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課-下士道概說(上)

下士道有四項內容:念死無常、思惟惡趣苦、皈依、修業果。為何安立這四項為下士道呢?下士夫的所求是增上生,追求的目標是希望來世能獲得人或天的所依身。要達到這個目標,首先必須生起希求心,希求下輩子能脫離三惡趣、獲得人天身。生起希求心之後,要去實踐能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。所以,基本上來說,下士道分為生起希求心與達成目標的方法這兩大部份。
 

一、生起希求後世之心


(一)念死無常

要生起希求後世能脫離三惡趣的心,首先必須明白這輩子無法永遠活著,終有一天會死。否則,別說是生起對來世的希求,連想都不會想到來世。消除「這輩子會永遠活著」的想法,依靠的對治品是「念死無常」。

(二)思惟惡趣苦

其次,如果死了就什麼都沒了,不會再投生;或者死後雖然會投生,但投生處一定是善趣而不是惡趣;或者死後雖然會投生惡趣但不會受苦,這樣一來,就不會生起想要脫離惡趣的心。因此,必須思惟死後的去處只有善趣與惡趣兩種可能,萬一投生惡趣會領受哪些辛苦。

透過思惟死亡無常與惡趣苦,才會生起希求來世能脫離惡趣的心。以上是對後世生起希求心的兩個方法。

 

二、獲得增上生的方法


(一)皈依

來世有可能投生惡趣,萬一投生惡趣,將承受無法忍受之苦。在無法忍受的感覺強烈地產生後,接著就會追求脫離惡趣苦的方法,這個方法是皈依。

(二)修業果

三寶真正救護我們的方法,是向眾生開示業果取捨之理。佛陀告訴我們該怎麼做,然後我們自己要照著做,要斷除會投生惡趣的因、實修能投生善趣的因,透過這個方法才能脫離惡趣。皈依三寶並如理取捨業果,就一定不會投生惡趣。這就是三寶救怙我們的方法。

既然三寶能救怙我們,為何又要眾生自己去取捨業果?因為造成眾生投生惡趣受苦的原因不是外在的任何人,是眾生自己的作法錯誤導致;因此要得救就必須從自己方面著手,必須修正自己的作法,無法單靠外力而獲得救怙。

 

三、下士道重點統整


一旦真的考慮這些事情,你會提出很多疑問,例如真的有來生嗎?就算有來生,但真的有惡趣嗎?我們都知道有畜牲道,但是餓鬼與地獄道真的存在嗎?確定以上內容後,為了生起覺受,就必須去實修。想想如果現在死了,死了以後投生惡趣的話會怎麼樣?如此透過思惟產生覺受。至於生起覺受的實修方法,在道次第的論典裡都有提到。然而,要生起真心的覺受,必須要先確認那些前提都存在才行。

生起希求心之後,書上說達成目標的方法是皈依三寶,因為三寶有能力救怙我們。但三寶到底怎麼救我們?這也需要多加思惟。皈依的下個科目是業果,宗大師說業果是一切善樂的根本,所有安樂都來自善業,所有痛苦都來自惡業。若沒有打從心底建立對業果道理的信心,學佛者也許一方面覺得自己快成佛了,但或許下輩子連善趣都到不了。

為什麼這麼說呢?有些人雖然學佛但不重視業果,他們只在修定或某些法類上努力,或許產生一些奇特的覺受,或許練就了一點神通,或許大家都說他快成佛,他也覺得自己說不定就要成佛了。然而,若沒有打從心底深信業果,就不會如理取捨業果,因此,在這一生結束時檢視修行成果,說不定結果不是成佛,反而是往下墮入惡趣。

一般來說,下士道是生起中士道證量不可或缺的基礎,要生起既標準又穩定的中士道證量,必須要有前述說的下士道證量才行;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若要透過理由真正理解下士道的內容(理解,但不是生起證量),必須先學中士道才行。理解中士道裡說的四聖諦,才會理解三寶與三皈依,並對業果生起信心;若對四聖諦沒有絲毫理解,很難用理路解釋下士道的內容。

有些人就算不知道理由也能相信三寶與業果,只要信三寶與業果,就能達成下士道追求的目標。因為真心相信三寶,所以他會努力做禮拜供養等法行,而且就算不明究理,他依然可以如理取捨業果,因此便能成辦增上生。但如果你是需要理由才能產生信心的人,要用理由對你解釋皈依與業果,而你又沒有先學過中士道的內容,恐怕只能用一點理由做比較淺的解釋,沒辦法解釋得很徹底。

所以,如果需要像法行人那樣,完全用理由認識下士道的內容,就要像聖座嘉瓦仁波切在《十七班智達祈願文》裡說的:「通達基法道理二諦義,次以四諦證輪迴還滅,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,安立解脫道根祈加持。」首先研究二諦的情況,透徹了解之後,才能徹底認識四諦之理,之後才能用量識成立佛法僧三寶並生起信心。

要達到下士道設定的目標,不一定要學佛法。如果你只希望來世投生為人或天,不一定要學佛,學基督教、回教、印度外道等都可以。只要能斷惡修善,就會投生天道或人道,暫時不會投生惡趣。以印度裸形派來說,他們對於斷除十惡業的修行非常精進嚴格,只要認真執行,來生應該可以如願投生善趣。因此,如果你把目標放在暫時不投生惡趣、生於人天善趣就好,則不承許宗教也可以達到目的,只要當個品性好德行端正的人就夠了,不一定要當佛教徒。不過,若你希望獲得殊勝增上生、暇滿人身,或是希望投生於兜率淨土、極樂淨土、妙喜淨土等,這些方法只在佛法裡有。

到了中士道,首先必須認識的概念是苦的根本是我執,而消除我執唯一的方法只有證得無我,此外沒有別的辦法。對一個真正認識上述概念的人而言,唯一的救怙者只有三寶。現在世界變得很小,放眼望去,在哪裡、哪個宗教、哪個人開示無我的見地?佛教之外,其他宗教不但不說無我,反而成立有我。基督教如此,印度外道也是。追隨這些宗教而行,不僅今生聽不到無我見地,甚至連來世也聽不到無我見地,這樣一來,不但將無法獲得解脫,反而離解脫愈來愈遠。所以從中士夫的角度來說,唯一的救怙只有三寶。

※ 摘要:
  • 基本上來說,下士道分為「生起希求心」與「達成目標的方法」這兩大部份。
  • 透過思惟死亡無常與惡趣苦,生起希求來世能脫離惡趣的心。
  • 皈依三寶並如理取捨業果,就一定不會投生惡趣。這就是三寶救怙我們的方法。
  • 一般來說,下士道是生起中士道證量不可或缺的基礎;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若要透過理由真正理解下士道的內容,必須先學中士道。理解中士道裡說的四聖諦,才會理解三寶與三皈依,並對業果生起信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