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課-解釋「諦」

之前課程提醒過,五道中後三者才是道諦,前兩者(資糧道、加行道)不是道諦。接著說明為何要用「諦」字。

請看《現觀總義》第221頁:「苦等為何取名為諦?理由乃一般如典籍中所說,所捨為苦、集二「諦」;所取為滅、道二『諦』,是真諦,故謂『諦』。」用「諦」字是因為佛說的「苦與集是所斷,滅與道是所取」這些內容是真的,所以稱為「諦」。「尤其聖者如實現證四諦實相,故是諦; 而諸童子不能如此通達,故宣說為『聖諦』。」四諦的內容從聖者眼中來看是真的,從凡夫眼中來看則不是真的,所以稱為「聖諦」。以上這種說法有經典根據,「如經中云:『童稚如掌般,不知行苦毛,聖者似眼睛,其心甚出離。』」在一般人手上放鐵塊或較大的東西,他們當然可以感覺得出來,但如放一根細毛就感覺不到;同樣地,凡夫只知道苦苦但不知行苦,而聖者就像眼睛一樣,不但可以看見微細的苦,而且內心對它們沒有貪著。

我們現在領受的苦很大又很粗猛,當這些大苦暫時稍停時就會感到快樂,等到這所謂的快樂再持續一段時間,才會知道它其實是苦,於是才再設法消除。唯有把苦認識得愈深細,才能漸漸地把微細的苦也消除掉,最後才能完全除苦,獲得解脫。

※ 摘要:
  • 因為佛說的「苦與集是所斷,滅與道是所取」這些內容是真的,所以稱為「諦」。
  • 四諦的內容從聖者眼中來看是真的,從凡夫眼中來看則不是真的,所以稱為「聖諦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