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課-證得因果緣起了嗎(下)

果農有證得因果緣起嗎?
 

問:如果我是蘋果果農,已清楚知道種子如何長出蘋果,為何還是沒證得蘋果的因果緣起?

答:我沒說你沒證得啊!我只是反問你「這樣就能算是證得了嗎?」如果這樣就算證得,外道也都證得啦!

從宗大師所講的文字上看,似乎在說「外道未證得因果緣起」,但克主杰尊者在論著中曾有類似如下記載:「除了順世派之外,其他外道有證得因果緣起。」這兩種說法看似不同,但我們要設法了解的是這些用詞背後的真正涵義。

也許宗大師認為,外道雖然也會說從某因產生了某果,但這些因果關係只是「外在的表演」,在它們背後還有一個操控者,就是「造物主」。也就是說,「果」看似由「因」而生,但事實上這些因果關係是造物主的旨意,是因為造物主的意思要種子長苗芽,所以種子才會長苗芽;如果造物主當初的意思是要種子長石頭,那種子就會長石頭。

種子會長苗芽,這點外道也知道。但若進一步問為什麼,他們會答「這是造物主的旨意」,由此可見權力不在種子,而在造物主。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樣,所以宗大師認為外道並未證得緣起。

然而,一旦講到「到底主權在誰手上」時,就有很多可辯論的了。唯識宗認為主權在「習氣」,如果是這樣,唯識宗是否認為種子、水、肥料是苗芽的因?這就還要再討論了。

問:如果透過這個討論,我心裡覺得「即使我是蘋果果農,我也沒有證得蘋果的因果緣起」,表示我錯解您的意思嗎?

答:對。我只是表達如何運用理路來研究這個命題,並沒有指向某個答案的意圖。

問:那到底要怎樣才算證得因果緣起?

答:真正要回答這個問題,首先要把「因果緣起」分成許多由粗淺到深細的層次。知道「粗淺緣起」只能表示你知道粗淺緣起,不能表示你知道緣起(因為它有很多層次);在粗淺的因果緣起之外,還有很多比這更深細的有待了解。

問:若我是蘋果果農,我可不可以說我已證得蘋果的粗分因果緣起?

答:可以。你所證得的,比起只聽過要如何種蘋果的人更深細。一般人只知道蘋果需要種子、陽光、水、肥料等因緣,但你知道在何時下種、水要澆多少、何時施肥、施什麼肥、放多少量,也知道何者不利於蘋果生長,並知道如何消除這些不利因素,所以你知道的比一般消費者更仔細。但對一個學過佛法見地的人,他所證得蘋果的因果緣起又會比你再深細些。由此可知,同樣是蘋果的因果緣起,其間有很多粗細不同的層次。

 

宗大師心中,證得因果緣起的標準


問:宗大師在說「外道未證得緣起」時,心裡有一個「證得緣起」的標準吧?

答:嗯,但宗大師內心的標準到底是什麼,恐怕沒辦法由一個人說了就算,因為此處可以有很多的理解層次。我認為宗大師的意思,並不是說外道不知「是緣起」,而是不知「是的方式」(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)。外道有證知「苗芽由種子產生」,但未證知「苗芽如何由種子產生」。

苗芽與種子的關係,真的是因果關係嗎?當苗芽長出來時,種子就沒有了;種子還在之時,苗芽並不在。一個在另一個就不在,這種情況下如何能說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?因與果若是同一回事(一),那就不成因果;因與果若是無關的兩回事(異),也不成因果。面對這個問題,在解釋「苗芽如何由種子產生」時,就會涉及「續流」這個概念。要能真正認識「續流」這個概念,就必須先明白「施設有」或說「假有」的論述。

以上是我的想法。我對宗大師這句話的理解是,雖然外道知道果由因生,但不明白果如何由因而生,不明白因與果之間的關連是如何成立起來的,由於外道無法真正想通這個問題,所以才說他們沒有證得緣起。雖然佛教徒內部在見地上亦有粗細之分,但基本上都能夠回答或想通這個問題。

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,以上可能只是我個人的理解。目前為止我還沒從別人那裡聽到關於這件事的看法,不過我覺得別人可能會從「外道認為有造物主」的角度回答。

總之,對於宗大師這句話的理解,可能有不同的說法。雖然說法不同,但都有其各自的意義。透過辯論,彼此主張的歧異才會浮出檯面,所以就算沒有得到確定的答案,也可以從辯論的過程中得到很多收穫,否則我們會停留在粗分的理解上就覺得滿足。

問:我想確定的是,是不是宗大師心中有一個「證得因果緣起」的標準,外道未達這個標準,所以宗大師說他們沒有證得?

答:對。

問:宗大師的標準是什麼?

答:一定不是「種子加上水、陽光、肥料就會產生果」。排除掉這個,我們要設法讓自己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。

問:所以,單從外在物質面去解釋,不是佛法認為的因果緣起?

答:佛法認為單從外在物質解釋不夠。

上一段內容,我們講到對於「宗大師認為外道未證得緣起」這句話的詮釋,我提到「外道未證知苗芽『如何』由種子產生」。這段話在討論的是「依靠的方式」。仔細去想「依靠的方式」,就與「施設有」有關。

在「果依靠因產生」這句話裡,對「依靠」的理解是:「若有因就有果,若沒有因就沒有果,所以果要依靠因而產生。」其實這句話也有很多不同層次的理解。當進入到更仔細的層次時,其實也可以說「有果才有因,沒有果就沒有因」,你若認同這件事,等於也認同「依靠果,因才能成為因」一樣。講到這裡,因果緣起似乎就變得比較深細。不過我之前在第一堂課裡要解釋的,並不是這個概念。

問:因為外道沒辦法接受「施設有」,所以無法證得因果緣起,是這樣嗎?

答:嗯,這是我的想法。

問:毗婆沙宗承許「施設有」嗎?

答:有啊,毗婆沙宗曾提出「補特伽羅是施設有」的論述。不過各家在這部份仍有一點爭議,我沒好好讀《俱舍論》,所以不很確定。從某一方面來說,毗婆沙宗提出了「補特伽羅是施設有」的論述,也證得「補特伽羅與蘊的體性不相異」,這是所有佛教徒共通的看法,而且毗婆沙宗裡除了一個派別認為「補特伽羅,是『講不出到底算是常法還是無常法』的一個質」,這個派別從見解的角度會被認為是外道徒,除了這個派別外,大家都同意補特伽羅是施設有。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毗婆沙宗也主張「凡是成事,都是實質有」。這句話裡的「成事」指的是「有功用之法」,對他們而言,凡是成事都是物(有功用之法)。不過這部份因為我沒有好好學《俱舍論》,所以無法答得更清楚。

 

從外道跨入內道的一大門檻


問:根據您剛才的說法,我在想,從外道跨到內道的一大步,或說兩者間最明顯的界線,是「施設有」嗎?

答:是的。即使在佛教內部,愈上部的宗義,對「施設有」的看法也愈來愈深細。這個詞裡有兩個字「施設」與「有」,不是只是「施設」,也並非只是「有」,而是「施設有」。

不只外道,大家遇到最大的困難,就在不明白兩方兼俱的「施設、有」。即便是近代的藏人亦然,沒有注意到這點、未仔細去明白這點,因此而遺漏重要的認識。有些人覺得自己懂得空性,卻不懂得什麼是施設有;有些人則只是嘴上講,但實際上未了解什麼是施設有;如果依照你剛才講的「證得」是「自然而然這樣想」,有些人則雖懂得但並未證得。

※摘要:
  • 「因果緣起」分成許多由粗淺到深細的層次。知道「粗淺緣起」只能表示你知道粗淺緣起,不能表示你知道緣起(因為它有很多層次)。
  • 雖然外道知道果由因生,但不明白果如何由因而生,不明白因與果之間的關連是如何成立起來的,由於外道無法真正想通這個問題,所以才說他們沒有證得緣起。
  • 從外道跨到內道的一大步,或說兩者間最明顯的界線,是「施設有」。不是只是「施設」,也並非只是「有」,而是「施設有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