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課-以「人」為例說明「依於六界而安立」

以「人」為例說明
 

以下,與「人」結合來想,也許會稍微容易一點。所謂人,現在我們是大人,之前是二十歲,再之前是十五歲、十歲、一歲,之前是母親腹中的胎兒。我們是什麼時候變成「人」的?前世的心識一進到今生的父精母血中,那時是不是人?不是,那時是「人相」。所謂「人」這個名相所入之處,是在這樣的父精母血慢慢變化、長出支分,包括頭、手、腳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五根都俱全了才是「人」,應該是這樣的。總之,不管是「人」還是「人相」,在講十二緣起時,兩者都包括在其中,所以在戒律中,構成「比丘殺生」的對象不光是人,在「人相」的階段若墮胎也算是破戒。總之,五根發展到俱全之後開始是人,但在最初只是一團液體時並不是人,只是人的因。

講到人,無法像拆解桌子那樣去拆解人,但或許可以用以下的例子來說。一對夫妻在一間房子裡待一年,不管是不是閉關或只是這樣待著,房子裡備好充足的食物與日用品。房子裡有夫妻兩人,還有一個從外面進來的中陰心識。現在,這間房子裡有什麼?有父精母血,一個在父親的身體裡,一個在母親的身體裡,中陰的心識由於尚未進入父精母血中,現在就待在附近,而食物大都放在冰箱。材質就是這四個:食物、父精、母血、心識。之後,父精與母血結合,心識進入其中,這三者聚合,此時是「人相」。這三者聚合之後,母親吃了食物,食物的質進入胚胎中,慢慢地,胚胎長大、具備五根,所謂的「人」就形成了。所以,產生「人」的材質,有來自食物的、來自父親的、來自母親的,以及來自前世的心識,有這四個材質。

就跟剛才桌子的例子一樣,在一、兩天之前,這四種材質在房子裡都有,這四個材質是人嗎?不是,心識不是人,父精不是人,母血不是人,食物也不是人。後來它們聚合了,例如父精與母血聚合,變成人了嗎?沒有,即使聚在一起,也就只是父精和母血;心識在未與它們聚合之前不是人,聚合之後,它依舊只是心識,不是人;食物也是如此,食物不是人,食物進入母親嘴裡時,食物也不是人,當它轉化為營養時是人嗎?不是。當營養轉化為血液時也不是人,轉化成肉時也不是人,轉化成骨頭時也不是人。如果血、肉、骨頭是人,則食物也應該是人,但食物不是人,這是很清楚的事。而如果心識是人,在中陰階段,以及前輩子還是狗時,這個心識也應該是人才對,(但並不是,)所以心識不是人。

(房子裡)有四個材質,這四者在沒有聚合之前不是人,在聚合時同樣也不是人。而在(聚合)之前,這個房子裡除了這四個材質之外,並沒有另外可以成為人的材質;在成為人的時候,房子裡也只有這四種材質,沒有另外可以被指為是人的指陳處,就跟桌子的例子一模一樣。人長大,不過就是食物的質進入得多一點,但其他的三種材質基本上並沒有增加,總之就是食物增加,若要說心識也增加,頂多只能說會想的事比較多,但基本上的材質就是這四種,雖然有一點變化,但也就只是這四種材質。人長大之時,在事實上也沒有能指出「這就是人」的指陳處,並沒有在事實上成辦了人。

聽了這樣的解釋,可能會比較容易了解,但不能只有在聽解釋時同意,在自己思考時也要如此。由於我們的心並未真正同意,必須這樣一一引導,才比較容易接受。若一開始就直接講「不是人」,初學者的心無法真正同意,頂多只有心的表面了解,但心的裡面不了解。為了讓心的裡面也了解,除了要經常思惟之外,在思惟的方法上,若能像這樣仔細去想,可能會有較大的幫助。

例如,若心裡不容易有「蘊體不是我」這個概念,則說「身體不是我」應該也有一點難,但說「手不是我」會稍微容易一點,說「手指頭不是我」又再容易一點,說「指甲不是我」則非常容易,把指甲剪掉後說「這個指甲不是我」,這我們可以現證。那麼,若把指甲黏回來就是我,沒黏回來就不是我嗎?尤其,現代可以換心臟、腎臟,這些不是我,放進來之後會變成是我嗎?不會。現代也可以輸血,這血一到身體裡就變成我嗎?不是。但一樣啊!其實就是食物。血是直接輸進體內,食物則需要做一點轉換才會成為血液。其實從某種說法來說,腸子其實是食物的腸子,菜與肉的腸子,哈哈。

總之,可以透過這些思惟去理解「只是依於聚合而想著『有這個』」,只是這樣想而已,事實上並沒有。

 

小結


士夫六界合,故非是實有」,只是依於六界聚合而安立,所以事實上並沒有。一般來說,知道依於六界聚合而安立,以此為理由可以知道事實上沒有。但有人會討論「難道不是知道事實上沒有,才能知道只是安立而已嗎?」我認為就算不知道先證得哪個,是先證得「只是依而安立」,還是先證得「事實上沒有」都不要緊。雖然在辯經場上會引經據典地辯論這個問題,但我覺得,知道答案當然很好,但如果不知道也沒什麼關係。因為,所謂「證空性」並不是馬上就可以得到的結果,必須做很多思惟。思惟的時候,既要思惟「由於依而安立,所以事實上沒有」,也要思惟「由於事實上沒有,所以只是依而安立」,要兩方面如此來回反覆地思惟,一旦證得之時,到底是哪個先證得,這不重要,只要證得就是證得了啊!難道還要做個測驗,研究看看你到底是先知道了什麼嗎?不需要。證得的時候就是(兩面都)證得了,哪個先證得都不要緊,所以這個問題並不重要。

重要的是派出理由的方式。「由於只是依而安立,所以由自方無,無諦實」。這理由非常深邃,很多大智者都這樣說。聖座講法時也經常說:「由於依而安立,所以由自方無。」宗喀巴大師把「唯依而安立」稱為「微細的緣起」,前陣子聖座講到對《緣起讚》的理解時這樣說:「不讚空性而讚緣起的原因,是因為這緣起是唯依而安立的緣起。只講無我、空性,有可能把它理解為粗分的無我;但如果說到唯依而安立,就只會理解為細分的無我,不會理解為其他的。」總之,聖座說這很重要。

 

自習作業


今天的作業是請各位盡力去明白「士夫非地水,非火風及空,非識非一切,何者是士夫。士夫六界合,故非是實有;如是一一界,合故亦非實」這兩首偈頌。設法明白它的字詞解釋,若能全部都了解很好,如果不能,就盡力稍微去了解它。明白字詞解釋之後,以此為基礎,心裡去思惟它,要每天想。如果做不到,至少要把這八句背起來。思惟的時候,你可以一面背誦文字一面思惟,也可以不背文字,只思惟它的意義。
聖座在之前的法會提過,要把這幾句背下來。所以(給大家的作業是)把偈頌背下來,透過學習盡力了解它的意涵,每天這樣做。做得到,就一輩子都這樣做;做不到,至少為了學習,在一、兩個月之內都固定這樣去做,養成習慣到非常熟悉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鍛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