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課-前後世存在【理由二】習性(三)

乙、駁他宗
 

一、習性不是本能,是來自串習


「珍愛自己是一種生存本能,與串習無關。」

有人說:「我們會珍愛自己,並不是因為前世串習,而是天性。就像基於求生本能,所以樹根會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長一樣。」

的確有人可能會這樣想。但如果自愛執是心的本性,愛他執就不可能產生。若你在學大乘佛法時有這種質疑,又沒有能力消除,那是很危險的事!因為推論到後來,不但前後世不存在,菩提心也不可能產生。

我不同意珍愛自己是天性。第一個理由是,如果某種自然產生的心,不是來自串習,而是由於天性,這種天性應該要有一個符合事實的基礎。若是這樣,則我們自然會產生的心應該是愛他執,不是愛我執。若從天性這種角度來說,我認為互助互利才是萬物真正的天性。用更精確一點的文字來說,「自助」這種狀況無法存在,「互助」才是萬物之間真正的關係,就像水幫助木、土幫助水,又像手幫助腳、腳幫助手一樣。只要仔細觀察,就會知道「自己利益自己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

第二個理由是,如果珍愛自己是心的天性,則捨棄自己、珍愛他人就不可能發生。但這樣的事確實存在,雖然不多,但經過串習的人就是做得到。為一切有情而捨棄自己的人可能非常罕見,但為了個別有情而犧牲自己的例子是看得到的。即使在近代的社會裡,依舊可以看到為了助人而損失金錢、名聲甚至生命的例子。如果珍愛自己是心的本性,這些事就不可能發生。
   
有人說:「這些人看似在犧牲自己,但他最終的目的仍是希望自己獲得好處。」雖然無法完全否認他說的話,但是真的沒有純粹只想幫助他人、完全不在意對自己有沒有好處的人嗎?也許這種人真的很少,但不是完全沒有。我聽說當年希特勒下令屠殺猶太人時,有些德國人偷偷收留了猶太人。他們是冒著很大的危險做這件事,而且不是只幫一兩天、一兩個月,是長達數年的時間,把猶太人收留在自己家裡,提供飲食與生活所需。

這些人都不是佛教徒,也沒有受過慈悲心的訓練,他們都只是很平凡的普通人,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呢?在一次佛法與科學會議中,有人提出這個問題。科學家對此沒有解釋,聖座說:「對佛教徒來說,這是他們前世帶來的習性。」有些人在這輩子很努力地修,也生不起這樣的慈愛心;有些人則是完全沒修,自然就能生起這樣的心。

 

二、習性來自遺傳,不是串習


「習性來自家族遺傳,與串習無關。」

有人說:「與生俱來的習性是父母遺傳,不是來自串習,所以無法以習性證明有前世。」例如父母的脾氣不好,這個習性傳到孩子身上,孩子也會脾氣不好。一般來說,這個論述的確有它的立足點。例如若父母長期不快樂,內心的狀態造成身體的質變,這個質變若傳到孩子身上,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,讓他也變成不快樂的人。這倒是有一點可能的。但如果與生俱來的習性都是來自遺傳,就必須能一直往上追溯才行。

若習性來自父母,父母的習性來自祖父母,用相同的理由往上追溯,應該會追不到盡頭,但科學不同意這種說法,佛法也不同意。這個世界並不是從無始以來就存在著,它是在虛空中新成立的世間。既然是新成立的,就會有這個世界的第一對父母,這樣一來,就不能說全部都是由父母而來的,至少第一對父母就不是。那麼,第一對父母的習性又是從哪裡來?追到這裡,又回到問題的原點了。由此可見,「習性從父母來」這個答案乍看之下似乎合理,但只要再推究得更深,就會知道不對。

接著,再以世尊為例來解釋這個概念。學習大乘佛法的人,經常會聽到「捨棄自己」這句話。要完全捨棄自己、珍愛他人,雖然不容易,但不是完全不可能。若你有按照世尊教導的方法一步步練習,多少會有一點進展。投入的努力愈多,你會愈有自信,終有一日,你一定能為了珍愛他人而完全捨棄自己。

若你曾深入釋迦牟尼佛的教法,就會看見他仔細分析我們目前的煩惱,並且清楚說明應該如何對治;也跟我們講如何生起愛他勝己的心,生起之後要如何讓它繼續增長,在每個階段可能會遇到哪些違緣,此時又要如何一一對治,在每個過程又會各別產生哪些成果。能講到這麼清楚,又能一一驗證,表示這些內容都是他的經驗之談。既然如此,表示他已自然產生捨己愛他這種心。這種習性,若說不是來自串習,而是被別人灌輸的,那個人又是誰呢?從小開始,他的老師、父母、兄弟姊妹等,沒有人對他灌輸這種想法。若說這種心是來自他的祖父母,是隔代遺傳,則他祖父母的這種心又是從何而來?這個世界有所謂的最初,佛法同意這件事,科學應該也這樣說,所以必須要說這個世間有最初的有情。若說佛的愛他勝己之心來自遺傳,就必須要說這個世間有一個最初的愛他勝己之心。那它又是怎麼發生的?

若你主張習性不是來自串習,而是遺傳,就像從其他電腦輸入資料一樣,則你的主張,剛好可以成立有前世。因為既然一定要有輸入者,則最初的愛他勝己之心也必然有輸入者,這個輸入者就是前世。在這世間,「最初」這個時間點之前,這世間並未成立;那時在其他世間有這樣的心識,從那樣的心識輸入進來,如此就能成立前世存在。

有一些個人的經驗,似乎也能讓人聯想到「這沒有理由可以解釋,只能說是前世帶來的習性」。有一位台灣法師說,他的父母都不是佛教徒,但他一遇到佛法,馬上強烈地生起想要學法的心,而且從未動搖。他知道自己出家讓家人很難過,也覺得對不起父母,但他說自己很清楚,這就是該走的路。

這一類的事,即使無法提出確切的理由,只要把類似的經驗整合在一起,就會有「也許真的有前世喔」這種心情。雖然很難清楚地講給別人聽,但你在心裡一一回想這些事情,應該會生起「我應該有前世」的感受。你自己親身的經驗,應該有助於你相信有前世存在。

※ 摘要:
  • 反駁「自愛執是天性」的理路:①如果某種自然產生的心,不是來自串習,而是由於天性,這種天性應該要有一個符合事實的基礎。②如果珍愛自己是心的天性,則捨棄自己、珍愛他人就不可能發生。
  • 反駁「習性來自遺傳」的理路:若習性來自父母,父母的習性來自祖父母,用相同的理由往上追溯,應該會追不到盡頭。但科學不同意這種說法,佛法也不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