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此垢身時

此身不只是苦性,而且它的自性是不淨、無常。
不斷思惟此身的過患,還會讓這個身的功德與能力發揮得更加徹底。

有同學問到「該不該慶生」,一般來講,從投生開始,苦也就開始了。投生是煩惱、苦等產生的基礎,所以生日根本不值得慶祝;然而,這一次投生,卻是所有投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一次。過去,我們有時投生為地獄有情,有時投生為餓鬼,有時投生為畜生,有時即便投生為人,卻處在無暇的狀態中。在輪迴的監獄裡,目前為止,我們已經這樣投生數億次了;但這一次投生,我們拿到了逃獄的機會。若能把握機會好好學法,則這次投生的確值得慶祝;若沒有好好學法,反而把這次投生用在錯誤的地方,則不只不該慶祝,反而應該對它吐口水,對它說:「呸!」。

好好把握這一次機會,站在自己的角度想,可以因此成辦穩定的安樂;若把照顧的目標擴大,可以因此成辦佛果。由於這次獲得的這個身,是能成辦解脫與佛果的所依身,從這個角度來說,的確可以為它開一次慶生會。

佛陀說:「雖生人中,亦具如是無邊眾苦,然是勝處,經俱祗劫,亦難獲得。」投生為人,的確有無邊的苦,但即使如此,它依舊是殊勝的所依身,在千萬劫之間也很難再次獲得。為什麼說人身是殊勝的所依身?因為靠著這個所依身,無論什麼事都能辦得成,它是個跟如意寶一樣的所依身。因此,雖然從體性來看,這個身的本質是苦、不淨、無常;但從作用與能力來看,雖然這個蘊體很髒,但只要懂得運用,它的能力是很強大的。

此身不只是苦性,而且它的自性是不淨、無常。不斷思惟此身的過患,還會讓這個身的功德與能力發揮得更加徹底。《入行論》說:「猶如最勝冶金料,垢身得此將轉成,無價之寶佛陀身,故應堅持菩提心。」為什麼要特別提「得此垢身」呢?這個身體很髒、不乾淨,不只如此,一切受用的本質都是無常,也都是苦的能生,包括友伴也是如此。雖然處所髒、受用髒、身體也髒,但若能把它轉為獲得無上菩提的因,就像用垃圾換到幾億元一樣。

若明白佛果位的無上價值,並好好思惟這個身、受用等全無心要,就會一點都不眷戀、沒有絲毫可惜地把此身完全投注在學法、成辦解脫與佛果上。否則,雖然想著應該要學法,應該利益他人,應該成辦佛果位,但阻擋你沒去這麼做的,是對身體、受用等的貪著。因此,《入行論》特別提到「得此垢身」,的確有特別的力道在其中。

觀修菩提心、布施等時,應該思惟把自己的身、受用等都給對方,也應該透過思惟有情的恩德,生起對有情的慈愛心。然而,就算有珍愛對方的心,仍無法把自己的身體捨出去,阻擋你這樣做的,是對這個身體的貪著。若能多思惟這個身的過患,就會生起「若這個髒垢之身可以利益有情,當然就該這麼做」的心情。如果是自己需要又價值連城的東西,此時要你把它給別人,你會想:「雖然這樣能利益到對方,但是……」因而無法把它給出去;但如果是自己不要、對自己沒有益處、對它沒有貪著心、甚至是本來就打算丟掉的東西,一旦知道它能為對方帶來好處,你會覺得給對方很應該,並且高高興興地把它給對方。

就如《六時瑜伽》說的:「為利如母眾有情,身財善根諸福德,盡我三世所積集,一切無餘無悔供。」這段文的意思與《入行論》的偈頌「為利有情故,不吝盡施捨,身財諸受用,三世一切善」雖然有長短差別,但意思是一樣的。雖然真正執行的時機是在未來,但在修心時,就要用這樣的想法鍛鍊自己。


…《2008四聖諦再探》第五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