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課-投生的因(二)不是常因-反駁他宗主張

一、自宗的三個反駁理路
 

思考這個問題時,不要朝著「整理常法的內容,然後一一分析它們可以成為哪些法的因」這種方向走,這種分析沒有辦法做,也沒有人這樣做。雖然在談緣起時,會說到不同的法有各自不同的因,包括苗芽的因、瓶的因,這些因都是不同的無常法;但在分析「是否有常因」時,只要針對一個根本常因,或說根本造作者去想就可以了。

對方主張有一個是常法、無論何時都存在的因。對這個論述首先提出的第一個質疑是:如何證明這個因是某法的因?舉例來說,為什麼能說火是煙的因?因為,以這間房子來說,現在房子裡沒有火也沒有煙,點火之後就有煙,火滅之後煙就消失,因此而說火是煙的因。然而,既然是常法,表示它無論何時都在,這樣一來就無法用「沒有它,就不會有果」這種方式去思考與檢驗它是不是因。所以,首先要問對方的問題是:你如何知道這個常法是因?

平常我們在檢驗A是否是某果的因時,判斷的方式是:若有A,就會產生某果;若沒有A,就不會產生某果。某一處由於沒有A,所以在那一處沒有產生某果;某一時由於沒有A,所以在那一時沒有產生某果。透過這些觀察,就可以知道A是某果的因。但由於常法是任何時處都有,要如何知道它是因呢?

第二個質疑是,若有這樣的根本常因或說根本造物主存在,則產生你的因與產生我的因就是同一個。若因是常法,則因就只有一個。剛才說過,不必列舉很多常法,根本因就只有一個,同一個造物主。所以,產生你的因與產生我的因並無不同,既然如此,為何所產生的你與我不一樣呢?如果因完全相同,就無法產生不一樣的果,但明明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果。簡單說,第二個反駁的理由是,相同的因,無法生出不同的果。

第三個質疑是,若這個因無論何時都存在,果也應該任何時候都產生,或任何時候都不產生才對。以上是反駁「常因」最主要的三個理路。

 

二、他宗的補救說明


對於上述質疑,他宗可能會說,根本因是常法,只有一個,但由於暫時遇到了不同的緣,從而產生不一樣的果。再者,雖然根本因只有一個,而且它任何時候都存在,但由於遇緣與未遇緣的影響,才會使得那些果沒有同時產生。他宗會這樣回答,而且也不得不如此回答。
 

三、自宗再度反駁


對他宗的補救說明,自宗再度提出的反駁是,只要根本因是常法,暫時性的緣就無法起作用。對於這個理路,我們要進一步去想想是否有道理。如果想得通,應該就可以擊中要害了。

請大家想一想,因若是常法,為何緣就無法對它起作用?只要提出有力的理路、想通這個道理,對你而言,那些承許有造物主的宗教,就再也無法說服你了。包括基督教、印度教、伊斯蘭教等,這些宗教最主要的宗義,就是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身為常法的造物主製造出來的。這個看法並不是這些宗教的支微末節,而是根本主張。以佛教來說,輪圍山是否存在,並不是佛教宗義的基本主張,就算從科學觀點看,輪圍山也許不存在,但不需要因為這個支微末節而決定不要當個佛教徒。但我們現在在判斷的是非真偽,不是無關痛癢的支節而是重大關鍵。一旦明白某些宗教的基本主張完全不符合事實,對你而言,應該就沒有辦法承許這些宗教了。

我曾與一位還在讀書的學生討論這件事情。我說:「造物主或說根本因到底是不是常法?必須對這個問題做出清楚的決斷。凡是常法,就不會是造物主,因為它無法產生任何果、無法成為任何法的因,所以主張有造物主的論述並不正確,我無法承許主張有造物主的宗教。」但這個學生並不知道如何運用理路去思考這件事,他只是在一般學校讀書的學生,沒有學過佛法典籍,一聽我這樣講,他馬上覺得我是一個對佛教有極大偏好的宗教人士。他說:「你是佛教徒,所以你才會這樣講;基督徒會說自己的看法才對;伊斯蘭教徒也是這樣。所以你們這些信教的都一樣,都覺得自己的主張對,別人的主張錯。」

他又說:「你又沒仔細學過其他宗教,怎麼知道人家講的一定不對?」我說:「不一定要仔細學過;只要研究他們基本主張的核心觀點,判斷到底根本因是不是常法就可以了。如果基本主張完全不符事實,其他的就不必多講了。」我認為,只要確定「凡是常法,就無法是造物主」,就算沒有仔細學過那個宗教,也可以提出有力的反駁。但這位學生覺得我是因為太偏愛佛教,才覺得別的宗教講的不對。也不能怪他有這種想法,因為,若要把我用的理路跟他說明,由於他沒有佛法基礎,恐怕聽不懂什麼常法與無常法、有因還是沒有因等等。所以不論我再怎麼解釋,他都覺得我是因為自己是佛教徒,所以才會一直幫佛教說話。

我與這位學生討論的開端,是從我跟他說應該要學佛開始的。雖然我是用理路陳述,但聽在他的耳裡都變成是個人的偏好。最後我說:「這樣吧!你就好好想一想,常法造物主到底存不存在?如果最後得到的答案是存在,那你就在基督教、伊斯蘭教、印度教等宗教裡選一個學,千萬不要學佛法,不要當佛教徒;但如果得到的答案是造物主根本不存在,就不要選擇那些宗教。」說完這些話,我們的討論也就結束了。
不過這幾年我的想法有點不同。如果我再遇見他,我會跟他說:「若你認為造物主存在,則你不用當佛教徒,但還是可以學習佛教的觀點。」即使不是佛教徒,學習佛教的見地,對今生也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 

四、佛教的緣起見


「緣起見」是佛教非常重要的見地。一切會變化的事物,都是依於因緣產生,不可能無因無緣而生,這是朝向佛法講的緣起道理邁出第一步;果不是由單一的因造成,而是依於眾多因緣聚合而產生,這是第二步;產生苦樂的眾多因緣中,最重要的因緣在心識上,這是第三步。從以上的架構出發,就會漸漸看見佛法開展出的廣大內容。

造成苦樂最重要的因緣,要從心識解釋。從無間地獄到有頂天,從聲聞緣覺到大乘佛果位,這些情況各異的果,主要是由不同的心或想法造成的。這些內容若要細講,包括的範圍既廣大又豐富,怎麼講都講不完,於是你便看到了一函又一函的佛經論典。上百函的經書雖然看起來很多,但與佛法博大精深的內容相較,書的數量顯然太少了。譯為藏文的《甘珠爾》有一百函,還有一些沒有譯為藏文,例如剛才提過的《正法念處經》,它本來的內容應該更多,但譯為藏文的就只有兩函半;《華嚴經》應該有十二函,但藏文的譯本只有六函;《涅槃經》也應該有十二函,但藏文譯本只有兩函。已經譯好的佛經已有一百函之多,有待翻譯的佛經也還有很多。想想看,如果造物主是常法,為何需要這麼多佛經?若一切都是造物主製造的,對我們而言,只要讀一些如何對造物主生起信心的書,以及某某人因為對造物主生起信心,從而得到某種能力或好處之類的見證與歷史,這就很夠用了,哪裡需要多讀書呢?

主張造物主是常法的宗教應該沒有很多經典,包括基督教與伊斯蘭教,應該都是僅以一部經典完整陳述主要的教義,其他的書都是或廣或略的解釋。這些宗教基本上都沒有所謂的宗義見地,書裡講的大都是與道德、善良行為有關的內容;但是,佛教這一百函的《甘珠爾》的內容,都與佛教基本宗義有很密切的關連。除了一些與醫藥有關的典籍,不確定它們與佛教基本宗義是否有直接的關係,所有佛經的內容都與佛教的基本宗義有關。而這一百多函的佛經,可以簡單用「基二諦、道之方便與智慧、果二身」這幾個字統攝。若真正了解這句話,則一百函的《甘珠爾》就握在你手中了。

※ 摘要:
  • 佛教反駁「常因生」的三個理路:(一)常法是任何時處都有,無法知道它是因(二)相同的因,無法生出不同的果。(三)若這個因無論何時都存在,果也應該任何時候都產生,或任何時候都不產生才對。
  • 佛教反駁「相同的常因,但由於緣不同,造成不同的果」的理路:若根本因是常法,暫時性的緣就無法起作用。
  • 造成苦樂最重要的因緣,要從心識解釋。從無間地獄到有頂天,從聲聞緣覺到大乘佛果位,這些情況各異的果,主要是由不同的心或想法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