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課-以「緣起」統攝業果之理

一、此有故彼有
 

課程進行到目前為止,都是在解釋「投生到某處,是由於業的緣故」;解釋的方法是,首先排除無因而生、常因而生、由造物主造成,接著排除由微塵角度解釋的合理性,最後得到的方向是,為何會投生到某處,必須從心識的角度說明,才會得到合理的解釋。這種解釋方法,是根據佛經以順次第的角度說的緣起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」[註1],接著根據「無明故生行,行故生識」的內容開展出十二緣起,做出完整的解釋。一般來說,對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方式,但我現在不打算全部都提出來講,因為我其實也不懂啊!哈哈。

其中一種解釋方式是,「此有故彼有」是說由於有因,果才能產生;是因為在果位之前,有生果的作用在進行,所以果才能產生;否則果就無法產生。透過這個推論可知,因為果存在,之前因必定存在,所以不會沒有因。「此生故彼生」是說因也是依於因而生。由於果存在,可推知前因存在;由於前因存在,可推知前前因存在。若因不是由因而生,它就是「非所作性[註2]」,也就是常法,就像安立造物主為常法的宗義,他們認為造物主是無因生。如果產生某個果的因,是不必依靠因緣而生的常法,則依於它將無法產生果。從這個推論可知,由於果存在,因必定存在,而且必須是無常因。

有果,就必定有因,而且這個因必須是無常法。然而,是否只要是無常法,就可以做為任何法的因、產生任何果呢?不行。任何一個果的產生,必須靠著與自果相符順的因才行。例如,要產生某一種苗芽,必須要有與那種苗芽同類的種子才行;同樣地,雖然濕潤是種子發芽的緣,但只能靠水去濕潤種子,若用沙拉油、汽油就長不出苗芽。所以,果的產生,必須依於與自果相順的因,無法靠著不相順因而生。

 

二、概說十二緣起


什麼是相順因?經典裡接著說「由無明生行…由生而老死」[註3],由這些前前因而產生後後果。十二緣起中,除了由於無明有粗細的差別,所以在理解上有點難度之外,一般而言,若有人可以清楚地解釋,再加上自己去思惟,要理解「由無明生行」的概念並不困難,只要看看自己平常如何造業,觀察自身經驗就可以了解。「由行生識」的意思是,造業之後,業的能力就放在自己的心識上,這個部份也不難了解。難以了解的是「由識生名色」,依於存放在心識上的業的能力,如何成辦來世的蘊體,這中間的關連性是最難了解的環節。這幾天做的解釋,就是為了解開這個難解的環節。

由名色生六入」這部份的內容咒乘典籍有說明,你可以研閱相關的佛教經論,也可以補充Body Science身體科學的知識,所以也不難理解。「由六入生觸」、「由觸生受」、「由受生愛」、「由愛生取」、「由取生有」這些內容,在聽過解釋之後,直接透過個人的經驗便能了解。由上可知,整個十二緣起的內容,最困難的地方在「由識生名色」以及「由有生生」,困難在於業與來生之間的連結,不容易得到很清楚的理解。有些人說這部份內容屬於極隱蔽法;但這幾堂課裡,我不是用引經典證明的方式,而是試著用物力正理去研究並推測它們之間的關係。

前後世的課程,也許有助於大家相信有前後世;但是,大家上過這門業果課程後,是否就會相信苦樂果是依於業而產生呢?我不認為。我自己是經過多次思惟後,才終於稍微有點相信;若只思惟一、兩次,應該沒有太大的益處。我想,你們之中,除了少數幾個之外,大部份的人從這門課得到的收穫,也許只是多聽到一些解釋而已;若你告訴我,透過這些解釋,你因此相信苦樂果依於業而生,我不太相信呢!

十二緣起講完了。哈哈。耶謝度老師上課時,有時會一次直接唸兩、三頁,只做一點簡單的解釋;有時會針對某一個主題,花三、四天的時間跟我們辯論、讓我們提問、再繼續辯論。經論中有些內容很艱澀難懂,這些難懂的內容又分為兩類,一類是雖然難懂,但懂了之後用處不大;一類是雖然難懂但非常重要,一旦弄懂就能掌握非常重要的佛法深義。對於這一類的關鍵難處,耶謝度老師會在這裡停留三、四天,跟大家反覆進行思辯,讓大家提問,他做解答,之後再繼續辯論;但對於比較不重要的部份,有時他會一天就帶三、四頁的進度。

講授前後世與業果這兩門課的授課目的,有一部份是為了讓大家更認識苦諦。目前為止,這個目的應該已經算是達到了。但除了認識苦諦之外,透過業果課程,還需要達到的另一個目的是,為了能如理取捨業果,所以必須對業果生起信解。以達到這個目的來說,目前講的就還不夠。以下,我要繼續對業果的論述再進行一些觀擇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有果,就必定有因,而且這個因必須是無常法,也必須是與自果相順的因。
  • 整個十二緣起的內容,最困難的地方在「由識生名色」以及「由有生生」,困難在於業與來生之間的連結,不容易得到很清楚的理解。



[註1] 《佛說大乘稻稈經》:「言因緣者。此有故彼有。此生故彼生。所謂無明緣行。行緣識。識緣名色。名色緣六入。六入緣觸。觸緣受。受緣愛。愛緣取。取緣有。有緣生。生緣老死愁歎苦憂惱而得生起。如是唯生純極大苦之聚。」

[註2] 所作性,定義是「已生」

[註3] 十二緣起1.無明2.行3.識4.名色5.六入6.觸7.受8.愛9.取10.有11.生12.老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