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課-認識「補特伽羅無我」的好處(下)

思惟「補特伽羅是施設有」,消除顛倒執著
 

如同「我是施設有」一般,人也是施設有,這樣講來,敵人也是施設有,親友也是。在我們心中有著極大差異的敵人與親友,事實上就像是出自同一家工廠製造的東西,同樣都只是六界的聚合,只是我們的心去區分這是敵人、那是親友。透過這樣思惟,便能消除敵友的執著。

同樣的,男女間貪欲的生起,最主要是從「這是男人」、「那是女人」的想法而產生。但是,男人是施設有,女人也是施設有,地界沒有男女之分,水界、風界、空界、識界全都沒有男女之分。要指出你所謂的男女是什麼,就只有六界的組合而已,而六界並沒有男女之分。所以,「這是男人」、「那是女人」的想法,是心安立上去的。透過這樣思惟,便能消除對男女的貪著。

雖然現今社會與過去已大不相同,但某些地方仍有著「種性優劣」的看法。有這種觀念的人,會覺得某些種性非常優秀,而對於他眼中那些低劣的種性,嫌惡到好像連用手碰觸一下都不行。但所謂種性的優劣,也是心去安立出來的而已,地界並沒有種性好壞之別,水界也是一樣,甚至如果所謂種性較好的人卻有血液方面的疾病,他的水界比起所謂種性較差的人還不如。所以,從「界」的角度來看,「種性有優劣」的看法是錯的,因為從界的角度而言並無優劣之別,但由於心認為我是實質有,所以才會有這種錯誤的看法。

雖然在世間共許的看法中,我們也會說某某人的種性很好,某某人是男人,某某人是女人,但這都是從施設有的觀點去講的。事實上,所謂的種性、男人、女人都不是實質有,要指出你所說的男女、種性是什麼,除了六界而外無他。在六界上,沒有種性的好壞、沒有男女之別、也沒有敵友之分。如果我們能想通這個道理,很多顛倒的執著自然就會消失。

佛陀在世之時,有一位是比丘的菩薩。有一天,阿難尊者看到這位菩薩比丘牽起一位女子的手坐在一起,便把這件事情稟告世尊。根據戒律,比丘若以貪心牽女人的手,就是犯了過錯。阿難尊者對世尊說:「世尊您曾說過,如果看到比丘做錯事應該要說,我看見某位比丘犯錯了。」於是就把他看見的事情說給世尊聽。

話才一說完,剛才那位菩薩比丘就結跏趺坐出現在半空中。佛陀微笑反問阿難尊者:「對女人的貪欲,是非常粗分的貪欲。有這種粗分貪欲的人,有辦法展現這樣的神通嗎?」阿難尊者說:「這倒是不可能,但我也親眼看見他摸女人的手。我不懂,究竟是怎麼回事呢?」

原來,這位比丘是一位證量很高的菩薩,那位女子在很多生以前曾是這位菩薩的妻子。雖然她的智力很好,對佛法也很有信心,但受到過去生習氣的影響,她的心總是想著:「如果這位比丘能夠牽我的手,一起坐一會的話,我就決心進入大乘道、好好修行。」這位菩薩知道女子與自己有業緣,也知道幫助這女子的方法需要自己參與,就以悲心為動機牽起女子的手,牽手的當下則在內心觀修無我。

證量高的菩薩已經現證無我,所以他修無我的狀態與效果跟凡夫非常不同。此時,雖然牽著女子的手,但他的心裡完全不會有「我牽著一個女子的手」的想法,只會覺得是地界碰到了地界,水界碰到了水界,那時如果感覺手微溫的話,就再加上火界碰到了火界。由於內心只有這樣的作意,也就不會生起貪欲。

這位女子終於如願以償,與菩薩一起坐在座位上,前世習氣造成的貪愛突然間煙消雲散,由於菩薩非常莊嚴,她無法承受與菩薩同座,立刻跪在菩薩面前請法。而後,她成為菩薩的弟子、生起菩提心,並且獲得佛陀授記將於未來成佛。

一般而言,如果會產生貪欲,無論是菩薩比丘或聲聞比丘,都不會去牽女子的手。在沒有貪欲的狀況下,聲聞比丘仍會優先考慮自己,所以不會做出違犯戒律的行為;但菩薩不會優先考慮自己,在不生起煩惱的前提下,為了幫助有情,菩薩什麼話都可能會說,什麼事都可能會做,說不定會表現得跟一般凡夫沒兩樣。要注意「不生起煩惱的前提」這句話,如果還無法對治煩惱,菩薩的身口行為就必須如同聲聞;在有能力對治煩惱後,菩薩的身口行為,就不會與聲聞一樣了。

 

消除我執,獲得究竟的快樂


之前曾講過一個例子,媽媽把稻草人誤認為是自己的兒子,有人在破壞稻草人,可是媽媽以為是自己的兒子受到傷害,所以就拚了命要去保護。在那個當下,如果有人提醒媽媽說:「你弄錯了啦,那只是稻草人,不是你的兒子。」當媽媽一知道是自己看錯,剛才那種對著誤以為是兒子的稻草人起的貪著,剎那間就消失不見。貪著一旦消失,接著的那些拚了命要衝過去、為了保護兒子不惜與人打架的動作,都會跟著停下來。

同樣的,在黑暗中有一條繩子,你因為沒看清楚而把繩子誤認為一條蛇,所以你很害怕。一旦把燈打開,或是靠近看個清楚,知道原來只是繩子而不是蛇,原本的害怕就會在剎那間消失。

就像稻草人與繩子的例子般,所謂的我,只是依靠著六界而安立的施設有,但心卻把我誤認為是實質有。一旦明白實質有的「我」與「我的」完全不存在,對於蘊體的貪著就會消失;一旦失去了對蘊體的貪著,就不會再貪著對蘊體有好處的外在物質;這樣一來,所有的貪心也都會消失;一旦沒有貪心,隨之而來的種種煩惱自然也跟著消失。

如果你對某個東西沒有貪心,當它被拿走或被弄壞,你不會因此而生氣,它也不會讓你產生嫉妒與我慢、恐懼、懷疑或期待。一旦沒有煩惱擾亂內心,你的心會變得很安定、快樂、寧靜,身語的惡行也都會中止,此時,你個人就會獲得最究竟的快樂。

一個壞脾氣、愛跟人吵架的人,周邊的環境也會變得粗暴;而內心寧靜的人,周圍的環境也會跟著受影響。一旦沒有我執,不但自己能獲得最高程度的寧靜快樂,也有能力幫助別人獲得相同的快樂,進而使得周圍的環境變得更祥和。一旦沒有我執,所有因為我執而產生的壞處將完全消失,所有的好處將會從此產生。

證得無我,並不是一種發呆的狀態。人發呆的時候,內心不會有粗猛的煩惱,也不會產生不良行為,但是如果只是要這種效果,並不需要那麼辛苦地去證得無我,只要服用安眠藥陷入睡眠狀態,就會有一樣的效果。證得無我是一種有著高度智慧的狀態,在這樣的狀態下利他,就像聖座嘉瓦仁波切那樣,能夠考慮的範圍會很廣大,一方面可以很伶俐又有智慧地利益他人,另一方面,自己內心的寧靜快樂也絲毫不受影響。

聖座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、背負了多大的重擔,內心都不會有絲毫的錯亂。為什麼他能做到?聖座總是說:「我並沒有斷除我執,但我曾學習佛教經論裡說的緣起、無我、菩提心等等內容,也產生一點體會,只是這樣而已。」如果聖座的體會只是一點點,那我們根本連一點點都沒有。可是,只要對佛法有那麼一點點的體會,就會相信總有一日我們也可以跟聖座一樣。雖然修行還沒有成果,但你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成果。當你透過思惟,獲得一點點體會、嚐到一點點味道,你就會產生這樣的信心。假如不修,雖然你嘴上講得出來那些文字,但就是無法嚐到那味道。

法律雖然可以暫時遏止惡行,卻無法完全防制。未經調伏的心,一有機會就會做壞事。我曾聽說某個國家突然間大停電,在幾分鐘的時間裡就有很多人被偷、甚至被殺。原來,平時看起來治安很好的樣子只是表象,一旦停電,監視器發揮不了作用,馬上就有歹徒趁機做壞事。所以,唯有調伏內心才能完全遮除惡行,透過法律等外在方法壓制,只能產生一點暫時的效果而已。

同樣的,瞋恚、吝嗇等煩惱,雖然也有暫時阻擋的方法,比如修慈可以減少瞋恚。但因為瞋恚的根本原因是貪欲(這部份日前課程中已經說明過),除非消除貪欲,其他的方法都只能治標,瞋恚還是會再度產生。同樣的,要消除對外在物質的貪欲,雖然有一些方法可以暫時減少貪欲,比如觀修外物是無常、思惟外物的過患等,但是,如果不斷除對內在的「我」、「我的蘊體」的貪欲,就無法根除對外在物質的貪欲。同樣的,思惟蘊體是不淨、是苦的自性,會使得我們對自己蘊體的貪欲變小,但是,若不去處理「我執」與「我所執」,不可能真正除去貪欲。
所以,如果沒有思惟無我,則日前講的那些煩惱過患,雖然可以靠著其他的方法暫時遮止,但無法完全根除;若證得無我、完全消除我執,則那些過患也會完全淨除。

 

結語:設法讓這些好處,真正發生


以上說了很多證得無我、消除我執的好處,要如何真正獲得這些好處?只靠著聽我解釋沒有用,你必須先很認真地重視這個課題,思惟的力道才會產生。所以,你必須先花多一點時間,好好想想「我執的壞處」,包括十不善業與煩惱的種種過患,思惟到一定程度時,你才會真正決心消除我執。

我們通常會把外在的敵人視為真正的敵人,但我執才是真正的敵人;我們很怕遇到鬼,但我執才是真正的魔鬼;我們對於毒藥非常戒慎恐懼,但我執才是真正的毒藥;我們都很在意疾病的防治,但我執才是真正的疾病。一旦明白了這些道理,你會知道,原來真正需要醫治的病是我執病,真正要修的法是證無我法,真正需要製造的武器是證無我慧。你必須真正用心思惟,讓心意變改到這種程度,決心消除我執。這種心一旦產生,你對於無我的重視程度就會不一樣。愈重視,你將獲益愈多。

※ 摘要:
  • 事實上,所謂的種性、男人、女人都不是實質有,要指出你所說的男女、種性是什麼,除了六界而外無他。但在六界上,沒有種性、男女、敵友之別。若能想通這個道理,很多顛倒執著就會消失。
  • 一旦明白實質有的「我」與「我的」完全不存在,對於蘊體的貪著就會消失;一旦失去了對蘊體的貪著,就不會再貪著對蘊體有好處的外在物質;這樣一來,所有的貪心也都會消失;一旦沒有貪心,隨之而來的種種煩惱自然也跟著消失。一旦沒有煩惱擾亂內心,你的心會變得很安定、快樂、寧靜,身語的惡行也都會中止,此時,你個人就會獲得最究竟的快樂。
  • 若不去處理「我執」與「我所執」,不可能真正除去貪欲。
  • 真正需要醫治的病是我執病,真正要修的法是證無我法,真正需要製造的武器是證無我慧。你必須真正用心思惟,讓心意變改到這種程度,決心消除我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