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課-道次第的最終目標

既然目標是成佛,那麼,佛又是什麼?若用很概略的方式介紹,佛的藏文直譯是桑傑,桑的意思是遠離一切過失,傑是圓滿一切功德。在佛陀具備的一切圓滿功德中,若從要學習、要確立的角度來說,主要的兩種功德是大悲心與一切遍智;此外,也可以把這兩個功德開展為佛的身語意功德,從這個角度去認識佛。所以,可以簡單地這麼說,所謂佛就是具備大悲心與一切遍智這兩種功德者。

那麼,這兩種功德又是怎麼產生的?其實,若只從佛本身的角度來說,只要遠離一切過失就行,因為他已經沒有「我要一個身體」、「我要悅耳的聲音」等各種「我要」的耽著,但他依舊要成辦圓滿的身語,這又是為了什麼?為了成辦所化機的義利。若沒有圓滿的身語,就無法成辦利他。所以,他是因為從最初就安立了「要利益眾生」這個目標,所以才去成辦圓滿的身語功德。

在佛的兩種功德中,斷功德主要靠證空慧獲得,靠著證空慧消除一切過失。因為一切過失的根本是我執,若要連同我執習氣一起斷除,就必須在證空慧上努力。證功德主要靠菩提心獲得,包括圓滿的身語、完整具備能成辦利他的一切條件、並且無質礙地利他,透過菩提心而圓滿一切功德。所謂佛是自利與利他二利究竟,或說斷證功德完全具足,或是具備「桑」「傑」二者,或是具備「強」「秋」二者。要能獲得這樣的成果,最重要的道路是方便與智慧兩者兼具,缺一不可。在方便與智慧不斷地進步的狀態下,漸次從資糧道邁向加行道、見道、修道乃至無學道。雖然一般來說,也有未證空性但發起菩提心的情況,由於有生起菩提心,所以說他進入了資糧道,但是,要生起真正的資糧道,或說要生起真正精純的資糧道,菩提心與證空慧兩者都必須具備,這在《現觀莊嚴論》裡有提到。一般我們會說成佛要在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裡累積資糧,但是,從何時開始是三大阿僧祇劫的起點呢?答案時,何時具備菩提心與證空慧,就從那時開始計算。只具備菩提心雖然可以稱為資糧道,但其實還沒有開始累積資糧。

再者,要到什麼程度,才能說某位行者是在學行智慧度呢?基本上,他的心續裡有生起菩提心與證空慧,但又不只如此而已。就生起證空慧來說,他是先在根本定(等持)中觀修空性,真正生起證量,並且在後得位時,無論做任何事,證空慧的力道依舊在,無論看到或聽到什麼都如幻,他必須處在這樣的情況,必須在後得位時依舊有力地依止正知正念。同樣地,菩提心也是如此,不只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,而且不分晝夜、無論做什麼,完全都是為了利他、為了獲得無上菩提而做。無論吃、喝、行、臥,即使只是在散步,都是以無上菩提為所緣而做。當這兩種狀態都具備、都很自然產生時,才會說這位行者是在學行智慧度。

平常在講地道時,大多是根據證空慧的進程安立。例如首先以比量證空性、生起止、生起觀、現證空性、斷除九種階段的實執等,但在這之外,我們也應該知道隨著地道的升進,菩提心應該有什麼樣的進步,不過這部份知道的人似乎不多。一般學經論的人大都知道,證空慧的力道愈來愈強,它要對治的所斷勢力如何變得愈來愈弱,如何透過這個過程清除過失,最後如何被完全淨除。就像這樣,我們也應該知道菩提心在最初生起時,它的力量有多少,隨著菩提心產生,內在的功德用什麼樣的方式不斷增長,並清楚隨著內在功德的增長,如何達到最終圓滿一切功德的目的,但這部份的內容在藏地並沒有普遍流傳。宗大師在《廣論》裡提到:「故進道中,修空性解,須漸增進尚有名在。然此相等大菩提心,亦須善修上上轉勝,令道升進名亦弗存。此於一切佛子唯一真道,《波羅蜜多教授論》中,宣說二十二種發心,從諸論師解釋此等進道之理,應當了知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,在藏地,如何透過證空慧在道上升進,先不論內容的精純度,但至少這些解釋在文字上都還看得見;但是,如何透過菩提心在道上升進,在藏地連解釋的文字都沒有。要對這些內容生起定解很不容易,必須時時淨罪集資,並設法透過研閱《華嚴經》等佛語,了解相關的內容。尤其《現觀莊嚴論》裡談到二十二種發心,宗大師說,我們應該設法研閱解釋這部份內容的論著,設法認識如何透過菩提心在道上升進。

以上把進入「公路」後的相關內容,用很簡要的方式做了統整。這門課的重點,主要想說明上公路之前,在還沒有證空性、還沒有生起菩提心之前,應該要走的道路。一旦具備了菩提心與證空慧,上了公路,之後的內容就在《地道建立》中。學習《地道建立》時會知道,隨著證空慧與菩提心愈來愈進步,內心相續的過失會漸漸淨除,功德會逐漸增長,最後獲得「斷盡一切過失、圓具一切功德」這種結果。由於獲得這種結果,不但自己會獲得最究竟的安樂,也能究竟地成辦他人的義利。透過學習,一旦你真心產生「原來菩提心與證空慧,可以帶來這樣的結果啊!」這種感受,就會有「不生起證空慧不行!不生起菩提心不行!」這樣的心情。因此,你必須設法弄清楚,菩提心與證空慧如何帶來自他二利都究竟圓滿的結果,這很重要。一旦心裡有很清楚的認識,當你去利他,卻發現自己原來幫不上忙時,你馬上就會想:「沒有成佛,就是會這樣!沒生起菩提心與證空慧,就是會這樣!」

總之,以目前來說,我們要把努力的目標放在設法生起菩提心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佛是什麼?概略地說,「佛」的意思是遠離一切過失、圓滿一切功德;也可以簡單地這麼說,所謂佛就是具備大悲心與一切遍智這兩種功德者。
  • 在佛的兩種功德中,斷功德主要靠證空慧獲得,證功德主要靠菩提心獲得。要能獲得這樣的成果,最重要的道路是方便與智慧兩者兼具,缺一不可。
  • 以目前來說,我們要把努力的目標放在設法生起菩提心。
  • 必須設法弄清楚,菩提心與證空慧如何帶來自他二利都究竟圓滿的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