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課-【如何隨念佛】悲功德(四)

原文

復次,諸已生起造作大悲心者,固然亦能藉由內心的作意而生起如此般之意趣,然佛的慈悲卻是無有造作且任運而生;諸菩薩大士固然具足像如是具量的慈悲,然佛的慈悲卻較之尤為超勝,原因是,佛的我愛執及其習氣等相違品已淨除故行相清淨,所知障已滅盡故無有滯礙,二資糧圓俱故圓滿俱全,恆常適時利生故時無延遲,能現前滿足一切眾生希願故勢能圓滿。

像剛才說的,把我們的責任完全扛起來,不只是暫時,而是想著要幫助我們解脫、成佛的這種心,那些透過修心、生起造作菩提心的人也有。只要有思惟菩提心半小時、一小時,內心受到感動與影響時,就會生起「我要幫助每一位有情離開輪迴,安置他們到佛果位」,會生起這樣的心力。但是,在內心沒有這樣思考時,就不是隨時都有這種想法了。因為還是造作的心,所以就會這樣。在這個程度之上,生起無造作菩提心的人,無論任何時候都會自然生起這樣的心。而佛的大悲心更勝於此,他打從心底承擔一切有情全部的責任,他要幫助每一位有情解脫、成佛,脫離一切苦、獲得一切樂,而且這種想法完全沒有造作。如果只有這樣,聖者菩薩也有,但佛不只如此,在這之上,所有不相順品,包括愛我執與其習氣佛都完全淨除。如果還有不相順品存在,就表示依舊有某個力量是不足夠的;由於不相順品亦即自利作意都完全淨除的緣故,這種大悲心是完全聚焦、完全沒有遺漏、非常清淨。

不只如此,由於所知障已經完全淨除,所以完全沒有障礙,任何方位、任何時間都能入於利生之事。再者,由於福智二資糧完全圓滿,所以這種大悲心非常圓滿,恆常能夠適時地利益眾生,完全不會延遲。「能現前滿足一切眾生希願故勢能圓滿」的意思是,聲聞緣覺、有學道菩薩們的大悲心,雖然有心力,但在實踐之時,無法直接滿足眾生的希願;但是,佛由於圓滿一切能力,可以直接滿足有情的希願、直接消除有情的困苦,從他那方面來說,一切能力都完全圓滿了。這是佛在慈愛方面的特質。

原文

總之,如來的大悲心,乃具足至心至誠的慈悲,任逢何緣悉無變異,所有責任完全承擔,於非唯今世之一切生中,意欲為眾生息除一切粗細痛苦,並為其帶來一切的安樂與究竟的安樂。再者,佛的慈悲任運而生、無有造作、且恆時趣行,相違品悉數斷除且勢能圓滿,並能適時且毫無延遲地圓滿一切眾生之希願。

把剛才說的那些內容統整而說,如來的大悲心,是打從心底而有的大悲,無論遇到什麼緣都不會改變,而且一肩擔負起所有的責任,不只今生,而是一切生中都是如此。他想的是要為眾生去除包括粗細的一切痛苦,幫助眾生獲得一切與究竟的安樂。而且這種心,無造作、任運、任何時候都處在這種心意中,淨除一切不相順品、圓滿一切能力,分秒不差地直接滿足一切眾生的希願。

有位老師說:「所謂『要恭敬佛』,並不是一個該遵守的規矩,而是一種自然的反應。因為,今天如果有任何一個人,為了幫助你、成辦你的義利,他完全不顧念自己,把自己完全拋在腦後,面對這個人,你一定會很自然就非常恭敬他,內心不必有任何造作或自我提醒,很自然就會有這種反應。同樣地,佛完全捨棄自己的義利,對我們有如此大的慈愛,而我們對佛生起的恭敬心,也是非常自然的事。」

原文

因此,如來之慈悲可謂之為「大」,理由是,佛陀以一切有情為所緣,而對親怨中庸、種姓善惡、或六道眾生等悉無分別,故為「所緣大」;佛陀將眾生從此世之病苦,乃至從惡趣之苦、輪迴之苦、以及依由所知障而產生之苦與苦因中救拔而出,並安置眾生於今世之安樂,乃至來世之增上生,以及究竟決定勝之解脫與一切遍智果位等安樂。簡言之,佛陀意欲讓眾生脫離一切苦,並將之安置於一切樂,故為「行相大」;如是,為了有情之義利故,佛陀意欲長久安住直至虛空滅盡為止,故為「時間大」;再者,佛陀能為諸有情而捨棄自身的一切安樂,故為「捨心大」;同樣地,佛陀能甘願承受所有的苦,故為「願受力大」;佛陀具「雖吾一人,吾亦為之」之想,故為「心力大」或「增上心大」;能圓滿一切有情之所有希願,故為「作用大」;任行多少利他事業,佛陀亦皆毫無不悅,故為「喜心大」。

以上,除了最後兩個「作用大」與「喜心大」之外,其他都已經講過了。

對佛有信心,而且相信佛的心續有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大悲心,就會成立出「我必須慈愛一切有情」的結論,就算無法利益一切有情,也絕對不可以傷害有情。否則,就好像你一直對母親說:「皈依您,一切都聽您的,我非常愛您。」但同時又一直打母親的小孩一樣。

對於傷害自己,或是傷害一般有情的人,尤其,若你是一位信仰佛法、對佛法有偏愛心的人,在你眼中,那些障礙佛法的人,你會把他們看成很壞的人,才見一眼,心裡就會生起「真是個大壞蛋」的心情。但是,如果你真的相信佛,佛在看這位有情時,完全不會有你這種感受,而是把對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,對於這位有情,佛有著比慈母對獨一愛子更強大的慈愛心。那些傷害你、破壞佛教、大家都指著他罵壞蛋的人,佛在看他的時候,就像母視看著獨一愛子那樣無比地慈愛。這樣說來,我們拚命指著某人說他是大壞蛋的作法,真是很大的錯誤,是自己弄錯了。雖然那個人的行為是錯的,但是,把做出這種行為的人視為壞人,這種想法是錯的。再者,從某個角度來說,行為只是暫時的。

以下這段故事,發生的地點應該是在印度。也許在佛世時,觀世音菩薩曾經現身在印度南方吧,總之,印度有個地方叫做「南方布達拉」。某甲心裡想,觀世音菩薩也許住在南方布達拉,他想要親見觀世音菩薩,便一面祈求一面上路。路上,他遇到了一個人,這個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這個人問某甲要去哪裡,某甲說:「我想去見觀世音菩薩。」這個人說:「若你真的想要親見觀世音菩薩,那麼就對一切有情生起慈愛、觀修慈悲心。因為一切有情是覺窩的學窩。」「覺窩」的意思是「最重要珍貴」,在某甲的心中,觀世音菩薩是他的覺窩,是他一路祈請皈依的對象,而觀世音菩薩的覺窩是一切有情。在一切佛的心中,最重要珍貴、慈愛的對象是一切有情。所以,若能慈愛一切有情,就能親見佛、得到佛的加持。這個人對某甲說:「總之,如果你想要親見觀世音菩薩,就必須對一切有情觀修慈悲心,因為一切有情是覺窩的覺窩。」

有一部佛經,它可能沒被譯為藏文,但龍樹菩薩有把這部佛經的意義寫成偈頌。大意是說,成佛並不容易,要獲得那麼大的功德,當然不是簡單的事,必須非常努力地布施、持戒、修忍辱等。佛說:「我花那麼長的時間、做了這麼多努力,是為了誰?是為了這些有情。我從最初生起菩提心,中間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累積資糧,最後圓滿成佛,是為了誰?是為了這些有情。所以,若傷害這些有情,就跟傷害我一樣,若利益這有情,就跟利益我一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