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課-實修業果之理(三)規劃來生

根據「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的道理可知,若今生不偷盜,也不強取豪奪他人的東西,但同時也沒有布施的人,他來世不會有很多錢,但凡是他擁有的都很穩當,不會被人騙走或被偷走,連老鼠都不會來偷咬他的東西;一方面貪人便宜、偷人東西,一方面也布施的人,他來世的錢財也是一邊進來卻又從另一邊出去;既不偷盜而且又去布施的人,來世他的錢財會大量地一直進來,而且凡進來的錢也會很穩固,要留也留得住。

你可以根據這些業果道理,規劃你的未來。現在做或不做某事,就看你希望有什麼樣的來世,根據這個目標去安排計畫。雖然我們追求的目標不是只要較好的來生,而是解脫與成佛,但要成辦這個目標,還是需要一個好的所依身。如果只是希望來生成為人,那麼,只要在眾多的戒中持守一個就可以了,不必全部都守。例如,只要好好地斷除殺生,未來可以投生為人或天。不過,如果只斷除殺生,其他的惡行都沒有斷,依於斷除殺生而投生為人,但因為沒有斷除偷盜而生活窮困,或凡進來的錢都留不住,在這種狀況下學法修行會遇到很大的困難。

同樣地,若不斷除妄語,來世即使投生為人,也會一直遇到騙子,包括遇到騙你的朋友、騙你的惡知識,這些都是自己過去騙人的果報。同理,若不斷除離間語、挑撥是非的惡行,來世即使遇到好老師、好法友,也會被別人從中挑撥;若不斷除粗惡語,來世自己的朋友甚至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粗惡語,使得我們心情低落而無法繼續學習,會有這種危險。所以,若要獲得完全具足學法順緣的暇滿身,十種不善業都要斷除才行。

沒有人會說:「只要手不痛就好,頭再痛都沒關係;只要不窮就好,再不健康都沒關係。」所有的困難、任何苦我們都不想要,既然如此,唯有任何惡行都不去做,才能達到這個目標,所以才說「諸惡莫作」。若只要安樂,就只做善行;若要圓滿的安樂,就要圓滿地實踐一切善行,所以才說「眾善奉行」。

佛陀曾說:「若汝怖畏苦,汝不愛樂苦,於現或不現,莫作諸惡業。」如果你害怕受苦、不想要受苦,那麼無論有沒有人在旁邊,別人知道也好、不知道也罷,一切的惡行都不要做。接著佛陀又說:「設已作惡業,或當作亦然,汝雖急起逃,然不能脫苦。」雖然我們也害怕受到外在法律的制裁,但若只怕這個,則做壞事只要不被警察看到就可以了;但是,造惡業感惡果一事,與有沒有被人看見無關。造了惡業,習氣已留在心上,所以無處可逃。

如何無處可逃?佛繼續說:「任其居何處,無業不能至,非空非海內,亦非入山中。」造了業,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提供庇護,不管躲到那裡都不能把業擋掉。無論飛到空中、沒入海中、遁入山林,或者跑到新造的無人島甚至登上月球,已造的業都會跟著你;即使換了一生,拋掉原有的身體,曾造的業依然會跟著你,所以無處可逃。業會跟著你,但那些你為他們而造惡業的人事物,包括親朋好友、房子、錢財、名聲、地位等,全部都要放下。這段佛經裡也有講,但我現在有點背不出來。

為什麼我會背這些經文呢?因為這些是佛語,非常重要珍貴,把它們背下來,而後不時地思惟其中的含義,對我們會很有幫助。[註1]

※  摘要:
  • 根據業果道理規劃自己的未來。現在做或不做某事,就看你希望有什麼樣的來世,根據這個目標去安排計畫。
  • 所有的困難、任何苦我們都不想要,既然如此,唯有任何惡行都不去做,才能達到這個目標,所以才說「諸惡莫作」。
  • 若只要安樂,就只做善行;若要圓滿的安樂,就要圓滿地實踐一切善行,所以才說「眾善奉行」。


[註1] 《廣論》P143-144:「若汝怖畏苦,汝不愛樂苦,於現或不現,莫作諸惡業。設已作惡業,或當作亦然,汝雖急起逃,然不能脫苦。任其居何處,無業不能至,非空非海內,亦非入山中。」「諸少慧愚稚,於自如怨敵,現行諸惡業,能感辛楚果。」「作何能逼惱,淚覆面泣哭,別別受異熟,莫作此業善。作何無逼惱,歡喜意欣悅,別別受異熟,作此業善哉。」「自欲安樂故,掉舉作惡業,此惡業異熟,當哭泣領受。惡業雖現前,非定如刀割,然眾生惡業,於他世現起。」「由其諸惡業,各受辛異熟,是故諸眾生,於他世了知。如從鐵起鏽,鏽起食其鐵,如是未觀作,自業感惡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