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課-實修業果之理(五)增重善業、減輕惡業

在做善行之時,先好好地調整動機,用很歡喜、很強大的力道去做,即使你沒有辦法做很多,但凡做的都是很強大的善行。做完之後好好地隨喜自己「我有機會可以這樣好好做,真是太好了」,如此修歡喜心;同時也好好祈願,尤其是學大乘法的人,更要強力地祈願「希望我能成辦一切有情的義利」。佛陀說我們應該要這麼做,如果可以這樣做,善行將漸漸增長,惡行將漸漸減少。

我曾在經典中看到下述記載。以瞋恚為例,有人脾氣很不好,而且也沒有看到瞋恚的過患,這樣的人在來生也會脾氣很壞、煩惱很重。但如果在生氣時,一面生氣一面跟自己說:「我這樣是不對的。」一面生氣一面知道自己錯了,這樣的人來生煩惱的程度是中等。如果這輩子本來就不太容易生氣,再加上有去觀修瞋恚的對治品---慈悲,同時也去思惟瞋恚的過患,如果生氣了知道是自己錯了,這樣的人在來生將更不容易生氣。這裡是以瞋恚為例,其他的煩惱也可以依此類推。

這種作法從某個角度來說非常重要。我們心續中有很多的善,而惡就不必講了,要多少有多少。然而到臨終之時,是善還是惡將發揮效用,就看哪個業較重。正如「諸業於生死,隨重近串習,隨先作其中,即前前成熟」說的一樣。所以,已造過的惡業都要盡力懺悔,若不小心又犯,就像剛才講的,要在不歡喜又後悔的心情下去做,這樣一來,這些惡業就不會是重業;對於善業要很猛利地做,做完後又猛利隨喜,就算無法經常做,甚至只做了一次,但因為是用很大的力道去做,則這個善業就成了重業,臨終時它會先醒覺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知道這些作法會讓自己得到很大的利益。

龍樹菩薩在《親友書》曾說:「無間貪著無對治,從德尊事所起業,是五重大善不善,其中應勤修善行」。第一是「無間」,這個字藏文直譯是恆常。受了戒之後,這些戒條就是要一直持守的,如果你有持戒,就會成為一種恆常在做的事;如果沒有持戒,你也許今天不做惡行,至於明天就不得而知。再以課誦為例,有些課誦是你承諾要做的,這些也都屬於恆常做的事。偶爾做的不算常做,你因為承諾而每天都做的,就成為力道較強大的。至於惡行,雖然沒有所謂的承諾,但是例如屠夫,每天都必須殺一定數量的牛羊等等,這種惡行也就算是恆常在做。第二是「貪著」,指的是強猛的煩惱,造惡時以很猛利的瞋心或貪心去造,以善的方面來說,包括對三寶生起極強大信心的狀況下造善,或是幫助弱小時用強大的慈愛心去做。還有另一種解釋方式,是把「貪著」二字理解為非常喜歡、以強大的耽著心去進行某件事情。

第三是「無對治」。對治指的是,例如你雖然造了善業,但這之後你常常生氣,或是對於已造的善行後悔,這些都會使得你造的善業變小。同理,雖然造了惡業,但如果有生起悔意,為了淨化罪業而去造善業,這些都會使得你已造的惡業變小。

這樣說來,至少應該每天晚上固定懺罪,無論是持誦百字明咒、或是至少做三次的禮拜都可以,若能每天懺罪,等於是把造惡一事變得不連續。只要今天晚上起了悔心,明天的惡行就是明天的,不會成為今天的延續。再者,由於有去對治,也會使得惡業力道小一點。所以,雖然乍看之下,每晚懺悔只是例行的小事,卻是很重要的事。

第四「從德」指的是,造業的對境若是擁有不可思議功德的三寶,造的善惡業雖然乍看之下很小,但都會變得很重。即使造業對象不是真正的三寶,例如,雖然佛像不是真正的佛寶,但是去恭敬或破壞佛像;雖然經書不是真正的法寶,但是去恭敬或毀壞經書;四位出家人即成僧寶,對四人以上的出家人造善或造惡,這些業都是很重的業。第五「尊事」指的是對自己有恩者,分為兩類,對我們有世間恩德者是父母,有法恩德者是上師,對他們造惡會成為很重的惡業,若造善就會成為很重的善業。

這部份的認識很重要。例如,在《菩薩戒》中有十八根本墮,其中除了二項(捨菩提心、生邪見)以外,在不小心或不得已要犯罪業時,若能運用上述道理,就能避免犯下根本墮。只要在很不歡喜的心情下去做、知道這樣做是錯的、邊做邊自責,在這種狀況中做,就不算犯了根本墮。捨菩提心、生邪見這二項,無論你有沒有符合其他條件,只要一犯就是犯根本墮。但其他十六項,只要沒有犯四纏[註1]「於罪有犯更欲造,無慚愧心深愛樂,不見爲罪謂功德,四纏具足上品犯」,就不算是犯了根本墮。如果一面做一面知道自己錯,這樣只算是朝向於犯根本墮,而不是真正犯;一做完馬上心裡想「以後不再做」,這樣將會遮止自己繼續做下去的欲望,這樣也不算是犯根本墮。

知道上述的內容真的很重要,對自己會有很多好處。

講到「業未造不遇」時,很多師長會提到這句學處:「過去曾造業,視自身便知,未來將受者,視自心便知。」過去生做過些什麼事,看自己現在受的身就知道了。若過去世沒有至少持守一條戒,就不會得到現在的人身;若過去世沒有祈願值遇正法,今生不會有想要學法的欲求,也不會值遇佛法。這樣說來,我們在過去世都曾經蠻努力的,所以應該要修歡喜心,而且要好好珍惜,不要讓過去努力的成果,毀在現在的手上。

因為「未來將受者,視自心便知」,所以你不需要找人卜卦預測未來,佛陀早就做了預言,只要看看自己現在的行為與心思,就可以推測自己來生會到哪裡去了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已造過的惡業都要盡力懺悔,若不小心又犯,就像剛才講的,要在不歡喜又後悔的心情下去做,這樣一來,這些惡業就不會是重業;對於善業要很猛利地做,做完後又猛利隨喜,就算無法經常做,甚至只做了一次,但因為是用很大的力道去做,則這個善業就成了重業,臨終時它會先醒覺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知道這些作法會讓自己得到很大的利益。
  • 至少應該每天晚上固定懺罪,無論是持誦百字明咒、或是至少做三次的禮拜都可以,若能每天懺罪,等於是把造惡一事變得不連續。雖然乍看之下,每晚懺悔只是例行的小事,卻是很重要的事。



[1] 所謂四纏:⑴犯罪之後,數數欲造;⑵心無慚愧;⑶深生愛樂;⑷不見爲罪,反謂功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