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課-運用因果緣起調心(二)

思惟緣起,培養善良胸懷
這樣的練習,不但能讓你累積很多的善業,在心田裡播下「希求成佛」的種子,你的心也會變得閑雅從容。

 

思惟因果緣起,不讓小事擴大


運用緣起,除了「某一個果是依靠眾多因緣而產生的」這個角度,也可以從「某一個因會產生很多個果」這個方向思惟。

一因生多果的例子,有個在平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況,也可以做為參考的例子。

這個例子,先不從佛法的角度談,只講一般普世的態度。當我們知道某人殺人而感到憤怒,心裡很自然會有想要報復兇手的念頭。然而,就算這個兇手應該受到懲罰,我們生他的氣沒有不對,他被殺也是活該、應得的報應,但他周圍那些與他有關卻無辜的人呢?當他被殺時,他的父母會有多傷心?他的孩子會因此失去依靠,他的妻子會因此失去伴侶,他的親友會因此承受多少內心的傷痛?應該要考慮的是,這些人並沒有傷害我,由於我生某一人的氣,卻牽連到無辜的人,讓他們受到傷害,這是不對的。

同樣的,你很討厭某個人,對他口出惡言。表面上你似乎只罵了一個人,但事實上被你影響的不只一人。你罵了他,也轉述給別人聽,跟你站在同一陣線的人會一起同聲批評他、講他閒話、讓他難過。他難過,對你而言是正中下懷,因為你就是為了讓他難過才這樣做的。然而,在他受傷的同時,那些喜歡他、跟他站在同一邊的人也受傷了,這些人不會裝聾作啞,他們的反應會跟你一樣,會開口罵你。你被罵,受傷的不只你自己,你身邊的人也同時受傷了,他們一定會再還嘴。如此一來一往地互罵,本來只是一件小事,最後卻像傳染病般擴散開來,造成許多人際間的紛亂。

當你仔細想過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後,如果你有把握只傷害到那一個你想傷害的人,這還勉強說得過去;但如果沒有這種把握,你知道因為你傷害一個人,將成為眾人受傷的亂源,此時你唯一能做的事,就是閉嘴忍耐。再怎麼生氣也只能閉上嘴,忍下想要傷害對方、甚至取他性命的念頭。

由上可知,即便不談佛法,思惟緣起對我們也很有幫助。

 

思惟因果緣起,培養感恩心


吃飯時,我想著這食物從哪裡來,最直接想到的人就是寺院裡的廚師。廚師煮飯給我吃,我應該要感恩他嗎?剛開始想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不必,因為這是他的工作,他只是為了他的薪水才煮給我吃的。不過再想想,這位手藝很好的廚師如果有一天放假,飯菜就不會這麼可口了。所以,多虧這位廚師,今天才能吃到一頓美味的飯。

從廚師開始,可以進一步往上追溯到寺院的管理者、施主,還有賣食材的商店。這些商店雖然是為了賺錢而賣東西,但如果某個東西在麥羅甘吉沒賣的話,我得花費更多時間去別的地方買,多虧有這家商店,讓我不用跑大老遠就能買到我需要的東西。賣食材的商店對我有恩,還有搬貨的工人、中盤商、農夫、犁田的牛等等,靠著他們的辛苦,我才能吃到眼前的這一頓飯。

不只種田的農夫對我有恩,農夫種田時,田裡有多少昆蟲因此而喪命?不論牠們有沒有為我而死的動機,但牠們確實是因為我有進食的需要,而在農作的過程中喪命,就好像是為我而死一樣。

這一餐飯,是很多有情付出辛勞、甚至喪命換來的,吃了這樣的食物,卻在惡行中度過一生,真是太對不起他們了,如果沒有好好做,我似乎是不該吃、甚至不配吃這一頓飯。這樣想過之後,期許自己吃下這一頓飯,能做有意義的事情。

雖然吃飯是件生活小事,但只要換一種心情,便會讓這件事情變得大大不同。不只飲食,還有很多事情也是如此。身上穿的衣服、居住的房子,是靠許多有情才得到的;我可以在這兒住得這麼安心,也是多虧了許多有情的幫忙;自己所有的快樂,都是靠許多有情而來;所獲得的知識,也都是靠許多有情而有。然而,靠著眾多有情辛苦而換來的這身體、資財與知識,卻只顧著給自己用,這樣應該嗎?我所擁有的,是眾生辛苦給我的,而我日夜想的卻只有自己,這是不對的。若能如此好好思惟,可以大大增強想要利益眾生的心力。

想完食物的「因」之後,可以再去想想從食物產生的許多「果」。在我們的身體裡,除了我們,還住著其他的微生物。雖然我們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飢餓而吃東西,然而被餵飽的其實不只自己。如果在吃東西時能想到:「這些微生物也餓了,吃下食物會對牠們有幫助。」這種心情會使得吃飯也成為一種善業。

此外,可以更進一步運用大乘佛教在飲食時的思惟。因為明白餵養食物對牠們的幫助只是暫時的,所以要進一步發願:「雖然現在我只能提供暫時性的利益,但靠著這層關係,希望未來我能用佛法,帶給牠們長遠的利益!」

再回到剛才舉的「食材」的例子。剛才講到販賣食材的商店,再往上推,一個經商者之所以能成為商人,又與教他經商知識的老師、學校、送他受教育的父母有關,這樣牽連起來,讓我們受惠的關係網就會變得很大。

我所擁有的安樂,不只現在,包括過去曾經有的、未來將會獲得的安樂,都是從眾生而來。想到這裡,內心會慢慢做出一個結論,那就是:因此,我活著的目的,就是要去利益眾生,包括直接與間接讓眾生受益。在這樣的思惟之後,接著可以藉用《入行論》的兩首偈頌去發願。「乃至有虛空,以及眾生住,願吾住世間,盡除眾生苦。」「如空及四大,願我恆成為,無量眾有情,資生大根本。」第二首偈頌的意思是:希望我像土地、水份一樣,無論何時都能為眾生帶來利益。

試著生起這樣的胸懷,持續培養善良的心。這樣的練習,不但能讓你累積很多的善業,你的心也會變得閑雅從容。雖然無法馬上直接幫助到所有的眾生,但是,經常運用大乘行者在飲食時的思惟方式,在心田裡播下「希求成佛」的種子,經過持續的努力,善心的力量會愈來愈強大,到最後,你必定能真正無礙地利益一切眾生。

雖然我有時因為生病,整天什麼事都沒有做,但只要那天我有用剛才講的心情吃飯,萬一有人問我:「你今天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嗎?」我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回答他:「有!我有好好地吃了三頓飯。」用這樣的方法吃飯,即使整天什麼都沒做,這一天也是有意義的一天。#

※ 摘要
  • 一因生多果,出手或出口傷人,會傷及無辜,這不應該。
  • 我受益的果,由眾多有情促成,受恩於人,應該感恩與報恩。
  • 我所擁有的安樂,不只現在,包括過去曾經有的、未來將會獲得的安樂,都是從眾生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