時間: 2006 年
  • 授課地點: 北印度.策秋林寺
  • 整理與導讀: 翠雯


一、課程緣起


2006 年,悲桑格西在策秋林寺以《略論止》為教材,開設十六堂課,系統講解止的修法,並以學員當前實修中的困難為引導,深入闡釋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。


二、課程內容概要


課程內容以宗大師的《略論止》為主軸,依次說明修止的整體架構,包括:
  • 修止之前應如何準備——透過聞思、淨障集資、皈依發心,建立正確的學法與修法動機。
  • 心住所緣時應如何行——選擇所緣、安住其上,並學習正念與正知的運用。
  • 住所緣後應如何行——對治修行中常見的障礙,如沉沒與掉舉,並培養穩定的禪定功德。
  • 修止的障礙與對治——說明五過失與八對治法的關聯。


三、課程特色


重視理論與實修並重:格西不僅講解論文內容,更著重於實際操作與心行的調伏,使學員能在日常中練習「覺察與安住」。
以學員狀況為導向:全課程以提問與討論為輔,針對學員在修心時的困惑,如「心散亂、提不起勁、過度用力」等,提供具體對治方法。
引導現代人理解「修」的意義:「修」並非追求神秘經驗,而是透過訓練內心,讓煩惱得以減輕,增長慈悲與智慧。


四、課程目的


透過次第明確的教學,讓學員:建立清晰的修心架構與方向、了解修止常見障礙的根源與對治,並從理解走向實踐,為進一步修「觀(毗缽舍那)」奠定穩固基礎。


五、延伸意義


《略論止》雖是講述修奢摩他的方法論,但其核心在於「調伏自心」。悲桑格西提醒學員:「若不調伏自心,即便學遍一切經論,也不可能修成三摩地,更不可能得解脫。」因此,本課程不僅是一門禪修課,更是一門教人如何以理性與覺察,重新認識自心與走上學佛之路的課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