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課-主上果(上)

目前我們在進行的段落是業的果,包括:投生是業帶來的果、領受的苦樂與留在心識上的能力有關,以上這些已經講完的內容,都屬於異熟果。而要理解等流果應該比較簡單,例如造作等流可以從習慣的角度去理解。接著要處理的,是一般公認比較難以解釋的主上果。

我居住的房子、使用的東西,我的眼、耳、鼻等五根受用的對境,都是我的主上果,是我造過的業而感得的果,要清楚說明這一點有些困難。聖座嘉瓦仁波切在講經時經常說,若要說外在的器世間是由業成辦的,就要界定出起算的時間點。若一直向上追溯,根據現今一般的說法,現在外在的器世界是起源於大爆炸,但若要說那時所有的微塵都是由業形成,似乎說不過去。所以聖座曾提出質疑說:「組成外在器世間最基本的微塵,是由業形成的嗎?」

 

一、器世間的一切都是由業成辦嗎?


聖座認為,最基本微塵的形成是外在因果運作方式下的產物,所以他才會提出上述的質疑;而後,這些微塵由聚集而變得愈來愈粗分,最後成為有情運用的外在器世間,要到這個界限時,才可以說這樣的器世間是由業形成的。若說微塵從無始以來的續流都是由業形成的,應該不是這樣才對吧?所以聖座才會經常在講經時說:「外在器世間由業而形成的時間點或說界限,是我們需要去想一想的。」

我們就來想想看吧!如果說器世間的一切都是由業成辦,那就必須說一切微塵的運動都是由業形成的,但這種說法很難成立。業是存在於心識上的一種能力,若要說,未來這個世間將會變成什麼樣子,完全都是由未來要投生到這個世間的有情的業成辦,就應該要說明,這些有情心識上的業的能力,如何促使微塵產生運動,最後變化成他們要投生時的那個器世間的狀態;若無法說明,難道只能說「反正只要造過業,就會影響微塵的運動」,然後就照樣承許嗎?年輕時我曾花功夫思惟這方面的問題,但近來已經很少再想這件事了。年輕時,對於「心識上的能力,如何使微塵產生運動」這個問題,我曾經想很多,例如:是因為心識上的能力而使心識上的風動搖,由此而影響外在的風,難道要這樣講嗎?後來就沒再多想了。我想,這部份恐怕不是我們有能力解釋的。

曾有一位師長責備我想太多。不知他講的,是不是這個部份。

 

二、外境與內在心識的關係


思惟這些,主要是想弄清楚外境與自己內在心識間的關係,或說是希望能弄清楚,在自己心識上會顯現出如何的外境,是否觀待於自己的業。若能了解這一點,那麼,即使不知道外在的一切是否都是業造的,也不那麼要緊了。若能知道當然很好,但若不知道,似乎也不要緊。只要知道其間的關係是由業而來,就可以了。

追究這些問題,是因為與自己的苦樂有關;而苦樂的產生,也是因為我與對境產生了關係。例如,有人在背後罵我,說我很多壞話,但只要我的耳朵沒聽到,我就是賺到了,他根本傷不到我;同樣地,若有人在背後稱讚我,只要我沒聽到,他的讚美就不會為我帶來快樂。所以,苦樂的產生,有賴於我與對境建立關係,或說,必須觀待於我顯現了什麼樣的對境。

乍看之下,所謂顯相似乎都由外境決定,但其實不然。要顯現什麼樣的顯相,不只與外在的緣有關,而且也有賴於內在心識上的能力。佛經上說,無論是什麼樣的顯相,都是由於業而顯現的。這一點是否成立、有無相違處,就是我們要觀察的。若能確認好的顯相是善的果,壞的顯相是不善的果,取捨標準也就能隨之確認了。

外在物質的好壞,例如顏色、形狀的優劣當然也是可以這樣看,但我們現在要講的不是這個,我們要說的是,例如,在一個有樹木的環境裡,很多有情都在受用這個環境,但他們從這個環境獲得的苦樂不盡相同。同樣的環境,有些有情可以從中獲得安樂,有些有情無法從中獲得安樂;有些有情可以從中獲得很大的安樂,有些有情只能得到微少的安樂。這些差別,是有情各自的顯相。

這些不同的顯相若純粹是由外在的環境決定,則在同一環境的有情應該領受到相同的安樂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這些不同的顯相,除了與外在環境有關,也與身體的狀況有關,例如視力好壞就會影響你受用外環境的能力,聽說狗因為只能看到黑白色,所以就無法受用彩色帶來的快樂。以人來說也是如此,我母親白內障開刀後睜眼看時,她說:「這些東西,真美啊!」由此可知,眼睛觀看的能力,會影響你能從環境裡得到多少安樂。一旦同意身體的情況會影響受用外在環境的能力,由於前幾天已經講過身體的改變是如何受到業的影響,就能成立:在相同的環境下領受不同的顯相,是受到業的影響。

除了身體狀況,心識的狀況也是影響因素。以今生的事情來說,當你心裡不快樂,或是非常擔心某人或某事時,待在某個地方,你不會有開心的感覺;相同的地方,一旦心情變好,就會覺得很開心。由此可見,心識上的能力會影響苦樂的領受。同樣地,業在心識留下習氣的好壞,也會影響你的苦樂感受。這樣說起來,由於影響的因素太多,分析起來就很複雜。快樂與否,必須觀待外在環境、身體的狀況、思考方式以及業等因素。但是,只要同意快樂與心識有關,就等於同意快樂會受到在心識上的能力影響。所以,過去世造業,從而在心識留下的能力,會影響現在內心苦樂的領受。

以上,是一般性概略的說明。接著,要做更進一步的細說:業,不僅影響我們的感受,連對境也是業造成的。

※ 摘要:
  • 佛經上說,無論是什麼樣的顯相,都是由於業而顯現的。這一點是否成立、有無相違處,就是我們要觀察的。若能確認好的顯相是善的果,壞的顯相是不善的果,取捨標準也就能隨之確認了。
  • 同樣的環境,有些有情可以從中獲得安樂,有些有情無法從中獲得安樂;有些有情可以從中獲得很大的安樂,有些有情只能得到微少的安樂。這些差別,是有情各自的顯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