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課-運用「有前後世」於實修(上)

運用前後世存在的見地訓練自己的心,不但可以讓這一生過得更快樂,在相信有前後世的基礎上,若能進一步在內心建立業果的見地並試著運用,可以大大地消除貪心與瞋心。此外,若把前後世見地運用於道次第,對於修中士道與上士道也會很有幫助。

不過,這些內容只聽一遍沒有用,必須經常串習才行。要讓佛法真正幫助到你,一定要經常思惟;即使只是為了聽懂佛法的內容,也必須多多思惟,至少要思惟幾天,直到內心產生一點感覺,才能稍微懂得佛法到底在講什麼。

 

一、保持心境平衡


雖然我們都知道,改變是很正常的事,但有些巨大的變化來臨時,可能會覺得很難接受,例如怨親關係、財富消長、名聲優劣、身體好壞等,這些變化從這一生來看,都是可能發生的變化,但若把時間拉長到前世與來生,這些變化都是一定會發生的事。既然一定會變,又何必非要堅持不可?身體不好、容顏醜陋又怎麼樣?被人誤解、名聲敗壞又怎麼樣?貧困潦倒、重病纏身又怎麼樣?這些都只是暫時的處境,哪裡值得你因此而心生怯懦?

同樣地,美名遠播、長相莊嚴、人見人愛,再好的事情發生再多又怎麼樣?它們同樣也只是暫時的處境,哪裡值得你生起極大的貪心、自以為高人一等?在大家都覺得你很好,就快要生起慢心時,可以提醒自己:「現在我很好,但過去我曾經很糟,做過很多壞事。只要還留在輪迴裡,我將無可避免地會再落入很糟的處境;只要還沒離開輪迴,發生再好的事,都不值得生起貪心與慢心。」

就像這樣,當你發現自己的心太高昂或太低沈時,運用前後世存在的見地,讓你對種種高下的變化產生平等的看法,讓內心保持在平穩的狀態。內心平穩了,智慧才有機會發揮作用,做出有利的決定。

 

二、變得勇敢自重


如果你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,在優秀的人面前感到怯懦,此時可以試著運用有前後世的想法。要知道,眼前的好壞表現,都只是暫時的差異,但在本質上來說,大家並沒有差別。雖然某人現在很優秀,但他過去也曾跟我一樣平凡,甚至做過很多不好的事;雖然我現在看起來很平庸,但我過去也曾跟他一樣,做過很多好事,是大家眼中的好人。就算這輩子我曾經做不好,但只要我肯努力,就會發生變化,也許在這輩子就會變得不一樣;就算這個變化在這輩子沒有發生,也會在下輩子發生。前後世存在,只要種了正確的因,我要的結果就一定會發生,何必急於一時?

還可以把更厲害的人當成目標,例如聖座嘉瓦仁波切,或是厲害到最究竟的釋迦牟尼佛。他們的現狀對我而言似乎遙不可及,但如果把時間往前推,推到過去的某個時期,那時的他們與現在的我一樣,同樣都有貪瞋,甚至說過謊、殺過人。但後來他們遇到了很好的因緣,再加上自己也很努力,所以後來變得跟我們很不一樣,而且是天差地別。

雖然我跟他們差很多,但只要肯努力,就算這輩子沒追上,也一定會愈來愈好;不但能變得跟聖座一樣,而且最後也能成佛。這種想法可以給自己很大的激勵,它不是安慰的話,而是事實。如果能用這種方式思惟,你對自己的看法會很不一樣,會成為一個看重自己的人。同樣地,就算再壞的人,他都具備能成佛的本質,想到這裡,就不會看輕他。就像這樣,運用前後世存在的見地,修練自己的心,增強正面思考的能力,讓好的心不斷進步、壞的心逐漸減低。

 

三、練習原諒敵人


有些壞人,我們可能會討厭到一看到對方就覺得噁心、瞧不起對方,但是再想一想就會知道,他不是永遠都是這副樣子,不是打從出生就是這樣。剛出生時,我與他差不多,他只是遇到很多壞的因緣,才會變成現在這樣;若我也遇到跟他一樣的因緣,我也會變成他那種樣子。

再從前後世的角度來看,所謂的壞人並不是過去每一世都是壞人,所謂的好人也不是每一生都是好人,大家都是因緣的產物,會隨著因緣不斷變化。所以,現在我眼中的壞人,前世他曾做過非常多好事;我覺得自己是好人,但事實上,前世我也曾做過非常多壞事,就跟現在的那個壞人一樣。就眼前這一輩子來說,他是壞人,我是好人,但這只是暫時的差別,從本質來看,我與他並沒有好壞的差別。這樣思惟後,就不會那麼瞧不起對方了。

現在傷害我的人,他並沒有「總是」傷害我。以今生來說,他並不是一出母胎就不停地傷害我;以過去生來說,他曾經是非常愛我的人,只是在一生又一生的變化與流轉中,現在的他是傷害我的人。但他不會永遠如此,有可能在這一生,我們的關係就會產生變化;在來世,如果我投生為他的孩子或兄弟,我們之間又會成為互相愛護的關係。因此,他傷害我,只是暫時的情況,從本質上來說,他不是我的敵人。

這樣想過之後,再想想聖座曾說過的話。他說,不要生那個人的氣,但是他如果打你、誣賴你、破壞你的名聲,由於這些行為會讓你受傷,所以要跟這些行為對抗,但不必跟那個人對抗。你不必因為想著他曾經是自己的父母兄弟,就毫不反抗地任由他傷害。如果他來打你,你要設法阻擋;如果他誣陷你,你要設法澄清。然而,雖然他的行為傷害你,但在本質上,誰也無法因此就說他是一個絕對的壞人,因為他過去曾做過很多利益你的行為,未來他也會繼續善待你。所以聖座說,不能因為某人做了不好的行為就對他起瞋心,應該要「慈悲有情,反抗惡行」。聖座教我們的這個學處,真的很有道理。

若從傷害的角度來說,雖然有情前世曾傷害我,但我也曾經傷害過有情,雖然這兩方面都是事實,但是經常思惟有情曾經傷害我,只會讓瞋心增強,沒有其他的好處;經常思惟我曾經多次傷害有情,會帶來很多好處。例如,你被某人傷害了,如果可以這樣想:「今天他的確傷害了我,但過去我也曾經多次傷害他。今天他害我遇到這樣的人生困境,同樣地,過去我也害他遇到類似的困境。」若能經常這樣思惟,被人傷害時,你可能不但不會生氣,還會很想跟對方道歉。

被別人罵粗惡語時,你會想:「他罵我時,我能感受到他對我的傷害;但我過去世對他口出惡言,那些難聽的話,有多麼刺傷他的心,我沒有注意,也沒有感覺。」若能多多這樣思惟,當你被別人傷害時,那時你感覺到的不是自己被傷害,而是深切體會到別人曾經被自己傷害的痛苦,藉著被傷害的經歷,你聽到的是別人在跟你訴說:「你以前傷害我那麼多次,每一次我都是這麼傷心啊!」若能這樣想,就不會那麼生氣,一旦瞋心減低,無論從今生或佛法的角度來看,受益的人都是自己。

※ 摘要:
  • 用前後世存在的見地訓練自己的心,可以讓這一生過得更快樂;若加上業果的見地並試著運用,可以大大地消除貪心與瞋心;此外,對於修中士道與上士道也會很有幫助。
  • 要讓佛法真正幫助到你,一定要經常思惟。
  • 前後世存在,只要種了正確的因,我要的結果就一定會發生。
  • 所謂的壞人並不是過去每一世都是壞人,所謂的好人也不是每一生都是好人,大家都是因緣的產物,會隨著因緣不斷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