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課-苦諦四行相

一、空
 

其理如下:一、有漏近取蘊為有法,是空,因以淨我異體空故。」首先必須明白我們的蘊體是不淨的,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觀察,才會沒有這種感受;只要好好觀察就會知道,這個蘊體從頭頂到腳底沒有一處是淨的,它從頭到腳都是由不淨物堆積起來的,由不淨物堆積而成的蘊體,又怎麼會是淨的呢?就好比有一個陶罐,你不知道裡面裝了什麼,但是把這個陶罐上方戳一個洞,流出的是髒水,再從下方戳一個洞,流出來的還是髒水,無論在哪裡戮洞流出來的都是髒水,此時如果你仍然覺得這個陶罐裡裝的東西很乾淨,這不是很奇怪嗎?同樣地,我們的身體有九個孔洞,從洞裡流出來的都是髒東西,就算你另外挖個洞,流出來的也是血、膿等髒垢,雖然如此,但我們依然認為這個身體是乾淨的。事實上,再乾淨的衣服穿在身上不久就變髒了,再美味的食物吃進嘴裡都會成為髒臭的糞便。若能在觀身不淨一事上用力思惟,再加上修習悲心,就會毫不猶豫地為了利他而捨身。

雖然能不能產生「這個身體是不淨的」這種感覺,就看我們有沒有觀修,但至少我們知道身體是不淨的;然而,「我」是乾淨還是不乾淨?

同學:我是乾淨的。

老師:之前我們討論過「在蘊體之外,是否有我」。若說蘊體是不淨的而我是淨的,則蘊體與我就是不同、分開的。

同學:在蘊體之外,沒有我。

老師:但你說蘊體不淨,我是淨的,就表示蘊體與我是分開的,在蘊體之外有我,但之前我們已經稍微討論過這種主張的過失。我再舉例說一次。各位看到我現在手摸著麥克風,此時若說「我現在摸著IPad」就是說錯了,因為麥克和IPad是分開的、不同的;同樣地,若我與蘊體是分開的、不同的,則你應該只能看到身體,而沒有看到我,只能摸到身體而沒有摸到我。

蘊體是不淨的,若我也是不淨的,則我們不惜與所有人為敵,日日夜夜珍愛的其實就只是一個髒東西。難道我們一直以來,竟然為了這個髒東西而付出全部的努力嗎?這是一個與我們密切相關、影響甚鉅的問題,所以要謹慎作答。我們日夜忙碌,難道就只是為這樣一個不淨的我嗎?有興趣進一步探究答案的同學,可以參考我曾講過的「《釋量論》第二品略講」與「四聖諦再探」等課程。

透過這個問題,可以明白「淨我異體空」這句話。談到不淨時,並不是只要知道蘊體不淨就夠了。被我們珍愛呵護的其實就只是蘊體而已,「就只是蘊體而已」的意思是,因為只是蘊體而已,所以並沒有那個存在於蘊體之外,負責管理蘊體的那個主人,而這個蘊體是不淨的。

 

二、苦


二、彼為有法,是苦,因業、煩惱所自主故。」有些國家的經濟狀況很好,衣食住行樣樣不缺,但住在其中沒有自由,必須完全聽命於他人。由於失去自由不快樂,有些人甚至不惜犧牲性命也要爭取自由。同樣地,就算我們的這個蘊體暫時上可以領受一些安樂,但是並不自由,要不要老沒有自由,要不要病沒有自由,要不要死沒有自由。只要還沒有獲得自由,就算暫時有一些安樂,它也並不是真正的安樂而是苦。

退一步說,雖然沒有自由,如果擁有控制權的是個心地善良、知識淵博又慈愛我的人,我還是有希望可以獲得一點安樂;但如果控制我的是個品性惡劣又沒有知識的壞人,則我永遠都無法過得快樂。現在我們這個蘊體的控制權在貪瞋癡煩惱的手上,而煩惱是個大傻子,例如明明自己只有丁點功德,卻可以生起很大的慢心;有時甚至會為了一千盧比殺人,完全沒考慮自己會在監獄裡度過餘生。

就算不談佛法,只從一般的角度談,我們還算有一點抉擇的慧力,對其他有情還有懷著一點悲心,我們的心還稍微喜歡誠實正直等特質,所以才沒有造下太大的惡業。當心裡生起煩惱時,我們至少還有一點自覺,知道這樣是不對的,還可以運用智慧去判斷利弊得失,知道若順著煩惱的指揮造惡業,會讓自己吃大虧。但如果有一天,我們連這道防線都失守,完全受貪瞋等煩惱控制,就真的會變成胡作非為的瘋子。

法的作用是什麼?是把上述那些我們本來就擁有的特質,包括智慧、慈愛、誠實、喜歡站在真相這一邊的心,讓它們增長、進步到能夠對抗煩惱,進而把煩惱連根鏟除。基本的底子我們都有,只是力道還不足,必須靠著法讓它們變得更強大。若不朝這個方向努力,把控制權完全交給煩惱,我們會變得又傻又瘋。有些人對某個東西起了極大的貪心但得不到,最後選擇自殺結束了生命。殺他的人是誰?是貪心殺了他。此外,我們也會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殺害有情。就像這樣,不論是因為別人心續的貪心而被殺,或是因為自己心續的貪心而自殺,都是因為貪心而失去了生命。同樣地,現在很多社會亂象都是貪瞋癡等煩惱造成的。就算不從法的角度談,光從今生的安樂來看,煩惱都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傷害。

貪官污吏再壞,頂多只能為害國家一輩子,但煩惱這個亂臣到下輩子還是會繼續傷害我們。由於我們把控制權交給煩惱,所以無始以來至今我們受了很多苦,我們都是失去自由的人。當國家被壞人控制時,聲聞緣覺行者的做法是自己徹底離開這個國家,再也不受這個壞大臣的控制。而菩薩的做法,有些會留在原地,有些會暫時移居到其他國家,但不管身在何處,菩薩們沒有一刻忘記要幫助同胞獲得自由,這個責任他們一直都扛著,沒有放棄。一旦透過方法獲得了真正的自由,就叫做解脫。

要如何一步步從敵人手中奪回自由?首先你要向敵人抗議,不願意再臣服於煩惱腳下。雖然還沒有能力真正對抗煩惱,但不再接受煩惱的命令,不再對煩惱「依言奉行」。開始設法不要生起貪瞋等煩惱,就算心裡擋不住,內心起了煩惱,但至少不要形於身口,至少身口不再聽命於煩惱,至少要讓自己的身口不再做不該做的事,這部份屬於戒學;要有能力對抗煩惱、減弱煩惱的力量,要靠定學;而真正能夠把煩惱連根鏟除,要靠慧學。以上是戒定慧三學的作用。

無始以來,我們把控制權百分之百地交給煩惱,無論它說什麼我們都聽,要我們做什麼我們都做。然而,一旦你開始想要對抗煩惱,就會有不一樣的作法。例如,有人對我們說粗惡語、做出傷害我們的事,此時不還手的人有兩種可能。一種是怕一旦還手,對方會傷害自己更多、吃更大的虧,因此而不敢還手。這種人會因此在心上留下傷口,變得更怯懦。

第二種人心裡已經打算要對抗煩惱,他知道真正的敵人不是傷害他的人,自己心續的瞋心才是讓自己不快樂的真兇,必須要跟這個敵人對抗到底才行。為了與煩惱戰鬥,所以在受人欺負時,他會設法讓自己不起瞋心,如果擋不住,他也會盡力守護身口,不還嘴、不動手。雖然看起來沒有還手,但這個人才是真正的勇士,他的內心正在進行一場戰鬥,決心要跟煩惱奮戰到底。此時,他的心會有點像生起慢心的樣子,但這樣有錯嗎?我認為答案可以再想一想。這個人此時會想:「某甲來罵我時,他其實是失去自由的人。他的敵人是他自己心續中的瞋心,但他不僅沒有去對抗真正的敵人,連敵人在哪裡、敵人是誰都不知道;我跟他不一樣,我不像他那麼差,我不但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,而且還能跟敵人打一架呢!」這種心情,不是有點像是慢心的樣子嗎?生起勇氣是很重要的事。

《入行論》說:「烏鴉遇死蛇,行如金翅鳥;如是己力弱,罪小亦能害。」對於一條死蛇,連烏鴉也可以變得像金翅鳥一樣,可以隨意欺負牠;同樣地,若我們失去勇氣、怯懦不前、跟一條死蛇一樣,煩惱這隻烏鴉就能隨意地欺凌我們,所以我們不該當一個謙遜的人。這話聽起來似乎是一種慢心,但它不是真正的慢心。當別人輕視你、對你擺出輕蔑的表情時,為了與心中的煩惱對抗,你反而應該對他很恭敬。你的心裡可以這樣想:「對方被慢心控制,他被煩惱壓伏,不懂得對別人生起恭敬心,他是一個失去自由的人;但我跟他不一樣,我可不是個普通人!我認得出什麼是慢心,也知道煩惱是壞蛋,我要對抗這個壞蛋,所以我要恭敬一切人。」

 

三、無常、無我


三、彼為有法,是無常,因偶爾生起故。」有漏近取蘊是無常的,因為它有時候生,有時候不生,它是會變化的。「四、彼為有法,是無我,因是無自主我性故。」所謂無我的意思是,自由、自主的我並不存在。


※ 摘要:
  • 苦諦四行相是: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。
  • 談到不淨時,並不是只要知道蘊體不淨就夠了,還要知道被我們珍愛呵護的,其實就只是蘊體而已,而這個蘊體是不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