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課-緣起心咒(下)

三、緣起心咒的內涵 
 

之前說過,緣起心咒「耶達哈瑪.黑杜巴惹巴瓦.黑敦堪.達塔嘎多.哈瓦他達.德堪匝.祐尼若達.誒旺巴德.瑪哈.夏瑪納.娑哈」的意思,即是「因緣所生法,凡因與彼滅,如來說是語,大沙門所說」。以下一一解釋這四句偈的內涵。

因緣所生法」的意思是,對我們造成利損的任何法,都是依於眾多因緣產生,這樣的緣起見是佛教徒共通的見地。聖座講經時也常說:「佛法的見地是緣起見,行為是無害行。」緣起有兩種,「因緣所生法」中講的緣起指的是第一種「依於因緣而生的緣起」,意思就是諸法都是依於眾多因緣而產生的。然而,「諸法依於眾多因緣產生」這個見地,真的是佛教不共的見地嗎?各位認為呢?種田的農人一定懂得「要種出稻米必須要有很多因緣聚合」,製造機械的工人也知道「要產生某個結果需要很多因緣配合」,所以才會制定種種生產與執行計畫。連農夫都知道的道理,印度教、基督教等外道徒一定也都知道。所以,佛教徒講的緣起見地不會只是這樣,否則應該不能算是佛教不共的見地。

我認為或許應該加上「唯」字,「諸法唯由眾多因緣產生」這個見地才能說是佛教不共的見地。加上唯字,就能排除某些認為有造物主的主張。若問「做壞事會有什麼結果」,主張造物主存在的宗教不會從因果緣起的道理談結果,而是根據類似法律規定的教條回答說,造罪會受到造物主的制裁;若問「做好事會有什麼結果?」他們的回答是,做好事會得到來自造物主的獎勵,會得到好的結果。既然造物主有介入,就不是唯由因緣產生了。

主張有造物主的宗教認為,世間的一切包括一切的苦樂在內,都是造物主製造的,但佛教不承許有這種造物主存在。佛教與外道在見地上最大的差異是「是否承許唯由因緣而生」。佛教不同意世間造物主存在;但基督教、伊斯蘭教與大部份的印度教都承許造物主存在,所以他們並不同意唯由因緣而生。外道主張一切都是造物主製造,所以無法進一步追究,只能靠著信心走下去;佛教主張唯由因緣而生,從這裡可以繼續一層層地追問產生的因緣,如此開展出來的論述便形成佛教的科學。

然而,不同意造物主的宗教不只佛教,有些印度教派例如裸行派也不認為有造物主。這樣看來,「唯」這個字若只排除造物主存在,並不足以成為佛教不共的見地,所以,我們再仔細想想「唯由因緣而生」的含義吧!

例如,某個人講出一句難聽的話,若問:「話是誰說的?」我們會說:「他說的。」然而,進一步探究這件事情產生的因緣就會發現,在說出口之前,要先有一個想說的動機,接著身體的某些神經與肌肉開始運動,肺部開始運動後吐出一口氣,這口氣經過聲帶、舌頭、牙齒、上下顎的某種運動方式,最後產生了那個難聽的字眼。產生難聽字眼的因緣,包括了動機、肺、呼吸、舌頭、牙齒、口腔,就只是這樣而已,在這些因緣之外,沒有另外一個可以被指認的他或我。「在蘊體之外,沒有另外一個我或他」,這是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看法。總之,從「唯因緣的緣起」這句話可知,蘊體外沒有我,控制一切苦樂的造物主也不存在,果就只是依於因緣聚合產生,就只是這樣而已。這種對因果緣起的論述只有佛教有,其他宗教都沒有。

帶來利益或損害的任何法,都是依於眾多因緣聚合而產生,這是總體的道理。接著,我們要把這個道理運用在研究苦與樂的因緣。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離苦得樂,因此,聽到「無論什麼法,都是依於因緣而生」這句話時,應該繼續追問:「那麼,受苦、遇到困難的因緣又是什麼呢?」

「無論什麼法,都是依於因緣而生」這句話中,「無論什麼法」主要指的是苦諦;「都是依於因緣而生」的意思是,苦諦也是依於因緣而生,苦諦的因是集諦。有了以上的理解後,再回頭看《緣起心咒》「因緣所生法,凡因與彼滅,如來說是語,大沙門所說」這首偈頌。「因緣所生法」指的是苦諦;「凡因與」指的是集諦;「彼滅」指的是一旦認清苦因、遮除苦因,苦也就隨之消除,這是滅諦;滅除苦因的方法是道諦。「如來說是語」的意思是,以上這些內容是如來說的。「大沙門所說」這句話雖然看起來與上一句很像,但也許可以用下述的方法理解:這些論述,包括透徹地辨識苦,以此為基礎而進一步研究並認識苦因,接著看到苦因可以被消滅,也看到消滅苦因的方法,由於這些內容都是導師薄伽梵宣說的,所以如來是大沙門。佛世時有很多不同的宗教導師,透過四諦的論述,使得世尊成為舉眾不同的導師。

對「諸法依於眾多因緣聚合而生」這句話即使只有粗分的理解,便能帶給我們很大的幫助。如何把這個理解運用在生活中,運用之後又會帶來哪些幫助,這些內容在「四聖諦初探」的課程裡講過,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一看。

※ 摘要:
  • 對我們造成利損的任何法,都是依於眾多因緣產生,「諸法唯由眾多因緣產生」這個見地,是佛教徒共通的見地。
  • 從「唯因緣的緣起」這句話可知,蘊體外沒有我,控制一切苦樂的造物主也不存在,果就只是依於因緣聚合產生,就只是這樣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