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課-實修業果之理(二)以喻思惟

一、小駝背聖者的故事
 

佛世時,有一位名叫小駝背的聖者,他的生活非常貧困,出家後情況也沒有改善,無論到哪裡化緣,由於業障的緣故,他總是得不到食物空缽而返。後來他就沒去化緣,改去打掃大殿。由於掃大殿增長了福德,在那段期間他就有東西可以吃。他是一位很聰明的人,獲得阿羅漢必須具備的因,他在過去世都已經備齊了,所以,即便生活非常困苦,他仍在這樣的情況下獲得阿羅漢果位。

雖然已獲得阿羅漢,但身體仍是以前造的業感得的身體,所以依舊很難獲得食物。有一天,他在城中四處化緣,還是一無所獲。第二天、第三天都是如此,第四天他決定不去化緣,還是回去掃大殿。一大早,他就拿著掃帚去到大殿,才發現有位更早來的比丘已經打掃過了,他只好回去。

這位小駝背羅漢得不到半點食物,就這樣餓了好多天。阿難尊者知道這件事情後,就帶了兩個缽去化緣,但在回來的路上缽翻倒了,小駝背羅漢還是沒吃到飯;目犍連尊者知道後,他也帶了兩個缽去化緣,但在回來的路上被鳥搶食,小駝背羅漢還是沒吃到飯;舍利弗尊者知道這件事情後,他也帶了兩個缽到城中化緣,一缽自己吃了,另一缽就順利地帶到了小駝背羅漢的房前,但因為小駝背羅漢的業力現前,全部的門窗在那時竟然都封死進不去。舍利弗尊者就展現神變進到房裡,把飯放到小駝背羅漢面前,小駝背羅漢準備用齋,手剛一伸出去,缽就沈到地底下去,舍利弗尊者再度展現神變,把缽從地底下拿回來,小駝背羅漢拿了一口飯要吃,可是嘴卻怎麼也張不開。

此時,小駝背羅漢說:「這是我最後的蘊體,我已證得解脫,從此之後我再也不用受苦。現在,請給我一杯撒了灰的水,我必須承受這最後的業報。」在喝了一口灰塵水後,小駝背羅漢就圓寂了。
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?原來,以前有一位大施主,夫妻都喜歡廣大布施。後來大施主去世,財產過繼給孩子,但大施主的妻子仍舊像以前一樣喜歡布施。孩子多次罵他的母親,但母親不聽仍繼續布施。於是這孩子就把母親關起來,七天都不給飯吃。最後母親哀求他:「兒啊,我好餓,給我飯吃吧。」兒子撒了一把灰到水裡給母親喝,母親喝了水後去世。這個惡業剩下的異熟果,在他證得阿羅漢果之後領受。

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,經商的人,有些人非常精明,卻總是不走運;有些人看似沒什麼能力,卻有不錯的成績。我的家族有位親戚,他為人非常善良誠實。有些人看他善良就會跑來騙他,雖然被騙,但他還是維持一貫的個性。我另一位未出家的哥哥,經常在這位親戚被騙時責備他,但都沒有用。不過,就財力來說,這位親戚比我哥哥好很多。後來我哥哥說:「除了用福報的角度解釋之外,像他這麼傻的人,實在沒有當富人的條件啊!」

以上的例子簡言之,就是「欲知前世業,今生受者是」這句話。造什麼業,就會感得與這個業相符順的果。

 

二、布施的方式影響得受用的方式


這樣說來,若業果之理是真的,它就是我們應該要很仔細知道的事情,因為知與不知,大大地影響利損。例如,「布施感得受用」這是總的原則,但就細節來說,布施的方式會影響你將來得受用的方式。布施時,如果你不是叫對方過來拿,而是讓對方在完全不辛苦的狀況下得到你的布施,將來這個果報成熟時,你會在一點也不累的狀況下得到錢財受用;若你讓對方付出辛苦才得到你的布施,將來感果時,就會是如果你有付出辛苦才會得到錢財,否則就得不到;若你讓對方一點都不必出力,例如你親自把布施物送過去,將來感果時,你不必費任何力氣,錢財就會傻呼呼地自動送上門來。

有的人雖然很喜歡布施,卻帶著看不起對方的心情,用「喂,拿去!」這種輕蔑的語氣或態度布施。由於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,所以將來感果時,雖然也會得到金錢受用,卻必須承受他人輕視的眼光才能得到,或是作生意時雖然有人幫你,但對方會用瞧不起你的態度幫忙;反之,若你用恭敬的態度布施,將來感果之時,你也會在受人恭敬的狀態下得到金錢,來幫助你的人,也會用恭敬的態度幫助你。過去有一位印度國王,他要供養全國僧眾金錢。由於僧眾散居各處,要一一布施是很辛苦又費事的工作,但他拒絕別人幫忙,堅持要獨立完成這件事。他說:「因為我希望這個業將來感果時,是在不用靠別人幫助的情況下領受果報,所以現在我要自己一個人做。」

如果你在悲心的策動下,設法讓某甲出手幫助另一個人,則某甲也會累積到福德。有的人很吝嗇,若你在做布施時,讓他們一起參與,例如請他們幫你把錢轉交給乞丐,慢慢地會有助於他發起想要布施的心。像這樣以悲心為動機,設法讓某人也去幫助別人,則你獲得的福德,會比自己做來得更大。

 

三、懂得佛經的人


西元1960年左右文化大革命時期,發生很多子女毆打父母,以及一些要消滅佛法的事情。那時,在西藏的哲蚌寺有一位蒙古格西被歐打。打他的人說:「只要你說『三寶根本不存在』,我就不打你。」但他怎麼都不肯說,所以被打得很慘。有位同樣也是格西的法友特別跑去跟他說:「你只要心裡不這樣想就好,嘴上說沒有三寶就不用被打,有什麼關係呢?」蒙古格西聽了後說:「你啊!不懂佛經!」

若沒有真正相信業果,就會只看眼前的、直接的事情。以剛才的例子來說,若只看眼前發生的事,人家要你說沒有三寶,你就應該這樣講,因為只要肯這樣說就不會被打,不會被打也許可以活得久一點,活得久就有機會可以繼續學佛。這是一種思考角度,也是大部份的人都會有的看法。但如果業果道理是真的,思考角度就會不一樣。今生再怎麼活,頂多只能再活三十到四十年,但若為了這件事情連命都可以捨,造下的業,是未來一兩百輩子都不會離開三寶的重業,無論投生到哪裡,都會值遇三寶。若能連續一兩百輩子都值遇三寶,應該會稍微有一點成績,即使再懶惰,總是有希望在佛道上有一些進展。兩相權衡之下,即便因為不肯說三寶不存在而被打死都很值得。也許這位蒙古格西心裡是這樣想的,所以才會對勸他的人說:「你不懂佛經啊!」。

康區有一個人,他只是個平凡的在家人。他在文革時被關到監獄,一直在持六字大明咒,可能唸了一億遍。最後要被帶去處死時,他對同伴說:「我唸了一億遍六字大明咒,真是太有福報了,你們坐啊,我先走了。」就這樣笑容滿面地赴死了。這個人應該非常深信業果,也相信前後世存在,雖然不知他的目標是想投生到哪裡去,無論是極樂淨土或是其他的希願處,他知道自己持了這麼多次的六字大明咒,萬無一失,所以就笑容滿面地走向刑場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若業果之理是真的,它就是我們應該要很仔細知道的事情,因為知與不知,大大地影響利損。
  • 以悲心為動機,設法讓某人也去幫助別人,則你獲得的福德,會比自己做來得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