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課- 【苦諦】壞苦(二)

若是朝著佛法的方向思惟壞苦,可以結合《功德之本頌》的「受用無厭為一切苦門,輪迴圓滿實無可依賴」來思惟。「受用無厭」的意思是,無論享用再多都不會滿足,既不知滿足,也就不會結束。這些受用不會平白無故地發生,要努力才會有,於是一輩子都在當僕人。以賺錢來說,錢的確能帶來好處,但你要賺到錢,總是要付出、讓別人獲得好處或快樂,才能換得到錢。這輩子想著賺十萬元,賺到了又想賺百萬元,賺到了又想賺千萬元……於是一輩子都在當錢的僕人,要何時才能真正享有快樂?

有些人說:「話不是這樣說,我自己是夠了,但我必須為孩子著想。」這話似乎也是有點道理。但我認識一個人,他很有錢,沒有小孩,卻依舊不停地做生意、工作。他真的非常有錢,就算一輩子都躺著不賺錢都很夠用。不必為錢忙碌,他可以去學佛,不想學佛就去玩,好好地吃美食,讓自己開心快樂,也可以邊賺錢邊助人,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,這也是一種過日子的方法。但他也沒有這樣做。一輩子當貪欲的僕人,死時什麼都帶不走,全都要放下,這到底是在做什麼?
所以,雖然這些對境的確也有好處,但它也確實造成不知饜足的苦。

我認識一位退役軍人,退役後他一個人住,存了一些錢,大約有五十萬左右。後來他生病了,周圍沒有能照顧他的親人,只有一位他認識的閉關者照顧他。後來醫生確定他完全沒有治癒的希望,最多只再活一週,他心裡也很清楚一週內自己就要死了。因為他是佛教徒,所以照顧他的閉關者跟他說:「若能在未死之前,把十萬元供養給聖座,對你的好處會更大。」病人說:「對!你說得很對,這是應該要做的事。」閉關者說:「那把錢給我吧!我今天就去供養。」病人說:「再等一天。」第二天閉關者說:「我今天去供養吧!」病人又說:「過一天再去吧!」他已經無法進食了,只能勉強喝一點加了粘巴的水,那些錢他根本都用不上了,卻連早一天供養都捨不得。

那些對他而言再也沒有用的錢,卻這樣地糟踏他的心。若在一開始沒有調整好對金錢的看法,就會變成這樣啊!不談佛法,只談今生,如果他有治癒的希望,這些錢將來還能用得到,那還有話說;但他已經快死了,已虛弱到無法進食,醫生也講得很明白,他自己心裡也很清楚,但是連早一天放手,他都做不到。就算那些東西本身並沒有多大的害處,但它確實大大地糟踏了我們的心。我們只在意對境的好壞,卻忽略那些對境如何糟踏了自己的心,因而遇到很多的困難。

錢,只在未死之間能用啊!親友,只在未死之間是親友啊!名聲,只在未死之間是名聲啊!一旦死亡,我與它們之間的關係也就跟著全部結束。心裡經常帶著這樣的想法,活著的時候用,死了就放掉,不必擔心牽掛。否則,若把它們視為自己永遠的伴侶,以為彼此的關係很穩固,串習久了,臨死之時依然記掛著錢、親友,完全放不下。事實上它們都有使用期限,但自己的心沒有設定界限,就會產生這種問題。

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一個學處,他說:「貪欲如鹽水,永無滿足時,務必知足啊!」受用五妙欲就跟喝鹽水一樣。口渴時若喝一般的水會有用,但如果喝的是鹽水,反而會因此變得更渴,再喝就會再更渴,根本沒有結束之時。受用五妙欲就像這樣,沒有滿足之時。所以自己有多少,就要滿足於多少,要努力做到這件事情。若懂得知足,就沒有什麼能讓你不開心的。得到多少都覺得很好,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,這才是富有的標準。擁有再多,只要心裡還覺得不夠,就不算富有。

佛世時有位菩薩,他示現為一個很窮的人,名叫具信。有一天,他得到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物,他說:「這個寶物我要送給最窮的人。」消息一傳開,大家都爭相宣稱自己是最窮的人,也提出理由證明自己有多窮,但具信菩薩說他們都不是最窮的人,並繼續尋找最窮的人,大家也愈來愈好奇,到底誰最窮。最後,具信菩薩走到皇宮裡,把寶物送給國王。國王說:「為什麼給我?」菩薩說:「我立誓把寶物給最窮的人,你最窮,所以就給你。」國王非常生氣,他說:「說什麼呢!我怎麼會是最窮的人?」菩薩說:「我沒說錯。雖然很多人都說自己很窮,但他們只要今日能溫飽,內心就感到滿足;第二天再得到食物,不必挨餓,又覺得很滿足。反觀國王您,雖然擁有這麼多,卻總在盤算著:『我是不是應該再多收一點稅?要不要再去哪裡收集更多的寶物?』就算擁有再多,都填不滿您的心,您的心一直都是空的,可見您是最窮的人,所以我把寶物送給您。」

國王說:「話都是你在說,誰能證明我最窮?」菩薩說:「三界怙主釋迦摩尼佛可為我作證。」說完就把手放在地上,此時,釋迦摩尼佛展現神通,來到國王面前,對他說:「具信菩薩說的是事實。」此時國王才真正相信,並對菩薩禮拜道:「在我的國家裡,能夠有像您這樣的正士夫,實在很有福報啊!」  

要懂得知足。變得很有錢或很有名,不一定是好事,也可能會帶來傷害。變成有錢人後,會覺得手上的錢要再利用,費心考慮該如何繼續投資;投資之後,又要擔心能不能回本;在過程中有可能樹敵,擔心對手會對自己做什麼不利的事;就算沒有明顯的敵人,也會擔心自己或孩子會不會變成綁匪勒索的目標;走在路上,擔心可能會突然被記者拍照,所以身邊需要有人幫你應付這些事;由於要擔心與處理的事情變多,晚上容易睡不好,變得需要依賴安眠藥。

與其過這種日子,若是每晚都可以安心入睡,好好一覺到天亮,走到哪裡都可以隨心自在,不是更快樂嗎?就我個人來說,我覺得後者這種生活才快樂。我對世間事的認識很有限,只從電視新聞裡,稍微看到一些名人的生活。有些人怕自己或孩子被綁架,必需雇用很多保鏢,但又擔心保鑣被別人買通,所以也無法完全信賴對方。雖然請了保鑣,但仍不安心,自己又沒有能預知未來的神通,又擔心生命財產受到威脅,雖然想辦法防範,卻又總是疑神疑鬼。聽說不少名人晚上睡不著,必須靠安眠藥才能入睡。相較之下,我們這種小人物,不必經歷有錢與有名的種種困擾,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,多愜意啊!

釋迦摩尼佛的堂弟,名叫釋迦賢善。當年釋迦摩尼佛成佛後,回到皇族宣揚佛法,他的父親與叔叔伯伯們都獲得見道位,沒有人想當國王。釋迦賢善是當時下一代繼承者中,年紀最長的孩子,便繼承了皇位。但後來他也出家,國王由另一人擔任。釋迦賢善出家後,經常開心地說:「我真歡喜,真歡喜啊!」有人問他為何總說自己快樂,他說:「以前我當國王時,雖然周圍有很多侍衛跟著,看起來很威嚴的樣子,但我經常擔心,不知誰會突然對我做什麼,總覺得自己好像站在懸崖邊,內心充滿著擔心害怕。但現在,即使整個森林只有我一個人,心裡卻沒有絲毫害怕,可以很安心、輕鬆地待著。我真快樂,好歡喜!」

印度有兩戶人家的田中間,長了一顆果樹。他們長期為了果樹的擁有權爭執不休,花了很多時間打官司。由於雙方長年僵持不下,最後法官沒辦法了,便下令把樹砍下來賣掉,平分得款。最後樹賣了一百元,兩戶人家各分得五十元。但這些年來為了打官司,他們各自花了好幾千塊。聽起來很好笑,是吧?但很多時候我們不也是如此嗎?真是不會想。如果稍微懂得思考,肯跟對方說:「讓給你。」不但讓對方開心,自己也省下幾千塊,這樣不是很好嗎?有時只要稍微調整一點思考方向,苦樂的差距就有如天壤。

印度有些司機不老實,剛上車時開價二十元,到了要下車時,卻開口要二十五或三十元。遇到這種情況時,我會有點不高興,也想跟對方理論,但靜下來想一想,我到底為什麼要跟他吵?雖然表面上的理由很多,例如「若不阻止他,會讓他繼續說謊」之類的,但其實說穿了,就是不願意多付十塊錢。然而,為了讓內心高興,平常我就算花幾千塊也在所不惜。在當下,只要肯多付十元,內心的平靜安寧就可以繼續維持,我依舊是獲利者啊!為了十塊錢失去內心的平靜,就算最後吵贏,不必給對方十塊錢,但自己內心的寧靜被攪亂,這樣真的划算嗎?先不談業果,只談快不快樂。為了讓自己開心,我們肯花很多錢,但為了十塊錢跟人家爭,心裡不高興,等於是讓自己損失幾百塊。不如放下那十塊錢,讓自己的心可以繼續處在平靜的狀態中,反而更划算。若能加上佛法的思惟,被司機要求多付十塊錢時修安忍,並用布施的態度多付十塊錢,既是造善業,又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。

※ 摘要:
  • 一輩子當貪欲的僕人,死時什麼都帶不走,全都要放下,這到底是在做什麼?
  • 得到多少都覺得很好,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,這才是富有的標準。擁有再多,只要心裡還覺得不夠,就不算富有。
  • 要懂得知足。變得很有錢或很有名,不一定是好事,也可能會帶來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