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課-增長慈愛的方法(二)再論「不同感來自內心想法,不是事實」

四、再論「不同感來自內心想法,不是事實」
 

聖座曾經在講別的議題時順帶說過,講「我」的時候,我似乎成了世界的中心。「我的東方」、「我的西方」、「我的親友」、「我的怨敵」,都是在把「我」放到中心後才會產生的結果。我不知道其他語言是怎麼表達的,以藏文來說,中心二字其實有核心、重點、精華的意思,由於是中心,所以就變成最重要,其他的都是旁支。在說「我」的時候,我們的心會有這樣的感受,於是我就變得最重要。

接下來這種說法,要講的意思很相似,只是表達方式有些不同。講「我」時,意思是比較近的這一邊;講「他」時,意思則是比較遠的那一邊。若把每個方位的「他」都算進來,所有的「他」都在圓周上,只有「我」在圓心。這樣一來,我變成是最靠近的,由於是最靠近的,所以自然就有對我的貪。

雖然我的心覺得我是世界的中心,我覺得圖滇悲桑比較近,其他人比較遠,但這也就只是心的想法而已,若從事實的角度看,並不能這樣說。再用譬喻來說,經典上的用詞是此方、彼方,我覺得可以結合以下的譬喻來說明。現在在這個講桌上有兩隻鉛筆。甲筆離我比較近,乙筆離我比較遠。這是我看到的,我的心也是這樣想。然而,這只是我的心的想法,還是這就是事實?當我說甲筆比較近、乙筆比較遠的時候,你們的看法正好與我相反,因為我坐在你們的對面。「甲筆比較近、乙筆比較遠」是我這顆心的想法;「乙筆比較近、甲筆比較遠」是你們的心的想法。但如果把我們的心都放在一邊,只從事實去看,根本無法區分甲筆與乙筆到底誰近誰遠。同樣的道理,若不管心的想法,只從基本面去看,「我近、他遠」這種話根本無從說起。

再以這兩隻筆為例來說,若從這兩隻筆本身來看,不但無法區分遠近,而且,從它們本身來看,它們是同一家工廠生產的,品質沒有好壞之分,顏色、材質、價錢也都完全一樣,重要性也沒有差別。同樣的道理,所有的人從基本面來說也都完全一樣。

這兩隻筆完全相同,這是我們可以用量識成立的結論,但現在,我把其中一隻給了別人,另外一隻留給自己,此時重要性的差別就隨之產生了。不過,由於筆的價值不高,所以這種差異感不是很明顯。若是價格昂貴的東西,差異感就很明顯。我的這個東西壞了,我會不開心;若有人刻意破壞它,我會生氣;我也會好好保管這個東西。至於另外一個東西我就不會管,壞了就壞了,被拿走就被拿走,我不會生氣,也不會因此不開心。我的反應有差別,這種差別來自我的心製造出「這是我的」這種想法。然而事實上這兩個東西一模一樣。

同樣地,這裡有兩個人,一個是圖滇悲桑,另一個是別人,圖滇悲桑這個人生病我會擔心,我會好好照顧這個人,若這個人被欺負我會生氣;但是,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另外一個人身上,我不會生氣、不會擔心,也不會想要照顧他。這種差異,是由於心製造的某個想法而產生的。

以上講的重點是:區分自己與他人,因此產生對自他不同的看重程度,這些全都只是心的想法、心的顯現而已,從基本面來說並沒有這樣的差異。聽到這裡,你不需要把這個想法與中觀應成派深細的空性見地,也就是非由自方成立連結在一起,目前我只是從很粗略的角度說明而已。至尊蔣揚卻吉在他的《集學論筆記》裡說,不需要把這個想法與細分無我連結,用粗分的角度一樣可以說得通,我想這句話的確有道理。因為,承許有補特伽羅我的人,例如某些印度外道也會說:「所謂的我,周遍於一切。」用他們的觀點,「我們全都一樣」會顯得更清楚。他們認為我們大家都是同一,所謂的我只有一個,這個我周遍一切,只是我們的心做了區分,才會把這一個我變成許多我。由於所有人都是同一個我,所以大家應該要互相珍愛才對。

就算不把我視為同一,把每個我都分開來說,同樣也說得通。外道認為在蘊體之外有我,所以,在這個蘊體之外有我,在那個蘊體之外也有我,這兩個我其實只是心去區分出這個與那個、這裡與那裡、我與他,但是,從基本面來說是沒有差別的。以上我要表達的重點是,不用談到細分無我,就算以外道的主張為前提來討論,同樣可以做出「從基本面來說沒有差別」這個結論。

總之,可以用「我與他人是一樣的」、「我與他人是平等的」這種方法去觀修。

所謂見地,其實就是我們的看法。若想改變內心的看法但不做觀修,你學到的看法將無法成為你的見地。談到緣起,談到果由眾多因緣聚合產生,如果你能列舉很多例子去思惟,多方觀察各種事物是否真的由眾多因緣聚合產生,就算沒有真的生起證量,至少這個觀點會稍微進到你心裡。同樣地,你用很多理由和譬喻,不斷地思惟「我和他人從基本面來說是一樣的」,由於串習的力量,會使得「我與他人基本上是一樣的」這種想法能進到你心裡。有這個基礎後,就會比較容易產生慈心和悲心。

若再問這種想法的根據,釋迦摩尼佛曾說:「有情如我,我如有情。」意思是有情是什麼樣,我也就是那樣;我是什麼樣,有情也就是那樣。

※ 摘要:
  • 區分自己與他人,因此產生對自他不同的看重程度,這些全都只是心的想法、心的顯現而已,從基本面來說並沒有這樣的差異。
  • 所謂見地,其實就是我們的看法。若想改變內心的看法但不做觀修,你學到的看法將無法成為你的見地。