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課- 大小乘宗義認定的佛之差異(上)

一、總說
 

目前為止,我是以佛教四部宗義共同承許的看法介紹佛。那麼,毗婆沙宗與經部宗(以下簡稱小乘宗義)認別的佛,與唯識宗和中觀宗(以下簡稱大乘宗義)認別的佛,兩者之間有何差異呢?

首先,「最初發起菩提心」這一點是相同的。不過,雖然同樣發起菩提心,但對於「乃至有虛空,以及眾生住,願吾住世間,盡除眾生苦」這個祈願,大小乘宗義的看法並不相同。從小乘宗義的角度來看,這句話只是靠著心力而說出的祈願,事實上不可能做得到。小乘宗義認為,要在虛空未盡之際安住世間,成辦眾生義利是不可能的,因為佛在涅槃的同時,心的相續也就隨之中斷。因此這個祈願無法成為事實,純粹只是心力而已。但對大乘宗義而言,這個祈願是可以實現的事實,在虛空未盡之際安住世間、成辦眾生義利是可能的。

其次,在「中間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累積資糧」這一點,雖然說法相同,但大小乘宗義對於「三大阿僧祇劫」的計算方式不一樣。根據小乘宗義的主張,成佛需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,做包括布施、持戒、忍辱等六度的修行。「阿僧祇」是一個數字單位,又稱為「無量」,在這個單位之上,還有其他更大的計數單位,這些單位在《甘珠爾》中有寫,只是我們平常很少用,所以不知道。總之,毗婆沙宗與經部宗認為,佛在未成佛之前,會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裡累積資糧。

但對於大乘宗義來說,成佛需要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階段,而三大阿僧祇劫的計算方式是,尚未進入初地之前是第一大阿僧祇劫,從初地開始到八地之間是第二大阿僧祇劫,由八地開始到成佛之前是第三大阿僧祇劫。也就是說,大乘宗義計算三大阿僧祇劫的方法,是以獲得地道功德的階段來看,而不是從時間的角度去看的;小乘宗義則是直接從時間的角度去計算的。

再從斷功德的角度來說,小乘宗義認為只有補特伽羅我執是所斷,他們不談法我執,當然也就不談法我執的對治品--透過修無我去對治、進而斷除法我執;只有大乘宗義會講法我執。同樣地,小乘宗義認為佛的心相續中有分別心,也有錯亂識;但對於大乘宗義而言,佛的心續中沒有錯亂識,也沒有分別心。

再以智功德來說,雖然小乘宗義也說佛遍知一切法,所以他們也有「遍知」這個名詞,但是「俱時遍知一切法」就只有大乘宗義會這麼說,例如俱時知二諦。

再以佛身來說,小乘宗義認為佛身是血肉之軀,當年佛陀在所化機面前出現的身體,那個大家共同看見的身體,就是真正的佛身。佛陀是淨飯王的兒子,佛身是由血肉骨頭等組合的身體,所以佛身是苦諦。但從大乘宗義的角度看,佛身不是血肉之軀。這種說法,是凡人內心無法接納的陳述。

再從光的角度來說,佛陀在世時,由於大家共同看到的狀況是,在佛陀身體周圍的光是一弓,一弓的長度就是雙手伸開的長度,所以小乘宗義認為,佛光就是一弓。不過,小乘經典也會偶爾提到那光可以照射到遠處。但是,從大乘宗義的觀點來看,大眾都能看見的這種狀況只是一種化現,事實上佛光根本沒有邊際,所有佛的殊勝化身,都像「無量光佛」這個名稱一樣,他們的光根本沒有邊際。

再從語功德來說,大小乘宗義都說佛語具有六十韻音支,包括佛語的音聲悅耳,無論聽多少都覺得不夠;此外,佛陀通曉各類有情的語言,包括人語、龍語等,這些也都是共通的。不過,在同一時間裡,佛陀能不能同時用不同的語言說話?小乘宗義應該認為不能,但大乘宗義則認為可以。

再以化身的角度來說,大小乘宗義雖然都認為佛陀可以變現出各種化身,但對於佛陀能否同時變現出各種不同的化身,大小乘宗義的看法不同。以小乘宗義來說,當佛同時變現一百個化身時,這一百個化身只能一起做出相同的動作,沒有辦法同時變現兩個不同的化身,一個在說法,另一個在做事。但大乘宗義認為,佛陀可以在同一時間,變現出各種做著不同事情的化身。

再從佛涅槃後心續是否斷滅的角度來說,小乘宗義認為,無論聲緣阿羅漢或佛,只要一死,心的相續就完全斷滅、結束了。但大乘宗義認為,心的相續不會中斷。

為何大小乘宗義主張的佛會不一樣?背後的理由是什麼?到底是小乘宗義的看法對,還是大乘宗義的看法對?要徹底研究這些問題,就必須先把四聖諦的論述透過理由弄清楚。而且,研究到較深細時,便會涉及大乘不共的四聖諦論述。記得曾經跟大家說過,如果要跟大家講大乘不共四聖諦,聽課的同學必須先通過考試,內心已概略認識四諦論述的人才能繼續上課。原因是,若大家對四諦沒有概念,應該很難進一步深入大乘不共四聖諦,那些內容對大家來說會太難。

研究「為何大小乘宗義主張的佛不一樣」這個問題,對於從未聽過這些內容的人,應該會有點難;但對於以前曾聽過很多次這些內容的人,應該可以稍微做一點研究。可以去想,小乘宗義講的道理是什麼?可以用來反駁它的理由又是什麼?大乘宗義這樣講的理由是什麼?能害又是什麼?乍聽之下,大乘宗義說的內容似乎很多地方都是不可能的,但是,對於理解《釋量論》、《現觀》、《中觀》的人,若長時間思惟,他的想法會慢慢改變,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,現在似乎覺得那些都是有可能發生的。不過這是以正直的心態探究而得的結果,若是帶著偏好心去看,那麼其實連學習也不用去做吧。

關於大小乘宗義認定的佛,為何會有差異的研究,以課程進行的順序來說,應該要在明天開始,但我擔心明天就開始,對大家來說太早了些,所以還是等兩、三天後再開始吧。討論時,想到什麼都可以,但是也要有理由。只要有理由,你想到什麼都可以。所以我才說,明天開始討論可能太早。對於已經讀過很多經論的人可能還好,但對於第一次聽到這些名相的同學,就要馬上去研究,也許很困難。不過,這也是從我的角度推論,並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。我是一台慢速電腦,我的腦袋做事情時有時得慢慢來,身體又差。不過,我就假設大家跟我一樣,所以還是兩三天後再開始這個研究。

明天起,我會概略介紹大乘宗義對佛三身的論述。如果不想或不能做研究,但是想要累積皈依唸誦數量的人,平常在唸誦皈依時,如果有人不確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,這類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問。大家可以趁這段時間試著做做看,若發現問題,就可以馬上提出來討論。現在就去試試看有個好處,就是若你在試做的過程裡發現問題,現在有人可以讓你問。否則,若你在沒有人可以問的時候才試,結果有問題卻無人可問,就有點麻煩。現在先弄清楚,將來你要真正開始時,就隨時可以開始去做。

※ 摘要:
  • 到底是小乘宗義的看法對,還是大乘宗義的看法對?要徹底研究這些問題,就必須先把四聖諦的論述透過理由弄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