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- 
        	主要課程
                    	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 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- 悲桑格西的佛法教室
- 
    第31課-【七支供養:供養】(四)與供養有關的故事以六則故事,闡明供養的核心在於清淨意樂與福田力,並示現業果不可思議、供養大小皆能感得殊勝果報。 
- 
    第32課─【七支供養:供養】(五)解釋《普賢行願品》的說明解釋《普賢行願品》供養偈,從花香衣樂等外供,到隨喜、修行與慈悲心的無上供養。 
- 
    第33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一)懺悔的重要性懺悔既重要又急迫。由於不知何時會死,應隨時做好準備,每天透過四力懺悔能淨除罪障。比起守護健康,更重要的是懺淨過去惡業並謹慎避免再造新惡業。 
- 
    第34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二)四力懺悔四力懺悔的修持方法,包括依止力(皈依與菩提心)、破壞力(悔心)、對治力(念誦等善行)、遮止力(誓不再造)。四力具足可淨除重大罪障,但對僧寶所造惡業最難清淨,需特別謹慎。 
- 
    第35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三)生起悔心詳述四力懺悔的核心要義;透過學習業果道理、閱讀《賢愚經》等經典,深入了解十不善業的異熟果、等流果、增上果,才能真正生起悔意而有效懺悔。 
- 
    第36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四)盡力修業果(上)說明業果實修的重要性,並透過護照簽證的比喻,說明人身如有期限的簽證,死亡如出境檢查,惡業如違禁品會導致墮入惡趣,故需認真實踐業果道理。 
- 
    第37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五)盡力修業果(下)可以透過理路思惟或閱讀佛經來深化業果信心;詳述佛所說業果道理完全可信,藉此生起對惡業果報的悔心,成就真正懺悔。 
- 
    第38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六)對治力對治力的修持方法,包括三十五佛懺、百字明咒等六種對治現行力。讓善業先於惡業成熟非常重要,透過持戒、供養、念誦佛號等方式累積善業力量。 
- 
    第39課─【七支供養:懺悔】(七)慎防造惡懺悔與不造惡有很大的差別。透過立誓不再造惡業,依止正念正知斷除身語意三門惡行。建議從利誘威脅角度練習持戒決心,遠離容易造業的人事物,將持戒視為與生命同等重要的修行。 
- 
    第40課─【七支供養:隨喜】(一)如何隨喜自己隨喜是對自他所造善業修歡喜心,能使善業大幅增長。對自己修隨喜時,應思惟成辦善業依賴眾多因緣,包括上師三寶與一切有情的恩德,如此既能修隨喜,又可避免炫耀之心,並壓伏慢心。 
 
             
		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