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課-慈愛他人的好處

一、容易感到快樂
 

產生了利他心,包括慈心、悲心等,自己就會感到快樂。想著「若他能離苦該多好」、「若他能快樂該多好」時,雖然想的是他要快樂,但自己就先快樂了。只要一產生這種心,快樂也就跟著來了。反之,若生起瞋心,想著「如果他受苦該多好」,雖然想的是要他痛苦,不要他快樂,但這種心只要一產生,自己的心就先混亂、就不快樂了。以上這種情況,我們應該都有經驗。

若能生起珍愛他人的心,不管看到誰都覺得悅意,只要對方快樂,自己就快樂了。這樣一來,自己快樂的機會就變得很多,廣開快樂之門。以前只在自己獲得好事時才會快樂,但現在,由於你愛的範圍擴大,只要看到別人好,自己就開心。也許會被人當成傻子,但,就是很快樂啊!快樂的機會到處都是,可以隨時都在快樂中。

如果沒有珍愛他人的心,看到別人好,很容易嫉妒、不開心,這不是白受罪嗎?嫉妒既傷不了對方,又讓自己不開心的門戶大開,還可能忍不住說一大堆不該說的話, 結果更不快樂。但若有珍愛他人的心,會怎麼樣呢?我在電視上看到,一個孩子參加歌唱比賽獲得名次,這個孩子因此聲名大噪,也拿到很多獎金。這件事情上了報,爸爸說:「我這輩子最快樂的日子就是今天。」孩子變好,最快樂的人卻是爸爸,因為爸爸對孩子有愛,孩子好,他就好。但跟自己孩子競爭的另一個人,他的爸爸就不是這種心情了。看到別的孩子得獎,他不但不高興,可能還會口出惡言。造成這種差別的關鍵在於,我們對得到好處的那個人有沒有愛。

按照這個道理,如果我們愛一切有情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,先不論能不能愛與如何產生愛,這個之後再談,總之,若能生起這種心,只要看到有情獲得快樂,自己也就跟著快樂,這樣一來,由於你的周圍不斷發生值得快樂的事,你就會成為一個無論何時何地都快樂的人。由於對孩子有愛,只要孩子變得比自己好,例如孩子當上國家元首,父母也會與有榮焉。以我來說,我這個人不可能變成總統,但如果我對有情有那種慈愛心,看到某人變成總統,我就會像他的父母一樣感到光榮與快樂。若從佛法的角度來說,看到、聽到或知道某人成佛,就會像自己成佛一樣地感到高興。如果你真的對他人產生慈愛心,看到別人超越你,你會感到非常高興。

我想要舉個例子,但不確定是否合適,你們聽聽看。假設自己的房子跟別人的房子中間距離很遠,而中間的土地並不是自己的,是對方的。對方把中間這一塊土地開發成一座非常美麗的大花園,種了很多好看的花朵與樹木。如果這個時候,你生起的是嫉妒心,每往窗外看一眼,你就會生氣一次;如果不嫉妒,就算沒有非常慈愛對方,但只要有一點點愛,每往窗外看一眼,這個大花園就會給你一點快樂。你不用自己種,也不用澆花,就可以把美麗的風景盡收眼底,這不是很好嗎?由此可見,內心的想法會造成不同的結果。如果是自己要種,你還得去買材料、花力氣,但現在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享受美景。若有慈愛心,看到別人好,自己不用花力氣就能開心,這不是賺到了嗎?

我還看到一個情況,我認識兩個病人,我去看他們,他們的確很辛苦,他們病了很多年,而且也病得有點重,所以他們說:「世界上沒有比我更可憐的人了。」心裡非常難過沮喪。遇到困難時,如果心裡又有這種想法,只會更不快樂,心會變得很怯懦無力。與這個相反的情況是,我聽說聖座在菩提迦耶傳時輪金剛時,由於腸道生病而住進附近的醫院。在聖座還沒跟大家講這件事情前,我們從印度醫生那裡聽說的情況是,這種病會很痛,但從聖座的臉上都看不出來。由於印度教也有禪修與修行之說,所以印度醫生說,這應該是聖座在做某種禪修造成的結果。明明很痛,但聖座看起來不痛,到底是為什麼呢?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,後來聖座在講法時有跟大家說,但他說的原因與印度醫生的講法完全不同。

聖座說,在入院之前,由於他在菩提迦耶看到很多可憐的印度人,不但生活窮困,住的地方很糟,連能夠避風的牆也沒有。後來住院了,聖座想的是:「雖然我生病了,但我能住到好醫院,被好醫生照顧治療;如果今天生病的是他們,該怎麼辦呢?」想到這裡,聖座說:「由於生起了很大的悲心,便忘了自己的病。」他說,這種結果,與其他的禪修無關,主要是悲心造成的。由於對他人的悲心,在自己遭遇痛苦時,內心不但不會怯懦,連身體的病痛都會減低。

剛才我說的那兩個病人,事實上比他們更慘的人很多,但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想到別人。由於沒有悲心的緣故,他們不會想到別人遇到什麼困難;就算有人告訴他們,他也只是知道,但完全沒有感覺。別人的苦他想不到,心裡只有自己親身所經歷的苦,於是就會想「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像我這麼苦」,讓自己苦上加苦。

我認識一位有稍微修悲心的人,他說,有一天,他遇到一件辛苦的事,內心因此感到有點不快樂。就在那個時候,他生起了一個念頭:「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也遇到了辛苦的事,但我一點都不擔心他們,卻因為自己遇到一點小困難而不快樂。我竟是個這麼擔心自己的人,真丟臉!」他說,奇妙的是,就在這個念頭生起後,本來的這個不開心突然就消失了。

珍愛他人的心不斷進步,不管看到誰,都覺得對方很悅意可愛,產生這種感覺後,遇到任何人,都會覺得是遇到了親友。一旦產生這種感覺,不論別人對你的看法如何,但從你的感受上來說,不論你到哪裡、到哪個國家,都會覺得自己是要去好朋友家,於是快樂就一直伴隨你。相反地,如果不論看到誰,都只看到缺點,只想到對方傷害自己的往事,或懷疑對方可能會傷害自己,把每個人都看成壞人。在這種狀況下,不論對方到底是不是壞人,但由於你內心有這種想法,不論身在何處,都會覺得自己所在之處很糟糕,內心當然會不快樂。由此可見,內心的想法對我們影響很大。

「每個人都是好人」這個結論來自一種看法,如果不懂這個看法,只是一味像洗腦般地跟自己說「每個人都是好人」,像個傻瓜一樣,在這種情況下,被騙的機會當然就很大。但我剛才要說的意思是,在知道對方過失的狀況下,依舊還是可以覺得對方很悅意可愛。若能如此,則你既不會被騙,而且也會快樂。

 

二、容易產生心力與勇氣


生起一點珍愛他人的心,在沒有摻雜自利作意的狀況下,做了對別人有益的事,尤其若你親眼看到或確實知道別人受益了,會打從心裡有一種歡喜感,產生心力與勇氣,也會覺得非常滿足。以上這種體驗,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就會知道。承許佛法的人去幫助別人,也看到別人實際上受益的效果,心裡會非常歡喜。但我在想,這純粹是慈愛的力量嗎?還是因為之前已仔細想過慈愛與助人可以產生多大的好處,內心想要這麼做的欲求已經被策發,一旦獲得了付諸實踐的機會,就會非常歡喜,會不會有可能是這樣?如果有一個人,他其實並不太知道利益他人有什麼好處,在他幫助別人並且看到對方受益的情況後,如果他內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,就可以清楚知道這種歡喜與滿足感單純地來自慈愛。

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,也許強度有大小之別,但應該都曾經不摻雜自利作意地幫助別人。西藏有一位上師朗仁巴,他是哲蚌寺的格西。在西藏失守之後,他被關到監獄裡,每天早晚每個人都會發到一點點青稞粉。格西就算被關在監獄裡,他依舊精嚴地持戒,過午不食,所以他都會剩下一點青稞粉,其他人則是早上跟晚上都有吃飯,所以每天都把青稞粉吃完。每次在發青稞粉的時候,如果最後有人沒發到,工作人員就會從別人的碗裡再撈一點青稞粉,湊齊數量,讓每個人都算有拿到。但每當這個時候,因為碗裡的青稞粉本來就很少,又要再被撈一點走,大家的臉色都不太好。在這個時候,格西就會說:「不用從別人的碗裡拿,就把我的份給他。」一聽到他這樣說,每個人的表情就放鬆了。後來他說,他不只在那一刻感到非常滿足,在監獄裡的那段期間,他獲得了很多修行的機會,所以非常歡喜。

還有一件小事,雖然很小,但還是說一下。以我來說,我所有的飲食金錢,全部都是靠著別人給予,沒有任何一點錢是靠著我自己付出辛苦而獲得的。為了能透過付出辛勞而獲得金錢,我怎麼做呢?例如要去某個地方,若能坐計程車去就不會累,但我刻意不坐計程車,用走路去,這樣算是付出了辛苦勞動。然後我再把那筆計程車錢布施給乞丐,此時心裡就覺得很高興,就像我把辛苦賺來的錢拿去布施一樣,那個時候領受到的快樂也是不一樣的。

 

三、有益健康


珍愛他人、利益他人,不但有助於內心的寧和,對身體也有好處,例如身體的免疫能力會增強,這件事聖座講過很多次,所以就不再贅述。此外我想,應該還有其他的好處,不知道其他的國家如何,以我比較熟悉的國家尼泊爾來說,有些人的家庭比較貧困,小孩子從小看到家裡的困境,就想要承擔家計,所以在學校裡認真學習,出社會後認真工作,這樣努力了一段時間之後,漸漸出人頭地。當年家裡的困境反而使得他因此獲益,由於家境太糟,使得他沒有機會胡作非為,當然一方面也是因為沒有可以亂花的錢。相反地,當然,在其他國家如果父母有受教育,即使環境優渥,或許不至於有以下這種情況發生;但在我們尼泊爾鄉下,其實是一直到我們這一代才開始有受教育的機會,在我父母那一代,大家幾乎都沒有受過教育。有些父母做生意之後,家裡變得非常有錢,但由於不懂得教育方法,很多小孩子就這樣被糟蹋了。父母無限量地提供孩子金錢,有些孩子便染上了酗酒的壞習慣,不認真學習,只顧著吃喝享受,這些孩子不會想到要承擔家庭責任。

對照這個例子,我覺得可以這樣推論。如果珍愛他人、承擔起對他人的責任,就不會隨便浪費錢。就算家財上億,也會想到有些人沒得吃,有些人沒錢看病。看到別人辛苦,由於心裡想要承擔對他人的責任,自然就會想:「如果我把錢省下來,就可以留給他們用。」在這種狀況下,他不會隨便亂花錢,雖然他也會花錢照顧自己的健康或學習,但基本上夠用就好。由於沒有亂花錢,不但能夠幫助別人,而且事實上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,自己不但會有很好的學習成就,也不會染上酗酒、抽菸等壞習慣,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。所以,看起來是在幫助別人,但實際受惠的還是自己。

而且,盡力珍愛別人、代人著想,「我」就會變得很小。這樣會有什麼好處呢?聖座有一次曾經說過:「美國的心臟科醫生說,罹患心肌梗塞的病人,非常喜歡說 I、My、Me,第一人稱用得愈多,愈容易得到心肌梗塞。」如果真的是這樣,由於愛他執可以讓你不那麼看重自己,就可以預防心肌梗塞。有一些佛經說修慈心可以少病、長壽,但並沒有清楚說明理由。如果與剛才心臟科醫生的解釋搭配,似乎就變得非常合理。此外,佛經還說修慈心可以讓你變得長相莊嚴。所謂長相好看,基本上就是讓別人看到你時,會產生喜歡的心的一個基礎,但所謂好看,又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,一種是從外表的形狀與顏色,引發別人喜歡的心;另外一種是,由於自己對他人的利他與慈愛心,使得對方一看到自己,就產生喜歡的感覺。

舉例來說,我看到德雷莎修女的照片時,心裡覺得高興,也覺得她好看。但說實在的,我們不但宗教信仰不同,而且德雷莎修女的年紀也很大了,但是一看到她的照片,由於她一直懷有利益他人的慈愛心,就覺得她很好看。有些人很努力打扮、健身,其實是希望別人覺得她好看,但不論再好看,一旦生氣就不好看了。雖然那個時候,形狀與顏色依舊是本來的她,但就是不好看了。

在《念住經》裡說,如果長期去實修不摻雜自利作意、不分親疏的慈愛,內心會變得非常清澄,心一旦清澄,氣也會跟著清澄,因此使得血液也跟著變乾淨,由於血液乾淨,臉色也會變得乾淨,以上是讓人變得好看的一種方式。我在想,這也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。

我們都喜歡慈愛,也都需要慈愛。某人即使沒有直接幫助我們,可是只要知道他對我們有好感、喜歡我們,我們也會覺得高興;某人即使沒有直接傷害我們,可是只要知道他不喜歡我們,我們也會覺得有點不高興,由此可知我們都需要慈愛,都需要別人來慈愛我們。那麼,用什麼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呢?如果我們慈愛對方,對方自然也會來慈愛我們,慈愛對方是唯一的方法。如果我們對對方沒有愛,對方的愛也沒有辦法傳達過來。有一次我看到一對夫妻在吵架,我聽到他們跟對方說:「你以前很愛我,但現在不愛我了,你是壞蛋!」跟對方發脾氣,用強迫的方式可以產生愛嗎?怎麼可能!你也許可以用強迫的方式要別人給你錢,也可以用強迫的方式要別人幫助你,但是用強迫的方式要別人愛你,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要獲得對方的愛,唯一的方法是去愛對方、善待對方,在這種狀況下,對方才有可能產生對你的愛。靠著發脾氣,別人怎麼可能會因此而慈愛你呢?

※ 摘要:
  • 如果我們愛一切有情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,只要看到有情獲得快樂,自己也就跟著快樂,這樣一來,由於周圍不斷發生值得快樂的事,你就會成為一個無論何時何地都快樂的人。
  • 在沒有摻雜自利作意的狀況下,做了對別人有益的事,尤其若親眼看到或確實知道別人受益了,會打從心裡有一種歡喜感,產生心力與勇氣,也會覺得非常滿足。
  • 珍愛他人、利益他人,不但有助於內心的寧和,對身體也有好處,例如身體的免疫能力會增強。此外,佛經還說修慈心可以讓人變得長相莊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