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課-簡介上士道(上)總說

如同中士道一樣,上士道的內容也分為兩大部份,一是設法產生對佛果的希求心,而且是為了利他,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想要獲得佛果位,這種心稱為菩提心。二是達成目標的方法。其中,生起欲求的方法,包括七因果教授與自他換教授,透過這兩種方法生起「為了利益一切有情,我要獲得佛果位」的心。當你真正生起這種心,就是生起了菩提心。生起菩提心後,為了達到目標也就是獲得無上菩提,要用的方法是六度,六度中,特別廣說靜慮度,這是奢摩他;特別廣說智慧度,這是毗婆舍那。

從生起菩提心才開始稱為上士道次第,意思是從生起菩提心開始而實修六度,這就 稱為上士夫的實修。沒有生起菩提心之前,也可以做這六項的實修,但不會說是在實修六度。未生起菩提心之前,可以實修布施、實修持戒,一直到實修智慧,這六者都有,但不會加上「度」這個名稱。度的意思是越過有寂到彼方,如同《心經》裡的「揭諦揭諦」中講的透過五道走向佛地,都是生起菩提心後才可以開始算。生起菩提心之後的布施,才能被稱為布施度,那時的持戒才能成為持戒度,在沒有生起菩提心之前的布施是布施,但不是布施度的實修。如果你問什麼是上士夫的實修,回答是:生起菩提心之後實修六度,這是上士夫的實修。

所謂菩提心,是「為了有情,我要成佛」這種心。真正的菩提心必須是無造作、自然地生起這種心才能算數。從自然地生起這種心開始,才能算是完全具足定義的菩提心。如果不是自然產生,而是造作地讓菩提心打從心底產生,這叫做生起菩提心覺受;用造作的方法,但沒有打從心底生起,只是模仿而已,這是隨順的菩提心,此時這個人會被稱為隨順的大乘人,不是具足定義、真正的大乘人,但此時這個人對大乘有產生一點覺受。若不到這種程度,在這種程度之下的則稱為一般大乘人,這種人不是真正的大乘人。要成為真正的大乘人,必須要透過學習、生起菩提心才行。所以,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,現在才剛要開始起步呢!

問:什麼是現證空性?

答:像眼睛親眼看到般,非常清楚地證知「無」。

問:但空性可以看得到嗎?

答:這個問題很複雜。可以,但所謂可以看到,從開始講就開始就看不到了,因為它不是可以用說的,你會在修的過程裡生起一個經驗,一個非常清楚的「沒有」的體驗。舉例來說,現在在我們這個房間,問你:「有蛇嗎?」你的心若能非常肯定地說「沒有」,這就叫做親眼看見。用這個喻只是為了做說明,但基本上必須要透過經驗來說,所謂親眼看見,他只是在陳述一個體驗,若要他按照他證得的方法把他到底證得了什麼講給你聽,連他本人也沒有辦法解釋,雖然他已經現證了,也一樣沒辦法。你跟他說:「你已經現證空性,請告訴我到底你證得了什麼?」他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真正跟你溝通。只有兩個都現證空性的人,才能真正知道彼此在說什麼。

某甲從來沒有吃過糖,他問某乙:「那個糖,吃起來是甜的嗎?」某乙說是。他們兩人的對話其實就只能講到這裡,如果某甲繼續問:「甜是什麼,你能描述一下嗎?」 乙根本沒辦法說,他只能說:「來!你吃吃看就知道了。」等某甲吃到了糖,某乙問他:「怎麼樣?是甜的吧?」某甲說:「對!沒錯!」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讓某甲真正知道甜味。所以一般才會說空性不可思議、不可言說。

※ 摘要:
  • 上士道的內容也分為兩大部份,一是設法產生對佛果的希求心,二是達成目標的方法。
  • 從生起菩提心才開始稱為上士道次第,意思是從生起菩提心開始而實修六度,這就 稱為上士夫的實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